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被曝出高管涉嫌內幕交易的丑聞,但南北車的合并預案仍令其股價雙雙創下九個漲停,這主要源自雙方合并對盈利能力的提升,而其短期的經營風險主要來自于雙方內部整合是否順利
在去年底公布合并預案后,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股價實現了九個漲停。
其瘋狂表現引發市場關注的同時,1月上旬,兩公司高管涉嫌內幕交易的消息也引來一片質疑。不過,這則負面消息并未影響近期南北車股價整體上漲的趨勢。直到1月30日在大盤下跌背景下,南北車股價才開始大幅調整。
近日,這兩家公司再迎利好。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鐵路、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出去”,并制定一系列措施推動相關工作。
是哪些因素令曝出負面消息的南北車有較強的抗跌性?南北車合并及未來運營過程中存在哪些風險?中國工程院院士、軌道交通專家王夢恕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雙方合并有利于降低人力、研發、采購等成本,避免壓價競爭,提升盈利水平。國泰君安分析稱,其未來經營將主要面臨內部整合等風險。
內幕交易質疑未改上漲趨勢
1月9日,有國內媒體報道,南北車部分高管及家屬在兩公司合并停牌前六個月內,大量買賣對方公司股票,涉嫌內幕交易。這導致部分投資者于1月12日及其后幾天,拋出了南北車的股票。
盡管其后南北車均發布了澄清公告,但此事并未結束。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1月16日表示,證監會已經關注到這一事件,并對問題進行核查,若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予以查處。
長城證券分析師曲小溪認為,該事件不會影響南北車合并的進程和大趨勢,也未影響兩公司股價的整體趨勢,他注意到今年1月上旬和中旬,這兩家公司股票每次漲停被打開期間,成交量和成交額均大幅放大,意味著有大筆資金入市買入這兩只股票。
從股價走勢來看,這兩家公司A股股價曾在2014年12月31日~今年1月20日之間,累計實現了九個漲停。
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南車1月12日的成交量和成交額均接近1月9日的5倍,1月12日該股的換手率為8.9%,而1月9日該股的換手率僅為2.1%。中國北車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出類似的態勢。
王夢恕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南北車的大股東均為國資委,兩家合并是大趨勢,不會受涉嫌內幕交易因素影響。這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都是軌道交通車輛研制等,但兩家公司在技術上相互提防,在市場上壓價競爭。合并有利于降低人力、研發、采購等成本,避免壓價競爭,提升盈利水平。”
雙方合并提升盈利能力
對南北車合并后將提升盈利能力的預期,是推動其股價持續上漲的重要因素。
招商證券分析師劉榮等人撰寫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南北車合并的具體好處,對內主要體現在可以避免重復建設投入、豐富產品線、更合理安排生產等方面,這將是一個長期受益的過程。
與此同時,國內國際軌道交通市場均處于投資和需求較為旺盛的時期。
招商證券的報告預計,2015年中國鐵路投資仍將保持高位,并有望超過2014年8088億元的投資規模,大概率超過2010 年8427億元的歷史高位。
2013年,南北車合計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僅為2.2%左右。招商證券預計,未來南北車合并后的中國中車走出去并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將是大勢所趨。
中信證券分析師劉海博等人撰寫的一份報告預計,在中性市場時,未來中國中車海外市場年均收入可達563億元,為2013 年南北車合計收入(剔除非軌交收入)的32%,是2013 年兩家公司合計海外收入的4倍;年均凈利潤可達34億元,為2013 年凈利潤的40%。
正是基于以上因素,劉榮認為,2015年中國中車的每股收益能達到0.47元,股價估值在25倍市盈率是比較合適的。而2013年,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30元和0.34元。以1月29日中國南車13.64元的收盤價計算,該股的市盈率已經超過30倍。劉榮認為,該股價高于自己的預期,主要是受大盤走勢影響。
短期風險在于內部整合
南北車合并及未來運營過程中還存在哪些風險?中國南車綜合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近日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南北車近期發布的各項公告中,在不斷預警風險。”
記者查閱了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在1月20日發布的《合并報告書》(草案),其中預警未來經營將會面對國內外市場競爭加劇、內部整合、債權債務轉移等風險。
國泰君安國際基建分析師黃家瑋在其撰寫的報告中認為,南北車合并后的短期風險主要是:兩公司管理層之間的權力之爭可能導致降低經營效率。
黃家瑋表示,根據提案,合并后中國南車的股東將持有中國中車50.6%的股權,中國北車則持有49.4%股權。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有可能在新公司中任命相同數目的董事作為他們的代表。在此情形下,權力之爭將成為中國中車的大問題。
過去6 年,中國南車在絕對價值和凈資產收益率上都超過中國北車,而中國北車則在資產規模上超過中國南車。追求盈利能力和資產規模的差異,可能導致權力斗爭。預期合并后的決策過程可能會變長。至少在開始的幾年內,這將降低公司的經營效率。
黃家瑋認為,長期風險要關注合并后中國中車可能會削減研發開支,因此導致長期競爭力削弱。過去幾年內,中國北車在凈利潤增長上跑贏了中國南車,但這是由于北車研發投入較少所致,即研發支出低以及研發支出占收入比例低。中國南車更注重研發。研發是中國中車長期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如果未來董事會內部出現分歧,導致研發支出下降,則中國中車的長期競爭力將會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