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概述了轉基因技術發展的相關背景,總結了轉基因技術發展和產業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運用法社會學的相關觀點來分析相關問題并得出結論。
關鍵詞 轉基因 利益平衡 社會控制 法社會學
21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漸漸關注到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這些科學技術中,轉基因技術最受爭議,還有其可能帶來的生態以及食品安全問題。這些問題對人類社會將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們目前也許無法斷言這一技術的優劣,因為其弊端具有隱蔽性和潛在性。
現今社會,科技和法律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社會生活中任何一方面的發展都可能產生對法律的需求,并進而對立法和司法產生影響。科學的發展而引發的對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的因果關系的認定、把握和理解就常常會對法律制度,并對通過這一制度完成的責任分配產生重大影響,當然社會科學發展的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
一、問題的提出
轉基因技術由來已久,20世紀50年代后期,分子生物學進一步發展,其中DNA學科的進步為轉基因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20世紀60年代初,DNA限制性內切酶技術及基因克隆技術的出現為轉基因食品的工業化生產提供了技術基礎,從而使轉基因技術從理論走向實踐。
隨著轉基因技術及產業化的發展,其負面性逐漸凸顯。國內外眾多事件也似乎印證著轉基因技術可能存在著基因污染并對其他生物的生存產生威脅,但是至今仍沒有有力的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有直接的危害。世界上沒有毫無風險的事情,我們不能因為轉基因技術可能存在的風險就放棄它,相反,我們應該通過有效的途徑去控制其潛在風險,發揮其最大的對人類社會的作用,眾所周知,法律是對社會風險控制最重要也是效果最好的途徑,關于這一問題,各國都進行了嘗試性立法,我國也不例外。
轉基因作物是現代生物技術的產物,轉基因作物與傳統作物相比較而言在基本原則上并無實質差別,都是通過自然選擇或者人工選擇,從而形成物種的優勝劣汰。但是轉基因作物是轉基因技術從分子水平上,進行基因操作(即通過重組DNA技術進行基因的修飾和轉移),從而使作物的特性更加精細,嚴密和具有更高的可控制性。具有成本低,產量高,增強了抗病蟲害的特性,并且營養價值提高。
轉基因技術具有雙面性,一方面是可以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對人類健康和自然環境產生不可逆轉的危害。因此,這項技術被視為雙刃劍,我們應該充分認識此到并且研究出相應問題的對策。在一項新的科學技術被發明出來之后,不可避免的就是要與社會進步相融合,因此就要進行技術社會化。技術社會化是轉基因技術發展的必然之路。技術社會化是指,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與社會進行融合,消除彼此矛盾進行改變。在這個過程中,勢必會帶來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和問題。
國內外多個國家對轉基因技術帶來的生態和社會問題進行了各種立法嘗試,比如美國的威斯康辛州通過了法案,要求所有的轉基因食品標簽必須注明成分和含量,以便消費者做出選擇。在風險社會中,任何一種新知識新技術的誕生都會帶來風險,人類面對這種風險時從不聽之任之,而是積極的通過社會控制來降低甚至預防風險。
二、法社會學分析
法社會學是從社會學的視角來研究法律現象的一門學科,主要觀點是:法律是一種人類活動,在社會歷史的維度中,法律現象不僅僅具有法律意義更有社會意義。法社會學認為法律應當對社會需要,主張和利益考量,并且主張要解讀社會的力量。社會力量是指由于不同的自然狀況和社會利益的追求而凝聚在一起的社會團體,集團,階層或者種族等。利益是凝聚社會力量的主要核心,正是由于不同的利益追求,才產生了各種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力量的對比,這些對整個社會的變遷發展起了主要作用。在轉基因立法中,正是社會力量的對比造成的立法難和立法效果微弱。
(一)利益平衡理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人在追逐個人利益的時候難免會不顧社會公共利益,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一致性的同時矛盾也時常出現。因此我們應該平衡個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這樣既可以促使整個社會利益的實現,也可以滿足社會個體成員利益的需求。
羅斯科·龐德是法社會學的奠基人,其關于\"法與利益\"的理論,對于當代人仍有參考意義。龐德認為利益是人們個別地或通過集團、聯合或關系,企求滿足的一種要求或愿望。在龐德看來,從來沒有一個社會能有多余的方法來滿足這些訴求。由于社會不可能滿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利益的沖突不可避免。龐德根據耶林的學說,將利益分作三類,分別是:個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個人利益指是直接包含在個人生活中并以這種生活的名義而提出的各種要求、需要或愿望。它包括人格利益、家庭關系利益和物質利益。公共利益是一些包含在一個政治組織社會生活中并基于這一組織的地位而提出的各種要求、需要或愿望。它包括國家作為法人的利益和作為社會利益捍衛者的利益。社會利益是包含在文明社會的社會生活中并基于這種生活的地位而提出的各種要求、需要或愿望。它包括一般安全利益、社會組織安全的利益、一般道德利益、保護社會資源的利益、一般進步的利益、個人生活方面的利益。
可以說,龐德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體系。他關于社會利益的學說直接促進了\"法律社會化\"的產生。因此,在進入20世紀后,各個國家的法律都開始注意不僅要保護個人利益,而且更應強調社會利益的保護。
龐德認為,法律存在的目的就是確保社會利益的最大實現。法律應該通過減小犧牲、浪費和無意義的消耗來達到這個目的。法律作為社會控制的一種手段,其任務就是在利益發生沖突時進行調整。法律是利益要求的結果而不是起因。法律或法律秩序的目的和作用,并不是創造利益,而只是承認、確定、實現和保障利益。
轉基因作物產業化中利益平衡要求通過法律的引導,平衡和協調從而達到利益持續動態的平衡狀態。因此,我們在此提出法律來平衡利益調節利益沖突的理念,旨在強調法律應該建立一種以人為本的,超越各種不平等的身份限制的和追尋最大限度社會寬容的,來包含多元利益訴求以商談和實現的利益均衡的機制。法律是一種建立在社會關系中沖突存在的基礎上,甚至有一個專門研究此類問題的法學流派,他們認為利益沖突是沖突的本質所在,而利益沖突是不同的利益主體之間矛盾激化的形態,由利益差別引起的具體表現為不同利益主體在追求各自不同目標時產生的糾紛和爭奪。因此,用利益平衡的理論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轉基因技術產業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的原因和本質。
(二)社會控制
所謂的\"社會控制\"就是為了維持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社會以某種適當的方式或者手段來協調制約技術系統運行和技術人員的活動。龐德引用了這個概念,并從更寬泛的意義上解釋上了這個名詞。他認為實行社會控制的手段主要有三種:法律、道德和宗教。在開始有法律時,這三者是混淆在一起,很難區分的。當時的\"法律\"可以說包括了社會控制的所有手段。羅斯科龐德在其《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一書中,詳細的闡明了法律是社會控制的主要手段的理念。而這一理念也長期被人們接受和贊同,龐德是把文明看成整個社會科學的出發點,在他看來,\"文明是人類力量不斷地更加完善的發展,是人類對外在的或物質自然界和對人類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內在的或人類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由此可見,文明包括對外在自然界和內在本性兩方面的控制,并且這兩種控制是互相依賴的。這種意義上的控制,不僅是文明的標志,而且還是用以衡量文明發展程度的準繩。可以說,龐德的法律觀就是建立在這種文明論上的。
人類社會中眾多的問題和災難都是由于人類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本性。人類對自然的控制主要依賴于自然科學,而法律則可以很好地控制人類的本性。事實是,一方面,人類的欲望在不斷增加,但改造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卻有限,因此,在滿目滿足自己的欲望的同時,卻不能保證負面效應的不產生或者削弱。另一方面,人類的社會性和個人性之間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著矛盾,偏向任何一方,都會帶來不好的結果,而阻礙文明的進步,調整好上述的矛盾即是法律的任務,用龐德的話來說,就是\"這種支配力是直接通過社會控制來保持的,是通過人們對每個人所施加的壓力來保持的\"。
德國技術哲學家F- 拉普曾經談到過社會控制的理論介入技術發展的原因和必然性。一是因為現代技術的系統的復雜性即只有通過周密技術和實施方法,技術系統才能發揮其效果和功能;二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其客觀結果即迫使社會強制實行某些反措施和控制手段來預防技術不良后果的無限蔓延。第三點即在今天,人們的生活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巨大影響的前提下,我們仍有必要通過對技術的計劃和控制來實現對社會發展的計劃和控制。因此,轉基因技術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就需要運用到社會控制的理論對其進行分析。
在此呼吁轉基因技術的社會控制旨在調節轉基因技術與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關系,因此我們需要對轉基因技術的社會后果進行評價,并且對技術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運用法社會學中社會控制的理論對轉基因技術的發展中帶來的問題進行分析。
在對轉基因發展進行社會控制時,主要的手段即是法律控制,通過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產業化過程中問題本質的分析,來制定出符合人類共同利益,國家利益,商家利益,甚至是個人利益的法律。轉基因技術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文明是對人類有益的文化成果,對轉基因技術控制得當,利大于弊甚至可以避免或者消除弊端。由于人們對轉基因技術還沒有個全面的認識,對其負面影響也沒有準確的認識,因此,我們應加大對其的研究為社會提供有效的預防措施。除去法律手段,還應該運用比如社會輿論監督,政府宣傳引導以及對科技人員道德責任約束等方式進行社會控制,多管齊下,才能收獲更滿意的效果。
三、結語
轉基因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對人類社會意義非凡,產業化和技術社會化是其必然趨勢,然而任何事物都是有好有壞的,在我們享受先進技術帶來的進步和方便時,不應忽視對未來的影響。國內外相關國家都試圖對轉基因技術可能帶來的弊端進行控制,法律是最重要的社會控制途徑,因此各國都試圖對其進行立法。通過運用法社會學的利益平衡理論和社會控制理論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是各種社會力量博弈的結果,立法活動遇到的問題更是突出表現。通過社會控制理論的相關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法關于價值選擇,社會與法密不可分,運用法對轉基因技術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預防和控制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朱楨,劉翔.轉基因作物-惡魔還是救星[J].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00(8).
[2]宋偉,方琳瑜.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的若干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6(9).
[3]管開明.社會學視野下轉基因食品社會評價的影響因素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2(4).
[4]周世祥,楊麗姝.試論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問題及其社會控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06(3).
[5]劉旭霞,田庚,陳晶.我國轉基因生物環境安全監管法律制度研究綜述[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8(8).
[6]金安江.對農業轉基因技術發展的社會學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9(2).
[7]萬超凡.轉基因技術的應用現狀和發展對策[J].科技視界,2015(1).
[8]何珊君.當代法社會學研究方法變遷的新特征[J].貴州社會科學,2014(1).
[9]馬小潔.法社會學視角下的經濟法-社會整體利益觀的體現[J].法制與社會, 2014 (3).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