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展示】
一棵在深山里長了好多年的大樹,被修剪了枝葉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園里。人們圍著它,議論著。甲說:“沒有這次修剪,它不會被人賞識的。要被人賞識,就要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乙說:“修枝剪葉,傷根破皮,到這里還要重新扎根長葉,還要適應新環境,一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啊!”丙說:“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何必要離開自己的故鄉呢?”……
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何聯想和感悟?請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點撥】
這則材料可分為兩部分:一是事件:一棵大樹修枝剪葉后從深山移植到城市公園。二是由此引發出三種看法:(1)換一個生存環境才能被人賞識;(2)要付出代價才能適應新環境;(3)沒必要離開原有環境,在哪里也可以發光成材。此外,材料末的省略號,意味著對大樹移植一事還可以有其他看法。基于此,立意時也要圍繞“該不該移植”“為什么要(或不要)換環境”“怎樣才能適應新環境”等這些核心話題來寫。
角度一:從“甲說”的角度切入,可以這樣立意:改變環境可以帶來成功;要靈活變通——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給自己一個舞臺等。
角度二:從“乙說”的角度切入,可以這樣立意:改變環境需要付出代價;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生活中,總有些必要的放棄;談代價、談付出等。
角度三:從“丙說”的角度切入,可以這樣立意:酒香不怕巷子深;適應原有環境,表現自己;堅守我心等。
除此之外,還可以有其他立意,譬如,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橫看成嶺側成峰等,但一定不要脫離材料含意作文。如果僅從材料里提取出某些關鍵詞、關鍵句,譬如泛談“改變”(而材料是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或泛談“修枝剪葉”是為了美觀、好看,為了迎合城里人的審美追求(而材料強調的是移植時的一個必要過程,是為了更好地存活),然后寫成話題作文,結果所寫的內容與材料、題意若即若離。這一點務必請同學們注意。
【練兵作品】
堅守我心
□李 涵
幾年前,我退休了,原以為從此可以在家安享晚年,盡享天倫之樂。可天不遂人愿,老伴得病,先走一步,孩子們都到外地發展,只留下我一個孤老頭子,空守著偌大的房子。沒有歡聲笑語,沒有鍋碗瓢盆交響曲,有的只是無限的凄涼。
這一日,我繼續坐在屋里發呆,心里悶得發慌。難道真的是人老了,沒用了,到了沒人疼、沒人愛的地步?我久久思索,始終沒有答案。“咚咚……咚咚……”一陣斷斷續續的敲門聲傳來。
我遲疑地推開半扇門,一個小男孩吃驚地望著我。也許,那時的我,因多日不見陽光,臉色過于蒼白,再加上混沌無光的眼睛,在幽暗的光線中挺嚇人的。我問道:“小朋友,有事嗎?”我吃驚我的聲音會如此親切。
他望著我笑了,說:“爺爺,您能幫我找球嗎?隔壁小強哥哥把球扔進了您屋里,他不跟我玩。”
他用那只柔嫩的小手拉住我的冰涼的手,向廚房走去。
球,撞開了半掩的窗戶,一片陽光灑在我身上,暖洋洋的,我感到了一種久違的溫暖。
小男孩走后,我繼續“追憶似水年華”。不一會兒,敲門聲又響起來了,還是那個稚嫩的聲音在呼喚:“爺爺,開開門。”我不忍心拒絕他進來。但我知道這個沒有聲音、沒有色彩的屋子始終不是孩子的天地,他終會因為不習慣而很快離開的。
可是我錯了,孩子的眼里永遠充滿了快樂,充滿了斑斕的色彩。過了一會兒,我不由得驚呆了——那原本冷冰冰的白色地磚上呈現出一片絢麗繽紛的色彩。孩子正趴在地上,用手中的彩筆聚精會神地畫著,畫一棵大樹,畫工人師傅為大樹修剪枝葉,畫大樹在公園里長勢茂盛……
一股莫名的沖動向我襲來,我推開窗,讓陽光照進來。頓時,地上的畫有了動感,有了生命。我仿佛回到了孩提時候,我拿起筆和小男孩比賽似的在地上畫大樹,畫綠葉……
“爺爺家要成森林公園了。”他額上全是汗,臟手一抹,竟成了個“大花貓”。我笑了,好久沒有這么開心地笑了,頓時感覺自己年輕了幾十歲,原來我還未到“老朽”的地步,只要堅守我心,給自己一個舞臺,我依然可以快樂。
隨后的日子變得生動起來。一群群小孩子涌進我家,我家成了孩子們的樂園。他們在地上自由自在地畫畫,在桌子底下鉆來鉆去捉迷藏,扯著嗓子唱兒歌……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驅走了往日的沉寂,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把陽光也吸引了進來。
啊,堅守我心,我的生活變得忙碌而充實,身子骨也日漸硬朗起來了……
點評
文章敘寫了退休的“我”由孤獨、凄清變得“忙碌而充實”的過程。作者沒有設置波瀾起伏的情節,沒有設置扣人心弦的懸念,但精心選取并有聲有色地描寫了“我”與小孩子交往的幾個鏡頭,寫出了“我”的性格和心態的變化,自然而然地表現了“堅守我心,同樣有老年人自己的舞臺”這一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