【寫作目標】
1.融會貫通,理解象征手法的含義。
2.學以致用,運用象征手法寫作文章。
【技法指津】
象征是借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表現手法。其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種相似性,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質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
運用象征手法寫文章,從總體上說,屬于“托物言志”的范疇。在構思作文時要做到“三要”:
一、要選好“象征體”,做到聯想豐富。
要根據客體與象征體之間相似點的內在聯系,充分展開想象,巧妙地描寫出象征物的神韻和風貌,使讀者產生聯想。例如王冕的“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在詩人眼中梅是堅忍不拔、高風亮節的人格象征;李清照有詩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梧桐又何止是樹,它也是凄涼悲傷的象征。
二、要明確“象征義”,做到始終如一。
在描寫中,不論情節如何變化,要始終保持象征物的前后一致性。自然萬物,千姿百態,其色彩、風韻不僅給人以美感,在人們心目中還有它特定的象征意義。如:牡丹象征富貴,楊柳成為離愁別緒的象征,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大多是思鄉的代名詞。
三、要觀察仔細,做到形神兼備。
還記得學過的《紫藤蘿瀑布》嗎?作者宗璞觀察仔細,不僅摹畫了色彩,而且繪制了形態,還捕獲了芳香。從外在的形象到內在的品質;從視覺的窗口到味覺的芬芳;從可觸可感的實物到夢幻招魂的仙露瓊漿。著墨豐潤,用筆多變,形神兼備。感動之余,精神振奮,因為這堅強的生命,是戰勝困難后的歡呼,它象征生命再生,象征精神涅槃,象征美的不滅,象征心靈之花綻放。
【牛刀小試】
燈火牽動我的情思
□國仁昭
從前,總以為那些矗立在路邊的燈很卑微,很渺小。
但在那一天,我對路燈的看法改變了。周五晚上,我們班放學比較晚,我和同學走在放學路上。突然間,所有的路燈同時亮起來了,燈火輝煌,照亮了前方的路。
這時,我注意到路邊有些環衛工人正在辛勤地勞動,他們用黝黑的雙手保持著這座城市的整潔。
很多人在看到他們時,會投去不屑的目光,好像他們天生就該為人民服務一樣,也許是因為他們的外貌:一身已經穿得很舊的橙馬甲,一條一成不變的黑色褲子,以及兩條因勞累過度早已瘦得皮包骨頭的胳膊,還有那雙在烈日曝曬下變得粗糙而黝黑的手。
但就是這樣樸素的衣著和瘦小的身軀,他們干起活來時身體中仿佛充滿了無限的能量。
他們就像路燈一樣,很不起眼卻又那樣重要,點亮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那些照亮別人的人,又何嘗只有清潔工呢?
望著街邊矗立的高樓大廈,我想起了那些外地務工人員。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筑起了這座城市的繁華。他們從十幾歲起就來到了這座城市,無依無靠,與他們相伴的只有嘈雜的人流和路燈的亮光。
生活中,像路燈一樣照亮他人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渺小而不卑微。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工作,犧牲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也許,夢想離我們非常遙遠,但當我們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時,成功也許就在眼前!
點評:在作者眼中,燈就是那些卑微但卻偉大的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的象征。文章描寫細膩,過渡自然,從清潔工到外地務工人員,他們就像路燈一樣,照亮了這個城市,溫暖了這個城市。全文精巧的構思值得我們學習。
【誤區警示】
1.在選擇象征體時,要考慮到它們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可以是外形上的,如竹與氣節;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梅與傲世,總之必須有契合點。
2.文中的象征義雖然沒明說,但要讓讀者能夠借助所描述的內容心領神會,不能讓人費解或產生歧義。
【延伸訓練】
在科學家眼里,燈是科技的產物,進步的象征;在詩人那里,燈是精神的航標,人生的動力……生活中,我們與“燈”相伴;生命中,我們與“燈”同行!
請以“燈”為話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題材自選,體裁不限。
思路點撥:1.這個作文題,關鍵是要弄清“燈”的含義:“燈”象征著溫暖、溫馨、光明、希望。燈能夠給人指明前進的方向,能夠照亮人生路途,能夠驅散寒冷,趕走黑暗,除去陰霾,能夠讓人迷途知返,讓迷失方向的人找到回家的路。
2.你可以側重寫誰亮過“燈”,可以側重寫你要為誰亮“燈”,也可以側重寫誰是如何亮“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