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詞人辛疾棄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其實他哪里知道現代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時間似乎總是那么短暫。一眨眼,愉快的童年就過去了,剩下的只有升學壓力所帶來的煩惱。
開頭簡潔明了,點明文章主題:成長所帶來的煩惱。
星期六的早晨,當我還在溫暖的被窩里與周公對弈(“對弈”一詞用得極妙,可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時,媽媽卻把我從云端生拉硬拽下來。我雖然有一萬個不愿意,但在媽媽威嚴的眼神下,我只好迅速穿好衣服,洗把臉,機械地走到飯桌前。剛坐下,媽媽就開始打探我的“私生活”:跟同學的關系處得好不好,寢室里的“臥談會”都聊些什么……每周一次如審問犯人一樣的提問讓我感到窒息。我端起稀飯,一股腦的(動詞前面的“的”應為“地”)倒進喉嚨,正準備起身逃離(此處加上“身后卻傳來媽媽的一聲怒喝”一句,可使文章敘述更為完整)。“今天不許出去玩,數學作業(yè)完成后,再把英語單詞背下來,明天補習班的老師要檢查!”接到這個最高指示,我只好又重重地坐下去,感覺像掉進了冰窖一樣。
本段巧妙地運用一系列動詞,將“我”不愿意去學習的心態(tài)展露無遺,引發(fā)讀者的共鳴。
對抗總顯得有些大逆不道,磨蹭了幾分鐘,我還是極不情愿地挪進房間,漫不經心地翻開作業(yè)本。唉!這沒完沒了的作業(yè)做得我頭都大了。什么系動詞,什么輔助線,搞得我想死的心都有,恨不得把作業(yè)撕個粉碎!(此句顯得過于消極,與文章內容無多大關聯,可刪去)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的作業(yè)離完成還遙遙無期。呆坐了許久,我側耳細聽,家里一片寧靜。呀!我終于可以出去透透氣了。這個幸福來得讓人有點措手不及啊!我來不及拉開椅子,便使用了撐桿跳的高難度動作。但就在我要跨出地獄和天堂分界線的瞬間,空氣里(此處改為“耳邊”更為恰當)突然響起了媽媽的聲音:“作業(yè)完成了?單詞都記下啦?”“還沒呢。不過,老媽,我都在家里待這么長時間了,是不是該讓我出去放放風呢?”“放風,可以啊,但那是有條件的。什么時候英語過了100,數學過了110,不僅放風,還放假呢!”聽到這揭傷疤的話,我只好收回邁出門檻的那只腳,重新坐在書桌前,開始了我的“啃書”大業(yè)……
唉!我的成長路上,總是烏云密布,讓人煩惱、無奈。不過為了以后的“自由生活”,我要繼續(xù)努力奮斗了!(結尾對“成長”的理解不夠深刻,語言較為平淡,無法很好地收束全文。可改為:人的一生是一段充滿冒險與考驗的旅程,這段旅程中會有驚喜,會有歡樂,當然,也不免交織著苦澀,交織著迷茫。因此,我們只有在接踵而來的困難與考驗中不斷地磨煉自己,才會真正懂得成長的意義。)
點評
這篇習作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不僅僅是因為作者以初中生的視角,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寫出了這個成長時期孩子特有的思想;他還借助了多種修辭手法和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自己的煩惱,為文章增色不少。不過,文章的部分語句讀來不夠通順,字詞方面還須斟酌。
【指導并置評: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