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9月14日~9月18日),周三的暴漲使得周四的市場有所活躍,創業板一度大漲,題材股持續有較好表現。但尾盤A股再度迎來了百點快速跳水,大盤瞬間翻綠,創業板亦跟隨回落,眼下A股仍處于震蕩區域之中。9月18日是中金所出臺多項新規之后的第一個期指交割日。市場呈現寬幅震蕩的行情。當周指數在眾多不利因素下多次上演大震蕩,也預示著抄底和出逃資金的相互博弈。
消息面上,9月17日尾盤跳水之后,當晚,證監會再度對市場極為敏感的場外配資杠桿清理進行表態,其表示各證監局應敦促券商做好客戶溝通,但不可采取一斷了之的方式清理配資,可通過合法手段保證資產或賬戶存續;業內分析人士認為,該方法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存量的單一結構化配資盤的保全,對A股市場情緒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機構人士指出,為穩定股市和應對資本外流壓力,結合央行近期的非公開市場操作和巨大的基礎貨幣投放缺口來看,由于距離上一個降息降準時間不久,所以9月底前央行選擇開展MLF(中期結構便利)或是SLO(短期流動性調節)的概率較大。
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半個月來共有162只偏股基金選擇了加倉股票,占可對比基金的18.93%,其中35只基金加倉超過5個百分點,這35只基金9月份以來凈值平均下跌7.27%。包括15只加倉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9月份以來的平均回報率為-7.03%。而同期,可對比的800多只基金的平均回報率為-8.50%。也就是說,9月份抗跌的基金其實在悄然加倉。
盡管A股市場情緒尚未出現根本好轉,但大部分公募基金已不再像前一段時間那么悲觀。他們認為,短期市場正在經歷暴漲暴跌后的修復期,市場底的構筑將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值得關注的是,潛在的新增利空因素已經不多,基于此可以對于市場的判斷不那么悲觀。去杠桿對市場帶來的沖擊逐步弱化,去杠桿接近尾聲,估值或基本面支撐逐漸顯現,短期市場大概率還將繼續維持箱體震蕩。
中歐基金表示,對后續市場的判斷從“偏樂觀”調向“樂觀”,市場可能會逐步震蕩向上,四季度或將迎來反彈機會。
博時基金:謹慎中尋求結構性機會
對于近期的市場走勢,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認為,A股去杠桿進程接近收尾,估值或基本面支撐逐漸顯現。對于國企改革頂層規劃出臺,魏鳳春認為,由于國企改革關注度長期處于極高水平,不同理解較多而且都已相當固化,再加上頂層規劃本身是各方權衡的結果,它的出臺不太可能形成市場向上或者向下的趨勢。
博時基金認為,未來的策略是在謹慎樂觀中尋求結構性機會。經過大幅下跌之后,市場機會已經凸顯。但此時仍要保持謹慎,尋求結構性亮點,依然看好國企改革主題。
中歐基金:四季度市場有望震蕩向上
中歐基金表示,對后續市場的判斷從“偏樂觀”調向“樂觀”,市場可能會逐步震蕩向上,四季度或將迎來反彈機會。在A股歷史上,長時間的調整往往對應相對緊縮的貨幣環境,而目前并不具備持續的緊縮環境,系統性大幅回調可能已經接近尾聲,市場趨勢已經從基本面向下預期、流動性拐點轉向基本面回升、流動性企穩。6月份以來,大幅震蕩已經使A股市場整體估值逐步進入合理區間,不少低估值藍籌股,尤其是二三線藍籌股投資價值顯現,未來價值投資或將大行其道。
大成基金:市場大概率維持箱體震蕩
大成基金表示,雖然市場有所反彈,但后市可能仍以震蕩為主,投資在大幅震蕩的市場中仍應保持謹慎。從宏觀經濟形勢來看,去杠桿仍在進行,經濟尚未確定見底,市場大概率還將繼續維持箱體震蕩。市場現有的流動性尚不足以支撐國企改革、“一帶一路”、萬眾創業等多個戰略目標,除非市場情緒轉好,新增資金進入。因此,本輪調整中,只要流動性仍在萎縮,股市可能會承擔較大壓力。
融通基金:目前為震蕩筑底階段
融通基金表示,在大類資產的配置中,股市的吸引力在增加,原因在于估值下降導致預期回報率上升,無風險利率下降導致其他金融資產的回報率減少,風險偏好上行導致風險資產受歡迎。目前來看,由于經濟中諸多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市場的風險偏好顯著改善尚需時日。但是,前期市場的大跌已經較為充分地反應了悲觀預期,風險偏好進一步大幅下行的空間有限。與此同時,目前市場的估值已大幅下降,無風險利率也在下降,而其他金融資產的預期回報率都在下調。在此背景下,股市在大類資產配置中的吸引力有望逐步增強,因此建議投資者不必過于悲觀。從中長期來看,股市依舊是最有投資機會的金融資產。綜合來看,目前市場正處于震蕩筑底階段,未來繼續下行的空間有限。從大類資產的配置來看,看好中長期市場的表現。
匯豐晉信基金:市場中長期機會凸顯
對于當前市場行情,匯豐晉信公司智造先鋒擬任基金經理吳培文認為,目前已經能夠用比較合理的價位買到好公司了,建議投資者要做中長期布局,不過短期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
他分析表示,一方面,截至9月11日,滬深300(剔除銀行)的PB估值在1.9左右,位于歷史底部區域,也相當于2014年11月的水平。同時,上證綜指的PB,相對主要發達國家的估值,處于中游水平。說明A股在3000點左右,整體上并沒有明顯泡沫。考慮到中國正處于降息降準的貨幣寬松周期,這個估值更是不高。但另一方面,創業板雖然經歷了大跌,但PB仍有7.9倍,還是處于歷史高水平,其中不乏一些質地并不很優秀的公司,所以局部仍然有泡沫。這兩方面因素加起來,就是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講的股市調整“大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