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文化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生體,越來越多的人正走進劇場去感受戲劇藝術(shù)。原本以為走進劇場的都是文青,就算不是文青那至少也是有涵養(yǎng)的文明人,可就實際情況來看, “文明”只是假象,觀眾席里還坐著很多披著羊皮的野蠻狼。
現(xiàn)在的人都愛玩手機。如果60年前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話,那么60年后的今天,中國人民都低下了頭,因為他們都在玩手機。劇場里也如此,幾乎任何時候都能看見手機屏幕的光亮,時不時還傳來鈴聲,手機似乎已經(jīng)成了劇場的天敵。可問題到底是出在手機上還是人上呢?
其實野蠻的事比比皆是,手機只是小巫。
親身經(jīng)歷的野蠻史:
1.觀看話劇《蔣公的面子》。坐在前排的一位女士與自己的朋友時不時在聊天,旁邊的觀眾實在無法忍受,于是便提醒她。女士大概覺得自己也沒了面子,于是和旁邊的人爭了起來,引發(fā)了一場罵戰(zhàn),持續(xù)時間長達兩分鐘。
2.觀看某實驗戲劇。因為實驗性比較強,全戲又沒有臺詞,比較晦澀難懂。某觀眾大喊戲無趣,要求退票。旁邊的人急了,說他沒素質(zhì),不愿意看就出去。結(jié)果那位觀眾理直氣壯說自己是農(nóng)民,本來就沒有素質(zhì)。他成了全場唯一有臺詞的“演員”。
3.觀看某大師作品,曾提醒過觀眾演出開始后是禁止入場的,但后來還是有一些人遲到。聽說某大爺在遲到后堅持要入場,將制作方的工作人員打傷致骨折。
4.上個月在河南鄭州看《寶島一村》,戲非常精彩,謝幕時全體觀眾起立鼓掌。但在看戲的過程中,手機鈴聲、小孩叫聲總是冒出來,觀眾席里的閃光燈就沒停過,一度還以為自己在看演唱會。后來與《寶島一村》的演員宋少卿老師交談,他說到在沈陽的演出,一開始還蠻擔心當?shù)氐挠^眾,但演出過程卻出入意料的好,全場非常安靜。他說如果在鄭州有300個人在拍照,那么在沈陽就只有3個。因為常年到各地演出,什么樣的觀眾都見識過,他也坦言:有些地方,一輩子都做不了話劇演出。
走在街上,到處都有“做文明人”“樹文明風”類似的標語,然后你依舊可以在橫幅的旁邊看到垃圾滿地、聽到汽車喇叭聲漫天。誰可以解釋,到底什么才叫文明?連在劇場之內(nèi)說白了反復提醒手機靜音都做不到,難道我們好意思、有能力用“文明”這么大的字眼來規(guī)范自己嗎?
一時的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對于野蠻毫無意識,甚至引以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