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2P平臺與銀行合作資金存管成為潮流,多家銀行都在探索適合的模式。有觀點指出,P2P實行銀行資金存管后,相當于給平臺進行增信,而其背后暗含的則是平臺實力的競爭,在力求快速“合規”的過程中,不同的平臺會面臨不同的命運。
盡管投資者一再被提醒“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但仍有不少人在P2P投資中遭遇意想不到的損失。因此,P2P平臺和投資者最擔心的資金安全問題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在監管政策越來越緊的情況下,眾多的P2P機構與銀行開始嘗試“P2P資金銀行存管”,以備戰因政策出臺而加劇的“洗牌”戰爭,力求未來在合規的情況下健康發展持續經營。
《投資者報》記者清查近期多家與銀行開展資金存管合作的P2P企業,觀察傳統銀行參與P2P業務的方式,聽取業內人士對于該項合作的建議與預測,也與投資者一起關注P2P理財的資金安全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指導意見》明確了資金第三方存管的制度,將對P2P行業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利好,有利于行業突破發展瓶頸,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從目前的合作情況來看,“銀行直接存管”模式目前仍然存在對接、技術和成本等方面的難題和窘境,而由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共同參與的聯合存管更加靈活,有利于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各取所需,未來或成為趨勢,更好地為投資者的資金保駕護航。
《指導意見》促進銀行資金存管
今年2月初,民生銀行就宣布其“網絡交易平臺資金托管系統”上線,當時,積木盒子、人人貸、民生易貸、玖富等P2P公司同時簽約成為首批與民生銀行合作的平臺。
實際上,更多的銀行加入到銀行資金存管的隊列則是在《指導意見》出臺以后。
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第十四條提出,要設立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除另有規定外,從業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實現客戶資金與從業機構自身資金分賬管理。此外,在鼓勵創新方面,也指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創新,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和網絡貸款平臺等提供資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務。
自《指導意見》出臺后,市場一致認為監管環境趨嚴會加速行業洗牌,對于認真做好平臺的P2P機構來說,經歷過行業淘汰之后的發展將更加規范而迅速,因此很多平臺試圖探索與銀行的資金存管合作,以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
一位P2P行業第三方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分析,《指導意見》的出臺將給網貸行業帶來重大影響。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國內P2P平臺的數量已有2600家,投資總人數達到150萬。由此可見,意見出臺的時間恰恰在P2P行業已經獲得快速擴張的時間節點上。因此,未來管理不規范(例如存在資金池、信息不透明等),問題的平臺將逐漸被市場淘汰;而規范的管理平臺將同銀行展開深度合作,這一合作的“行為”將會對整個行業帶來洗牌效應。
眾多網貸投資者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投資時會“高看”與銀行合作資金存管的平臺,心理上認為這樣的平臺更安全。
九斗魚總經理郭鵬對媒體稱,明確存管機構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有效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相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銀行的實力與技術會更具優勢,對于網貸行業的發展也同樣是利好。作為商業主體,第三方支付公司自身也有經營風險,一旦倒閉,網貸平臺自然會受到牽連。相對而言,銀行的抗風險和風控能力,以及存管經驗都要優于第三方支付,不會因為某一筆業務而產生系統性風險。
銀行資金存管模式尚在探索之中
不論是從監管政策的外因來看,還是從銀行開拓業務增量的內因來看,銀行對于P2P的資金存管勢在必行,為多方矚目。就目前媒體報道的P2P銀行資金存管模式,《投資者報》記者進行梳理,發現銀行可以選擇的玩法有很多,比如從最低限度的“存管”到全方位的“托管”;有的是“單打獨斗”,有的是攜手第三方支付一起“耕耘”。
第一種玩法,以國有大行建設銀行與信而富的合作模式為例,這種合作只存管、不托管,建設銀行攜手第三方支付富友支付共同參與到P2P平臺的資金存管中。具體流程是,信而富將在建行開立交易資金專用賬戶,委托建行按照監管部門指導意見,對專用賬戶內的交易資金進行存管,所有借貸資金直接在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存管賬戶之間完成劃轉。
信而富將平臺項目信息、用戶信息、交易信息及其他必要信息及時傳遞給建行,供建行進行信息記錄及后續交易資金核驗時使用。富友支付將擔任技術輔助方,提供支付結算、技術咨詢、服務定制、運營維護以及對網貸平臺的資質把關審核。
第二種玩法,以最早到切入P2P資金托管的民生銀行為例,采用了托管模式、獨立隔離賬戶。與之合作的平臺,一旦達成資金托管系統對接后,民生銀行將為投資人分別單獨開立并管理其投資人交易結算資金管理賬戶,對投資人的交易結算資金進行明細核對和總分核對。
該資金托管系統由賬戶層、支付層、應用層三部分組成,將為平臺、投資人、融資人與擔保人各自建立獨立隔離的賬戶,同時,會給每位投資者單獨開立管理賬戶,登錄民生銀行官網即可查詢賬戶資金和交易詳細信息。
記者通過注冊后,體驗了民生銀行合作平臺積木盒子的資金托管系統,使用比較方便,用戶體驗也較為良好。
第三種玩法,以宜人貸與廣發銀行的合作為例,雙方采取托管模式,定期出具報告。宜人貸在廣發銀行開設了交易資金托管賬戶、風險備用金托管帳戶和服務費賬戶三類賬戶,理財用戶出借時并不是把錢放在宜人貸平臺,而是在廣發銀行的資金托管賬戶中。這個基本是銀行對P2P進行資金托管的標配。
廣發銀行會驗證用戶賬戶信息是否與銀行實名賬戶一致、用戶的交易與合同是否對應,并根據合同信息展開資金劃轉,并定期出具資金托管報告。用戶可在官方網站上查詢資金托管情況,同時會定期披露平臺的資金托管情況。
第四種玩法,以招商銀行與你我貸的合作為例,你我貸在招商銀行設有一個大賬戶,大賬戶下面有二級賬戶,投資人和融資方的資金都在二級賬戶里面出入,P2P平臺無法動用資金,為了達到反洗錢的要求,資金要求同卡進出。
此種形勢下,有些銀行仍在觀望之中,但也透露出布局意圖。有媒體報道,8月初,工商銀行產品創新部總經理薛鴻健在銀監會舉辦的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行正對P2P存管系統、流程、風控等方面進行研究。不過,薛鴻健并未說明工商銀行未來何時開展P2P存管業務。但就業內人士觀點,宇宙第一大行肯定不會錯過P2P網貸的合作機會,但要看具體什么時候進場。
有利網創始人、剛剛出任首席執行官的吳逸然也向《投資者報》記者透露,有利網方面早在2014年就已經與招商銀行建立了第三方賬戶資金存管合作;目前一邊等待著監管政策的進一步明晰,一邊正在和幾家大型銀行進行接洽,以尋求進一步的合作空間。
徽商銀行在P2P資金存管方面的探索初見成果。9月6日,金融工場與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雙方已就平臺資金存管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徽商銀行作為金融工場資金存管合作銀行,用戶在金融工場的交易資金通道將由第三方支付賬戶全面遷移至徽商銀行P2P資金存管系統。金融工場技術負責人透露:“目前,雙方工程師正在進行緊密的技術對接,待系統切換完成后,用戶進行綁卡、充值、投資、提現等資金操作時,均通過徽商銀行電子賬戶完成。”
此前,7月28日,P2P平臺愛錢幫與合作方徽商銀行宣布啟動“銀行資金存管+余額理財”模式:愛錢幫接入徽商銀行旗下直銷銀行“徽常有財”,P2P理財資金交由徽商銀行存管;同時,愛錢幫客戶理財賬戶的余額,將自動購入貨幣基金,目的是“提升投資者站崗資金的收益”。
此外,中信銀行、浦發銀行等也都開始發力P2P資金托管、存管業務。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和規則,目前各家銀行都在嘗試階段,合作平臺的準入標準、業務模式并無定規,銀行都是按照各自的標準進行。
與第三方支付開展聯合資金存管
有第三方人士指出,P2P平臺與銀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資金存管合作某種程度上有增信的目的。那么,這樣的平臺有多少家呢?《投資者報》記者查詢網貸之家的數據后發現,在1408個網貸平臺中,用戶資金有托管的平臺為338個,對風險準備金進行托管的平臺為49個,而無托管的平臺達到1021個,無托管占比竟然高達72.51%。
而銀行涉足P2P資金存管市場前景如何呢?就網貸成交數據來看,2014年全國P2P網貸成交額為3291.94億元,較2013年增長268.83%,月復合增長率12.50%。目前全國P2P網貸平臺超過3000家,平均每日網貸客戶數30余萬人,同比增長超過200%,整個行業處于快速上升期。而銀行是重要的資金來源,只要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合作,銀行關于P2P的業務也能收益不少。
同時,數據表明,在與銀行合作資金存管之前,P2P平臺的資金托管合作基本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主,而不少平臺甚至并未設立資金第三方托管業務。
《指導意見》剛出臺,業內關于第三方支付將要退出P2P資金托管的聲音便不絕于耳。對此,匯付天下高級副總裁、匯付數據總裁穆海潔接受媒體采訪時澄清,匯付天下現有托管模式是符合監管要求的。“我們已做到了P2P平臺資金和投資者資金的分離,就是投資者虛擬賬戶這一塊,只等細則出臺做些微調即可,這是很容易實現的。”她表示,不管細則出臺的情況如何,匯付都會爭取合規操作,不會退出P2P托管市場。
通過銀行+第三方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機構是可以避免出局風險的。有報告指出,銀行體系龐大,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可能難以滿足P2P產品快速更新換代的需求。其實,第三方支付聯合銀行的存管方式對行業發展更有利,支付公司比銀行更為積極和靈活,這種方式同時滿足銀行和支付公司各自的需求。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銀行與支付公司也不純粹是競爭關系,二者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合作共贏,共同促進P2P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此,眾多業內人士持同樣的觀點:一方面,銀行對P2P平臺的準入門檻要求較高,比如有銀行要求是注冊資本在5000萬以上的大平臺,這一條就把全國近八成平臺攔在門外,這些平臺要是找不到托管對象就“沒法玩了”。另一方面,銀行在支付端尤其是移動端支付上還無法做到目前第三方支付的水平,因此他們認為,未來要做好這一業務,一定是銀行介入第三方支付共同來做好這個市場。
九斗魚總經理郭鵬指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商業性質讓其透明性受到影響,而銀行受銀監會監管,更為公開透明,更適合網貸平臺進行資金存管。在現有的機構中,銀行是最安全的存管機構。我國對銀行的監管制度相對完善且嚴格,銀行的內部治理結構和償債能力都相對最強。銀行介入網貸平臺資金存管,不僅可以為網貸平臺的高風險借貸提供有力增信;另一方面來看,更有利于逐漸解決“跑路”頻發的行業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