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導入】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閱讀心得
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奇幻美好的世界。這番景象反映了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富足和樂,寄寓著作者理想的社會藍圖。
【技法點睛】
想象是指根據已有的見聞和生活經驗,構想出不曾見過,或者從未出現過的形象或情景。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一、編創法。就是編制故事的情節,它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尤其是童話、科幻故事、想象作文等,作者可上天入地、探奧搜奇;和草木交往,與鳥獸傾談;可以歷洪荒遠古,訪古人來者。真可謂無所不能有,無所不可有。但是,同學們應該明白,無論想象的內容多么奧妙神奇,都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個“源”和“本”便是生活。
二、組合法。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事拼湊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稱組合法,又稱“移花接木”法。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樣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
三、擴展法。擴展法的過程是:展開想象,讓所要寫的內容在腦海中清晰地浮現出來,接著,選詞煉句,用最恰當的語言對“浮現出來”的具體形象進行細致描繪。一般來說,文章中的細節描寫大都借助于擴展想象。平時說的“添枝加葉”就是擴展想象。添加的“枝”和“葉”正是擴展的結果。
四、夢幻法。借助夢境或幻覺描繪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達某種愿望或抒發某種情感的方法稱為夢幻法。例如:“這天夜里,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這里就是借助夢境表達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用夢幻法所描繪的某些景象,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夢幻法才給作者提供了運筆的廣闊天地,才使文章更具表現力,并富有神奇、浪漫的色彩。
五、推測法。根據已經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測出未知的情景就是推測法。例如:“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戲已經開場了,我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漿喝。”“我”沒到現場,卻能知道“戲已經開場”,能“聽到鑼鼓的聲音”,還能“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漿”,這正是運用想象進行推測的結果。運用想象進行推測,重要的是:一要有根據;二要合乎情理。上例中的“我”有看戲的經驗,這是根據;既然是唱戲,自然能聽到鑼鼓的聲音,這叫合乎情理。
【練筆作文】
生物圈二號
□鄭舒友
隨著人口的增長,工業的發展,人們一步步走向現代的生活,可隨之而來的卻是環境方面的嚴重問題。世界環境組織發起了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發明比賽,希望集大家之力一起應對困境。不過,這只是形式上的比賽而已,沒有任何一個人真正重視環境問題。
這一天,組織者收到了一份有趣的作品,這個作品從外部看就像一個水晶球,內部有牛、羊等動物,還有花、草、樹木,球的上方有一個綠色的圓形按鈕。更奇特的是,本該寫作品簡介的信上只寫了幾個字:“這是你們想要的,按下按鈕吧!”
這次比賽的評委有四人,其中最主要的是零——當今科學界最權威的發明家,他發明了地航飛船,分子轉換器等一系列產品。
零看到這信上的話后十分好奇。按了一下按鈕,一股電流遍布全身,不一會兒,他就暈了過去。
過了一會兒,他睜開眼,發現實驗室變了:原來存放化學器材的空間都用來擺放盆栽;腳底下不再是那硬硬的地板,而變成了綠色的草地;墻上滿是苔蘚……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議。他走出實驗室,進入一條陰暗的密道。他使勁聞了聞,原來濃重的化學試劑的氣味變得十分香甜,定睛一看,道路兩邊滿是花朵。零感到興奮,夾雜著些許迫不及待。他心中仿佛有個聲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到了!終于到了!這一小段道路卻讓他感覺十分漫長。剛一出門,陽光照在他的身上。零卻因長時間在陰暗環境工作而感到不適應,造成短暫的失明。零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視覺一恢復,映入他眼簾的卻不是美好景象。當分子轉換器運作后,抽取芳草中的能源使芳草一片片地消失,最后化為灰燼;當地航飛船運作時,產生的核能量將天空污染成黑色……一切的美好都歸于塵埃。
“不!”零大喊著,突然一股乏力感遍布全身,他又暈了過去。
醒來后,他又看見了原來的實驗室,不過卻少了草地、盆栽。桌上的作品早已不見了蹤影,只有一封信:一切早已隨著進步而消逝,留下的只是無盡的幻想而已。生物圈二號,是我為作品取的名字,它雖能喚醒人類,卻無法拯救人類。
零終于明白了環保的重要性。不過為時已晚!不,真的已經晚了嗎?
練筆總結
作者以如夢似幻的方式描寫了一個“保護環境”的參賽作品,但到最后卻發現只是人類自己的幻想。作者對想象中的場景描繪得生動優美。發明家零短暫的失明使這個場景更有現實感和諷刺意味。文章的結尾讓人深思。
【指導并置評:陳蓉蓉】
【現場演練】
請以“假如我是 ”為題寫一篇作文。
思路點撥:題目中的“假如”說明這是一篇想象類的作文。“我”強調以第一人稱來寫。題目中補充的內容應該是“我”的某種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