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行為藝術,大家可能第一反應就會認為這是西方流傳過來的藝術形式,其實并不盡然。高中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庖丁解?!罚x自《莊子·養生主》。其實庖丁在游刃有余地解剖全牛的時候,進行的就是一場精彩的行為藝術表演。有力度,有節奏,有身體語言,有聲響效果,像是舞蹈卻又不是舞蹈。文惠君說,“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币簿褪钦f,解牛本身只是一個形式,其中承載著表演者希望借此傳達出來的象征意味。而這種象征意義也是多面的,文惠君從中領悟到養生的道理,換一個統治者或是平常人,領略到的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那么還有哪些經典的藝術作品是我們可以關注的呢?今天我就為大家來介紹幾個偉大的藝術家。
其實要了解行為藝術,也需要對其他的藝術類型有相關的了解,對作品與內涵有一定的解析能力。比如超現實主義,這是在繪畫與雕塑等藝術形態中有著鮮明個性色彩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代表人物首推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他于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畫家。他在把夢境的主觀世界變成客觀而令人激動的形象方面,對超現實主義、對20世紀的藝術做出了嚴肅認真的貢獻。達利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除了他的繪畫,他的文章、口才、動作、相貌以及胡須均給欣賞他的人們留下了撲朔迷離的印象。他是超現實主義繪畫運動中最有影響力的領軍人物,是一個自信而狂妄的天才。
“六歲想當廚師,七歲想當拿破侖”,從此,“野心與日俱增”。達利說:“超現實主義就是我。”他開創了“偏執狂批評法”,并創作了一系列著名的形象,柔軟的鐘表、腐爛的驢子和聚集的螞蟻等等。達利喜歡最真實地表現最不真實的物體和情景,他自我炒作、標新立異、登峰造極。
他的代表作《記憶的永恒》創作于1931年,典型地體現了他早期的超現實主義畫風。畫面展現的是一片空曠的海灘,海灘上躺著一只似馬非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個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頭荒誕地組合在一起的人頭殘部;怪物的一旁有一個平臺,平臺上長著一棵枯死的樹;最令人驚奇的是出現在這幅畫中的幾只鐘表都變成了柔軟的有延展性的物體,或掛在樹枝上,或搭在平臺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這些用金屬、玻璃等堅硬物質制成的鐘表在太久的時間中已經疲憊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來。那種對時間瘋狂流逝的獨特表現手法,暗示了個人情感在物質世界擠壓之下進發出的無法回避的力量。《記憶的永恒》是20世紀具有典型意義的視覺形象之一。
而正當我們在感嘆像達利這樣的藝術家,可以用如此奇異的筆觸來暗示內心隱秘的情感與思考時,另一個領域的學者發話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學院院長施大寧博士在他的公開課《物理與藝術》中就特別提到過達利,講他慣用的“雙重影像”表現手法,以及這一幅《記憶的永恒》中時間的扭曲變形,恰好符合理論物理學中對時空存在形態的論證。雖然是完全從非藝術的角度提出的觀點,卻也恰好印證了藝術鑒賞的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必人云亦云。
1974年,“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表演了“節奏系列”終結作品《節奏0》?,旣惸嚷樽碜约好嫦蛑^眾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七十二種道具(包括槍、子彈、菜刀、鞭子等危險物品),觀眾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對她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吹竭@里,我相信你會不自覺地為阿布拉莫維奇擔心,而我也想告訴你,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很有必要的。在六個小時的創作過程中,觀眾有的用口紅在她的臉上亂涂亂畫,用剪刀剪她的衣服,在她身體上作畫。有的幫她沖洗,還有人劃破了她的皮膚,直到有一個人用上了膛的手槍放入她的口中,最終被他人阻止。在被人暴力對待的過程中,阿布拉莫維奇眼里已經開始有淚水,內心也開始充滿恐懼,但是她始終沒有做出身體上的反應。
為什么她要把自己置身于這樣的境地之中?她又想借此探尋或表達什么呢?后來她在訪談中說道“如果將全部決定權公之于眾,那你就離死不遠了?!?/p>
這個行為表演不僅考驗了藝術家本身,同時也考驗了周圍的觀眾的道德底線,所有人都施加暴力,幾乎沒有人給予擁抱。這六個小時足以看透人性中黑暗的暴力的一面。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這就是潛藏在人類并不太深處的丑惡的東西,如果有土壤就會快速滋生蔓延。所以任何人都不應該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一個國家也是這樣,不是毀在獨裁者手里,就是毀在泛濫的民主手里。古希臘的直接民主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難道人性都是如此險惡的嗎?當然不是,阿布拉莫維奇在2010年進行的一個行為藝術表演就感動過無數網友,說不定你也曾是其中之一。她在紐約所做的這個作品名叫《凝視》,在這場歷時兩個半月的表演中,阿布拉莫維奇靜坐736個小時巋然不動,共接受1500個陌生人與之對視,連Ladv Gaga都慕名而來。與她對視的人中,有痛哭的,有耍寶的,有求婚的,使盡渾身解數,阿布拉莫維奇都沒有絲毫反應。然而只有一個人例外,當這個人出現并坐在她面前時,如雕塑般的她顫抖起來,并潸然淚下。這就是阿布拉莫維奇分別長達22年之久的男友烏雷。
1976年阿布拉莫維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遇到了她的靈魂伴侶烏雷,一位來自西德的行為藝術家。巧的是,二人都出生在同一天。這段愛情成就了兩人行為藝術的高峰。他們開始共同合作實施一系列與性別意義和時空觀念有關的雙人表演的作品。他們打扮成雙胞胎,自稱是“連體生物”,對彼此有著全然的信任。70年代末他們共同創作的“關系系列”和“空間系列”都是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影響的行為藝術作品?!稘撃堋肥前⒉祭S奇和烏雷在1980年橫貫歐洲的作品。兩個人面對面站立著并專心地注視著對方,手里還同時拉著一個緊繃的弓。在烏雷的手里緊拉著一支帶毒的箭,正對著阿布拉莫維奇的心臟。弓箭的張力使他們的身體略向后傾斜,他們稍不留神,那支毒箭就會離弦射出,同時,通過擴音器聽到的是他們心臟急劇加速的跳動聲。整個作品持續四分十秒。在那一時期,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的關系曾經猶如異首同軀的連體生物般難以分割,這種“共生”的藝術生涯持續了12年,最終還是走到了盡頭,阿布拉莫維奇希望以浪漫的方式結束這段“充滿神秘感、能量和魅惑的關系”。1988年,這對藝術情侶合作了他們最后一件作品《情人一長城》,地點是中國,歷時三個月。阿布拉奠維奇從位于渤海之濱的山海關出發,沿長城自東往西行走;烏雷則從中國西部戈壁沙漠中的嘉峪關開始自西向東行走,總計行程超過4000公里,最后在位于山西省的二郎山會合,揮手告別,這段曠世戀情落下帷幕。從那以后,兩人就再也沒有相見。直到22年后的紐約,這一次意料之外的重逢。她不禁伸出雙手,緊緊握住了烏雷,現場掌聲雷動。
所以,我們不必以固有的眼光去看待行為藝術。因為行為藝術作品很多時候都是在探求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而人與世界本來就是在不斷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