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近年來,大學生數量激增。這就導致了很多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大學生就業難的呼聲越來越高。如果長此以往,那會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未來失去希望,也會使大學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那么,社會將如何發展?人類又將如何進步?就大學生就業的種種問題本文進行了深刻解讀。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 現狀 原因 對策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現狀
目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人們已經見怪不怪了,大學生應聘清潔工、服務員的事情也時有發生,這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深思。2015年就業需求與2014年相比沒有明顯的變化。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家庭的幸福美滿,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努力去解決。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原因:未就業大學畢業生的社會資源不足主要存在于家庭經濟條件、父母所從事職業、職務級別等方面。由于家庭的原因,許多大學生遵從“父母在,不遠游”的道理堅持在本地找工作而放棄了許多工作機會。還有一些學生因為戶口等問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等等。然而,最為重要的是大學生沒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差也是用人單位拒絕他們的理由。
2、大學生就業難的自身原因:很多畢業生對自己的估計過高,對工作百般挑剔,往往手高眼低。一些大學生在學校里只注意學習學習安排的必修課程而對很多課外知識的積累并不重視,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很多大學生在應聘時表現得過于緊張、膽怯,不能很好的展示自己而失去了很多就業機會。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對自己的定位不明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樣的工作導致就業的成功率不高。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政府加快就業政策的完善。就業政策對大學生就業至關重要,政府要加大對就業政策的改革力度,積極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去艱苦的的地區就業,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同時也要對那些地方保護主義進行整治和破除,給大學生們創造公平的就業環境,讓每一個大學生都能有機會展示自己,公平競爭。對于那些失業或者未能成功就業的大學生政府也應當伸出援手,給予相應的救濟,讓他們不至于淪落為“啃老族”。對勇于創業的大學生政府應適當扶持,并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
2、高校應當加強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增強創新意識,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培養學生把握機遇。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大學生即將面臨社會與就業,沒有足夠的社會閱歷和工作經驗,這就需要老師的專業化指導,提高學生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3、招聘者平等對待應屆畢業生,用人單位不應該只因學生的成績和學歷就對其另眼相看,這并不是評判人才的唯一標準。給每一個應聘者公平的機會競爭才能知人善用,合理有效的利用人才資源。用人單位應該注重對大學生的培訓工作,樹立人才儲備觀,也要避免學歷高消費,以至于使人才浪費。這樣既降低了畢業生找工作的難度又使公司積累了一定數量的人才,達到了雙贏的局面。
四、大學生自身應具備的品質
1、善于學習,學會學習。利用假期時間多去社會上歷練自己,增加就業機會,并將自己平時做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和觀察,積極進行實踐并持之以恒才會成功的過程。只有通過這種方法才能將我們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不會成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甚至是那種只會夸夸其談而沒有實際本領的人。真正會學習的人知道怎么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二者融會貫通,達到平衡。專業知識只有經過了實踐的檢驗才能被自己牢牢掌握,成為以后就業的最佳保障。
2、努力的適應社會,提高就業能力。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大學生能進一步了解到有關就業的各種情況,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基礎,有助于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為了進一步適應社會,大學生要積極走向社會,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比如做兼職等等。這樣可以大大縮短自己的適應期,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此外,大學生如同溫室中的花朵,沒經歷過殘酷的現實和生活的壓力,總是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過于樂觀化,憂患意識不足。怕吃苦怕受累的不在少數,通過社會實踐可以一定程度的讓大學生了解到社會的競爭和壓力,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人人都說成功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現在創造未來。因此,大學生要大膽走向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這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問題并受很多因素的制約與影響。想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必須要政府、高校、大學生、用人單位的共同怒了才能完成,四者是缺一不可的。大學生群體也要注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要知道今天的汗水換來的是明天的歡笑。年輕人吃點苦,受點累并沒有什么不可以,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努力又怎么會收獲,與其羨慕別人名利雙收不如自己努力奮斗,自己的明天要靠自己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