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歐洲童話王國之一的荷蘭,養老模式也非常與眾不同。荷蘭不僅有完備的養老系統,其推出的生命公寓更是全球首個向傳統養老模式挑戰的養老項目,被日本、丹麥、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競相效仿。
荷蘭生命科學研究院(TNO)調查稱,最有可持續性的養老模式,是讓老人盡可能長地保持健康和積極的自理生活直到身體機能衰竭,然后沒有痛苦地過世。因此,荷蘭養老機構注重的是如何平衡老人的運動和營養,積極訓練老人的自理能力,增加其社交活動,而不是讓老人長期臥床讓人伺候。
總體來說,荷蘭的養老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居家護理
居家護理的常見方式是每天上門服務0.5到2.5小時。服務內容主要分家政服務、護理服務和輔助醫療服務(如康復、激活等)。在荷蘭,家政服務僅收取80元人民幣/小時,但是護理或輔助醫療服務可以收取650-1,000元人民幣/小時,相對較高。
2.老人日托中心
主要對象是有一定活動能力的智障老人,老人白天在日托中心活動和吃飯,晚上回家睡覺。這種方式在歐洲非常受歡迎,即使不被保險覆蓋,老人也愿意自費前來。荷蘭日托中心的主要服務內容是引導老人自理生活,同時做很多激活訓練。
3.高端私立養老院
專門為有身份地位、財力雄厚的老人打造。對軟硬件的投資都很大,如餐廳由米其林星級廚師打造。收費也很高:2,500-5,500歐元/月。此類養老院呈現小而精的特點:一般20-40套公寓,收費在3,500-5,500歐元的,稱為金帶公館;而一般有40-80套公寓,價格在2,500-3,500歐元的,則稱為銀帶公館。
4.適老性住宅
主要為還能自理的中產階級老人打造,全部供出租,含粗裝修(地板、墻體刷白、整體廚衛),全部采用無障礙設計,配備完整的監控和警報系統。適老性住宅還和醫院、居家護理機構聯系緊密,如果老人突然患病,可以很快地將老人送至醫院,或者讓居家護理機構上門服務。由于市場需求旺盛,這類住宅的入住率高達90%以上。
荷蘭鹿特丹推出的生命公寓是世界上第一個酒店式養老項目,至今共有近萬人生活在17個遍布荷蘭的生命公寓中,同時亦有近萬人在預約名單中。
生命公寓模式有幾個重要特點:第一,開放式的泛家庭文化,把養老機構變成社交中心,對全社會開放。第二,不用即廢的理念,為了防止老人各項機能的退化,從業人員的主要工作不是伺候老人,而是激活老人的自理能力,并創造條件讓老人盡可能地自理。第三,對疾病的專業預防和康復,醫生主要任務不是治病,而是防病。第四,對失智老人的專業引導和激活,幫助他們重新建立學習能力,從而實現自理或部分自理。第五,給老人自己的空間,即使失能、失智老人都有一方斗室,而不是睡通鋪,老人受到充分的尊重,他們的需求和傾訴被認真對待。第六,極其注重專業人員的配置,如老年醫生、康復/激活訓練師、營養師等。
荷蘭還為患有阿爾茲海默征的老人專門開設了一個特殊的養老院。在阿姆斯特丹,有一個名叫Hogewey的“道具村莊”,里面有廣場、劇院、郵局與超市等設施,不同的是,攝影機24小時監控老人們的行動,除了患者之外的人都是護理或醫療人員,他們身穿便服,以各種各樣的身份出現在村子里,如收銀員、雜貨店顧客和郵局職員,老人在里面購物和享受服務不用付錢。村子也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這都是為了保護在里面生活的老人。除非病人過世,否則不會有空位,Hogewey從開辦至今只有一位老人去世。
荷蘭以廣泛參與和快樂養老服務理念為基礎的養老模式,能讓機構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市場營銷調整,實現了荷蘭養老院文化的徹底突破,創造了荷蘭人養老的幸福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