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廣西沿海港灣地理位置優越,具有發展海洋運輸業的明顯優勢,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提出,廣西海洋運輸業的發展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本文基于廣西海洋運輸業的基礎及自身的優勢,探討了如何抓住機遇以更好地促進廣西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關鍵詞 廣西 海洋運輸業
一、廣西發展海洋運輸業的優勢
廣西地處祖國西南部,南鄰北部灣,面朝東南亞,東鄰經濟強省廣東,是我國西部唯一的沿海又沿邊的地區,是我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廣西不僅具有海上便利的交通條件,同時也是一個海洋資源大省,廣西海洋領域近似陸地面積,海岸線長1595公里,淺海面積6488平方公里,灘涂面積1005平方公里,島嶼651個。①除此之外,廣西近幾年還迎來一系列發展機遇,不僅具有北部灣國家級經濟區的政策優勢,而且廣西抓住國家建設“中國—東盟海上合作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和“把廣西建設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等重要機遇,發展海洋經濟、優化海洋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現在海洋經濟已經是目前廣西本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中國—東盟關系快速發展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門戶,與東盟國家的聯系日益緊密。廣西又是海洋資源大省,擁有沿海沿邊的獨特地理優勢,毫無疑問,海洋運輸業作為一個直接連接東盟國家的產業,在廣西與東盟國家的經貿聯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基于廣西優越的海上交通條件以及自身不斷提高海洋資源管理和服務水平的努力,廣西海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良好勢頭。2013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89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1%,占廣西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3%,約占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四城市(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生產總值的18.7%,占沿海三市(北海、欽州、防城港)生產總值的44.6%。同年,廣西主要海洋產業較快發展,全年實現增加值4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其中,海洋漁業比重最大,增加值171億元,占37.0%;第二位是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加值111億元,占24.0%;②可見廣西交通運輸業的有較快發展。
二、廣西海洋運輸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雖然廣西擁有發展海洋運輸業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一系列政策優勢的支持,而且廣西海洋運輸業近年也有所增長,但是宏觀層面的增長并不意味著廣西海洋運輸業的發展不存在問題,尤其是中國—東盟互聯互通這一中國—東盟關系發展的新趨勢,在這個視角下來探討廣西海洋運輸業的發展前景及提出相應的建議,對廣西海洋運輸業的發展更具有現實意義。
(一)制定明確的海洋運輸業發展目標
互聯互通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廣西是西南地區通向我國沿海、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要道。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廣西需要積極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但是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互聯互通建設的工作是屬于中央政府管轄,廣西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通常涉及國家主權、事權等問題,因此,廣西海洋運輸業要想融入21世紀海上絲路的大發展中,就必須要做大量實質性工作進行推動,不僅要打好自身的基礎,還要有大局觀,制定切合實際的廣西海洋運輸業發展目標。
(二)加快廣西外向型經濟發展
海洋運輸業屬于海洋第三產業,廣西海洋產業的發展不是孤立的。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首府南寧的舉辦,廣西近年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有了較大進步,無論是廣西的外貿還是吸收的外資額都有較大幅度增長,除此以外廣西的城市建設、交通設施、人文精神風貌都有提高,廣西的企業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廣西外向型經濟在廣度和深度的二維發展有利于擴大需求,加快廣西建設航空站、港口、口岸、高速公路等基礎交通設施的建設,為廣西海洋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三)促進區域、次區域合作
次區域合作已成為推動中國和東盟合作的重要動力,贏得各國領導人的普遍重視,交通合作是許多區域或者次區域合作的重要內容,廣西自身擁有中國—東盟博覽會這個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平臺,而且這個平臺有助于聚集更多合作機制落戶廣西,廣西同云南一道代表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標志廣西在區域合作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同時廣西還積極參與北部灣合作,加強以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為基礎的硬件設施建設和加強人文交流的軟互動,二者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廣西海洋運輸業的發展,提高互聯互通水平。
注:本文為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廣西海洋運輸業的發展前景研究——以中國—東盟海上互聯互通為分析視角”(YCSW2014124)的成果
注釋:
①廣西海洋資源及發展海洋經濟的構想[J].南方國土資源,2006(4):35.
②2013年廣西海洋統計公報.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官方網站,2014.8.25, http://www.gxoa.gov.cn/gxhyj_tonjixinxi/2014/05/12/18c71252e8ff4b69b26eb050 d8de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