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天才,我沒有和別的小朋友一樣的童年,我的童年里沒有動畫,沒有玩具,更沒有足球。因為我是天才,在被所有人寄予厚望時,我的童年里只有鋼琴,只有A、B、C,從小就要拼命地學,要對得起“天才”這個稱號。
其實我不想這樣,孩子的童年不是應該要五彩繽紛嗎?我想每天看動畫片,我想擁有數不勝數的玩具,我想每天放學后和同學一起在外面玩到天黑,我更想在假日去游樂場瘋玩。這就是一個孩子該有的童年,對嗎?
我是一個天才,不能像其他的孩子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十一歲的年齡在別人剛進初中的時候,我早已來到了大學的校門,在別人談論著明星、時尚等話題時我已經開始為了寫論文而煩惱。
其實我不想這樣,連連跳級的感覺真不爽,周圍都是比我大的孩子,我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我也沒有體驗到高中生活,那被別人稱為最美回憶的三年。我一個心智還沒成熟的孩子,卻要早早地接觸社會。
“天才”的光環永遠只能停留在大學,好不容易讀完書走向了社會,發現這太多的東西跟我想象的不一樣,太多的事情課本上也沒有講到,去找工作,所有單位都以太年輕,沒有經驗等理由退回了我。我是天才,對嗎?可現在,我是天才有什么用,誰還記得我是天才呢?
我后悔了,我的成長經歷是不健全的,少了一些孩子們該有的回憶,想想以前,我那么拼命不就是為了要對得起“天才”“神童”這稱號嗎?可現在我卻毀在這“驕傲”光環上。
孩子的成長應該一步步走來,跟著同齡孩子一起上學,成長過程是快樂的過程,是學知識的過程,是值得回憶的過程。沒有這過程人生就會感到缺少知識,那些是在書本上都學不到的知識。
我是一個天才,如果當初我能擁有和別的小朋友一樣的成長環境,是不是現在我會變得不一樣呢?或許現在我是非常成功的吧。
唉,一步步的成長,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點評
以“我是一個天才”的假設直接切入,讓文章一開筆就氣象不凡。享有“天才”的盛名,就勢必要背負常人所不能體會的壓力。果然,接下來一系列“我沒有……”讀來觸目驚心,緊接著又用另一組“我想……”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忽然覺得小小年紀就已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實在是可悲可嘆!所有的順風順水到走入社會時戛然而止了,為了那樣一個“空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回歸到現實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身邊有諸多這樣的“天才少年”。一方面,他們因揠苗助長而擁有了超出年齡階段的才華與思想,也獲得了諸多贊譽。可另一方面,他們永遠失去了一個快樂的童年時光。許多的孩子都在榮譽與快樂之間被拉扯,父母的愛變得像是一場拔河。當年齡已不再成為優勢,他們會發現這一路的急走忙奔,其實落下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