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理財產品由于其具有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是理財金字塔底端最穩健的基石,同時也是投資規劃中最基礎的資產配置。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中產階級不斷發展壯大,但他們的財富往何處放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在不斷下滑的經濟環境中,股票基金收益波動大、風險太高,房地產未來增幅有限,銀行理財也因降息趨勢收益率下滑,中產階級偏愛的理財方式都不足以為子女教育、養老問題提供確定的支持。
那么,怎樣才能成為成功的理財達人,什么樣的規劃才是中產家庭適合的理財配置?
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中國資產配置體系研究與構建》一份報告顯示,70%的投資收益來自資產配置,而保險是資產配置的基礎。對于中產階級來說,通過安全穩健的保險理財來平衡高收益投資的風險,逐漸成為這個群體多元化投資策略的主流之選。
超半數理財配置不合理
日前,《2015中產階層愿望與夢想調查報告》顯示,1000名中國內地的受訪者中超半數人群未制定長期財務規劃,更是有超六成的人群沒有制定合理的理財配置。著名的調查機構普益索金融服務團隊的調查也指出,73%的中國內地受訪者通過股票、基金、房地產、銀行理財等作為退休儲備,近一半的人(48%)認為達成財務增值主要靠運氣。
在過往的很多年里,中產家庭的理財手段非常單一,要么買房,要么炒股。記者注意到,自去年7月份以來,股市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中產階級加大了風險偏好,投資股市的越來越多。但近期股市的“跌跌不休”,使得當月持有市值50萬元~500萬元的個人賬戶中有21萬個“消失”,有500萬元以上賬戶也近3萬個不見蹤跡。
顯然這樣的資產配置無助于中產家庭資產保值增值。對于很多中產家庭而言,目前的資產積累可能是花了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慢慢完成的,因此,為了保障這些資產的安全性,更為重要的是穩健,而不是通過幾次高風險的投資實現財富翻倍的夢想,因為一來存在較高的風險,二來也會加大家庭短期的經濟和收入壓力。對于中產階級家庭而言,其實理財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穩健的理財增值收益來保障資產的穩步增長。
保險是資產配置的基礎
既然超半數的中產階級理財配置不合理,那他們正確的理財思路應該是什么?
根據申萬的報告稱,從資產配置的思維出發,單一資產的吸引力并不單純在于高收益,更為重要的是其風險收益與組合中其他資產的關聯程度。歷史實踐告訴我們,不同資產的收益變化是非常劇烈的,資產配置可以幫助降低資產價格波動對組合的影響,適應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并實現長期投資目標。
面對越來越復雜的投資市場,太平人壽專家杜鑫瑞建議,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勿孤注一擲,做好資產配置,待保險等保障類投資產品給家庭打足了基礎,其他高風險投資才不會是空中樓閣。合理的資產配置順序應該是保障類產品(如保險、存款等)、現金管理、固定收益類產品,最后才是風險最高的權益類和另類產品投資。
保險理財產品由于其具有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是理財金字塔底端最穩健的基石,同時也是投資規劃中最基礎的資產配置。太平人壽最新上市的“太平盛世連年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產品,生存金領取的比例按年齡分三個階段逐步遞增,從10%到20%,再增至30%;除此以外,還可以二次增值,將產品返還的生存金“零費用”轉入太平人壽“財富金賬戶”,實現錢生錢,月月復利結算,進一步幫助客戶實現財富的安全增值。
太平人壽財富專家楊靳平也告訴記者,中產家庭應該更注重資產配置的科學性、系統性及整體性,保險作為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將能有效的幫助中產階級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生活目標,規避財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