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②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釋]①世人:指統(tǒng)治集團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時讀書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詩歌賞析】
這首詩寫于詩人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許杜甫此時輾轉(zhuǎn)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
“不見”二字置于句首,表達了詩人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強調(diào)思念時間之長。杜甫和李白自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在兗州分手,已有整整15年沒有見面了。
“佯狂真可哀”流露出詩人對李白因懷才不遇而疏狂自放的哀憐。李白自命“我本楚狂人”(《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并常常吟詩縱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羈的態(tài)度來抒發(fā)欲濟世而不得的悲憤心情?!把鹂瘛彪m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卻深深地理解和體諒李白的苦衷?!罢婵伞倍中揎棥鞍А?,生動地傳達出詩人對李白的無限嘆惋和同情。
永王璘一案,李白被牽連,“世人”就叫嚷要將“亂臣賊子”李白處以極刑?!敖杂麣ⅰ焙汀蔼殤z才”,突出表現(xiàn)了杜甫與“世人”態(tài)度的對立?!皯z才”不僅是指憐惜李白的文學(xué)才能,也飽含著對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而這種悲劇也同樣發(fā)生在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不也是“世人”的不公嗎?“憐才”也是憐己。共同的遭遇使兩位摯友的心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了。
頸聯(lián)是對李白一生的絕妙概括,勾勒出一個瀟灑卻飄零的浪漫詩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漂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許能慰其憂愁,更深一層地抒發(fā)了懷念摯友的綿綿情思。
深情的懷念最后化為熱切的呼喚:杜甫為李白的命運擔(dān)憂,希望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里。聲聲呼喚表達了他對老友的深長情意。
【達標(biāo)訓(xùn)練】
1.結(jié)合具體詩句,分析詩中李白的形象。
" " " " " " " " "
2.閱讀全詩,品析詩人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