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年共有17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億元,其中華夏以506億元居首,且成立至今分紅總額也超千億
世界不是靠眼淚能夠征服的。在基金圈,盡管幾經牛熊,但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現象一直有增無減,2014年仍然如是。
公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月22日, 除金元惠理等少數幾家基金公司外,已有88家基金公司公布了四季報。其中,受益去年四季度股市大幅上漲,85家基金公司旗下各類公募基金(A/B/C分開統計,分級基金合并計算)共實現了本期利潤2990.86億元。加上前三季度2200億元的盈利,2014年全年基金總體盈利5200億元,創2010年以來5年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基金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偉大。據天相投顧統計,有效資產規模最大的華夏基金2014年第四季度盈利332億元,在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與此同時,華夏基金公司還是2014年賺錢王,旗下各類基金去年全年合計盈利506億元,高居基金公司盈利榜首,其盈利占全行業的盈利幾近十分之一。這是自2012年華夏基金榮登賺錢王以來,連續三年位列公募基金盈利第一位,賺錢王名副其實。
華夏連續三年衛冕賺錢王
在牛市的帶動下,2014年公募基金表現也異彩紛呈,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共有17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盈利超過100億元大關,其中,華夏憑借其巨大的管理規模和實力超強的投研團隊,旗下各類基金去年全年合計盈利506年億元,繼續榮登公募賺錢王寶座。
從2014年各個季度公募基金的表現來看,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其中,華夏憑借著完備的產品線和強大的投研團隊,在被統計的60只旗下產品中,三季度盈利超過10億元的產品就有7只。其中,華夏上證50ETF、華夏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聯接這三款產品,三季度盈利都超過了20億元。產品業績的優異,也為上述三款產品業績的管理規模擴大奠定了基礎,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這三款產品的規模分別為206.78億元、183.78億元、168.51億元。
進入四季度,華夏繼續成為牛市行情的獲益者,旗下華夏滬深300ETF及其聯接、華夏50ETF等盈利均在50億元以上。這也導致華夏當季盈利332億元,成功捍衛了其在基金公司中的賺錢王地位。同時躋身前十的還有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南方基金、華安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等基金公司。
“最近三年以來,華夏基金旗下產品盈利能力逐漸攀升,2012年華夏基金旗下基金產品盈利132.18億元,2013年全年盈利攀升至160.15億元,加上剛剛過去的2014年506億元的盈利,華夏基金在凸顯賺錢能力的同時,也成為公募基金行業中唯一連續三年登頂的賺錢王。”一位長期追蹤基金的資深投資者告訴《投資者報》,在2014年各基金公司備受基金經理“奔私”之苦的情況下,無疑選擇有效資產領先的大基金公司,相對而言,盈利更有保證。
值得一提的是,自1998年4月成立,截至2014年11月21日,華夏基金分紅額達到1005.95億元,成為國內首家分紅額超千億的基金公司。華夏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雙料王”。
一周3指基連發倍顯公司實力
華夏的綜合實力之強,不僅反映在旗下產品的賺錢能力上,也反映在公司整體團隊的管理實力上。以分享牛市行情的利器指基為例,2015年伊始,華夏就以迅雷之勢一周連發3只指數基金(以下簡稱“指基”)。如果不是其在產品設計、投資管理及風險控制上均積累了豐富的ETF投資管理經驗,想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發行成功3只指基的難度并不難想像。
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華夏在最近的一周內連發了3只指基,其中,MSCI中國A股ETF指數基金和華夏滬深300指數增強型基金于1月19日發行,MSCI中國A股ETF聯接基金則于1月21日發行。其中,與耳熟能詳的滬深300相比,普通投資者對于MSCI中國A股指數比較陌生。實際上,該指數是海外權威機構認可的、反映A股市場的寬基指數,包括518只成份股,可被看做“滬深500”。相對于滬深300指數,該指數同時涵蓋新興產業與消費行業,市值覆蓋率更高。一般指數的成份股是固定的,該指數卻是一只“動態指數”,成份股隨著A股市場變化而變化,可及時反映最新狀況。
另據了解,MSCI中國A股指數有望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屆時將有大量境外資金流入A股市場,指數漲幅可期。華夏MSCI中國A股指數ETF及其聯接基金緊密跟蹤該標的,有望助力投資者分享牛市行情。
“作為業內公認的ETF專家,華夏基金從2004年推出國內首只ETF至今已走過十年時間,在產品設計、投資管理及風險控制上均積累了豐富的ETF投資管理經驗,旗下產品線齊全且業績可圈可點。”中信證券分析師告訴《投資者報》,以公司2012年推出的境內首只跨境ETF——華夏恒生ETF為例,統計顯示,2013年、2014年該產品跟蹤誤差分別為1.08%和1.17%,均小于同期可比產品。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公司旗下ETF資產管理規模為596.98億元,包括10只ETF(不算聯接基金),覆蓋了綜合指數、權重股指數、中小盤指數、行業指數以及海外市場指數,是市場上ETF產品線最齊全、產品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此次3只基金連發,彰顯了公司對于ETF投資的重視和信心。
公開資料顯示,這3只ETF新品的擬任基金經理都是“沙場老將”。王路、張弘弢分別為華夏滬深300指數增強型基金、華夏MSCI中國A股指數ETF及其聯接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管理著公司旗下多只ETF產品。Wind數據顯示,2013年3月28日成立以來截至1月16日,王路管理的華夏上證金融地產ETF憑借68%的總回報,位列同類274只被動指數基金前1/4;而張弘弢負責的華夏滬深300ETF基金自2012年12月25日成立以來以52.98%的回報列同類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