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中闡述了利用數字音頻工作站進行音頻非線性編輯的工作模式和特點,介紹音頻工作站監錄系統的實現方法、基本功能及運行狀況。
【關鍵詞】音頻工作站 非線性編輯 試聽監錄
音頻工作站是隨著數字音頻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推廣應用而產生的,它能夠快速采集和處理音頻信號,通過計算機顯示器實時顯示音頻波形,可以完成錄制、編輯、存儲、管理、傳輸、播放等功能,它已是廣播電視臺節目制作中必不可少是重要部分。數字音頻工作站具有很多新的特點,如可以在聽音不失真的情況下,對節目時長進行壓縮;可以創造特殊的音效。比傳統的開盤錄音機具有很多不可比擬的優勢,人們可以在監聽的同時,通過對音頻波形的同步監視,準確的進行節目監錄。
一.音頻節目的非線性編輯
1.錄音素材的非線性編輯
過去利用磁帶和開盤機處理錄音素材,主要是靠聽覺來尋找和確定編輯的切入點,看不到波形,只有來回反復的進退磁帶,尋找接點,一段節目的錄制要用很長的時間,并且出現斷帶、漂移、抖動等,機器故障率也很高。音頻工作站是一種運行穩定音頻非線性編輯系統,它可以不按制作的先后順序和節目的長短來進行編排和剪輯,而且反復編輯對聲音質量沒有任何的損傷,進人工作站的音頻信號,其處理、傳輸和存儲都是數字化的過程。通過試聽監錄,可以眼耳并用,準確的尋找或設定編輯點,計時也可以準確到千分之一秒。
2.文藝節目的灌錄
文藝節目的灌錄,主要是把制作好的節目經過調音臺輸送到計算機,參照生成的波形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如剪接、合成、幅度壓擴、波形設定等,調整好的節目存儲時,輸入有觀的名稱和類別,放入相關的欄目,進入音頻文件數據庫。
3.新聞廣告類節目的錄制
由于新聞節目比較注重時效性,有時為了趕稿,對制作好的完整節目,可以進行插入或改換,以保證重要新聞能及時頭條的播出。對廣告類節目的制作,可以根據需要把不同條目的廣告進行時長壓縮或平滑連接,或進行位置的交換、重排等。這樣就不需要采用開盤機來進行大量地翻錄復制或剪帶并接,利用音頻工作站進行錄制,可以提高效率、提高質量。
二.試聽監錄系統
視聽監錄是指在節目錄制的過程中,人們為了獲得滿意的效果,為了使信號得到足夠的信噪比,通過監聽和監視手段,對音頻節目來加以判斷和評價的過程。傳統的錄制系統中,主要是使用音響來監聽,使用VU表來監視。在數字音頻工作站錄制工作界面中,衡量音量的大小,使用峰值節目電平表,同時配合生產的波形,較客觀地全面衡量節目的質量。
1.編輯工作站的視聽監錄系統
在編輯工作站中,節目的監聽主要包括對原始素材的試聽和工作站重放音頻的監聽。如圖1所示,錄音素材信號通過調音臺的監聽輸出接口送往功放,驅動監聽音箱。
如果信號由調音臺的主輸出送往工作站,就可以從工作站界面上的電平顯示框觀察到輸入工作站的信號大小。如果從工作站輸出的信號,送往調音臺,再由調音臺的監聽輸出接口送往功放、音箱,就可以實現工作站的重放監聽。通過工作站工作界面上的波形顯示,可以對音頻信號進行觀察、區分和處理。在節目編輯制作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視聽監錄系統的作用,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人耳對聲音的主觀感受,如響度、音調和音色等。響度使人感受到聲音的強弱,音調與聲音的振動頻率有關,音色的不同能使人判斷出不同的聲音。
(2)人的心理聲學特性,即頻譜掩蔽特性和時間掩蔽特性。當強信號和弱信號同時出現,弱信號就會被掩蔽。
(3)在注意聲音的清晰度、聲像的方位感的同時,還應該注意節目的動態工作電平和節目電平的峰值儲備,使信號擁有足夠的信噪比。
2.播音工作站的視聽監錄系統
(1)播音工作站的監聽播音工作站的監聽系統,主要包括播音間和錄制間的節目監聽、播音員對編輯人員對講信號的監聽以及編輯人員對講信號的監聽,如圖2所示。使輸人工作站的音頻信號重放時,進入調音臺的EXT輸入口,通過調控,由MON端口輸出,送往功放A和功放B,驅動播音間和錄音間的監聽音箱,實現兩室的節目監聽,當播音員通過調控進行正常錄音時,播音間監聽音箱要求處于啞音狀態,而錄制間的監聽音箱處于正常狀態,這一點可以通過圖中的Kb來實現。按下AN1按鈕,使編輯人員的對講信號由AU Xl端口送往功放A,驅動播音間的監聽音箱,實現錄制間對播音間的對講,同時調音臺使錄制間的監聽音箱處于啞音狀態。當播音員按下AN2按鈕,對講信號從播音傳聲器進入調音臺,由AU X2端口送往功放B,驅動錄制間的監聽音箱,實現播音間對錄制間的對講。這里設置繼電器J,是為了能夠及時發現節目錄制時接頭處的銜接是否自然。如果語言信號的進入搶先于啟動錄音鍵的動作,就會出現漏錄,編輯人員在錄制間通過監聽就能及時地發現,然后通過對講給予提示,從而保證錄入的節目符合要求。
(2)播音工作站的監聽系統
為了使播音員對生成的波形、音量大小、節目時長等進行實時掌握。需要在播音間配置一臺顯示器,對電腦的工作狀態及處理結果進行實時監控。
實現主機的“一拖二”輸出顯示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①采用帶有TV輸出的顯卡,選用一臺電視機作為播音間的顯示器。
②采用“PCI+PCI”雙卡式或“PCI+AGP”雙卡式,拖帶兩個顯示器來完成“一施二”功能。
③采用一機多屏分屏器。
采用帶TV輸出的顯卡,可以內置,但需更新顯示驅動程序,同時由于電視機和VGA顯示器的分辨率有所不同,可能對顯示結果有一定的影響;采用雙卡方式,對于有的低檔電腦,不能順利地實現。較為滿意的方法是使用一機多平分屏器,如圖3所示。
播音間顯示器采用14英寸彩顯,視頻傳輸采用屏蔽視頻線纜,接口為15針D型接口,傳輸的信號為三基色RGB模擬信號和行場同步信號等。采用這圖3音頻工作站監視系統種方法進行安裝配置,能夠使播音工作站系統具有很多新的特點和功能。
(a)不改變當前工作站的軟硬件配置,不涉及網卡和網絡操作系統,不影響軟硬件升級。
(b)能夠在播音間實時顯示節目的時長和音量的大小。
(c)能在播音間實時顯示波形和打點的位置。
(d)能夠及時發現節目接頭空隙是否過長或過短以及節目接頭處節目被斬的情況。
(e)能夠實現對播音遙控操作的實時監控。
(f)能在播音間實時顯示當前的時間和日期。
(g)可以配合軟件的使用,實現無稿紙播音,避免浪費和讀稿時的翻紙聲。
此系統的實現具有投資費用少、安裝方便、運行可靠、實用性強的特點,投入使用以來,運行狀況良好,為錄制工作提供了方便。
音頻工作站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聲音記錄、聲音處理和聲音存儲的工作模式,使音頻節目的可視化非線性編輯成為可能,同時它的視聽監錄系統與傳統形式也有較大的不同。在實際工作中,一個配置合理的工作站系統,能夠穩定的運行,并且可以有較強的功能,發揮較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