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個寒冷的傍晚,盡管周圍人來人往且有被捕的風險,但從嗓門來看,站在北京三里屯一家阿迪達斯專賣店外的一名非洲男子無所顧忌。“哥們兒,想抽點什么不?”他問一名路過的人,接著說自己有哪些貨:可卡因、搖頭丸和甲基安非他命。在中國,這些東西都是嚴重違法的。
每天固定出現在三里屯的毒販遠不止他一個。三里屯是北京的使館區之一,這個街區走到頭就有一個派出所。中國政府雄心勃勃地宣稱,正在108個城市開展一場歷時半年的禁毒行動,這些毒販的身影是對中國政府的挑釁。
據通訊社新華社報道,中國公安部日前宣布,自2014年10月開始開展名為“百城禁毒會戰”的行動以來,中國警方已逮捕60500名毒品犯罪嫌疑人,繳獲毒品 超過11噸。新華社報道稱,截至12月中旬,已有大約18萬名吸毒人員受罰,其中超過5.5萬人被送至政府開辦的戒毒中心。
中國的禁毒行動日漸擴大,官方通報了諸多成功事例,其中包括2014年逮捕影星成龍之子等名人,并銷毀400噸用于制造甲基安非他命的原料——這種毒品在中國俗稱“冰毒”。盡管如此,一些分析人士懷疑,在這場當局所謂的“人民戰爭”中,警方是否贏得了最后勝利。
據國家禁毒委員會稱,中國的日益繁榮促使消遣性毒品發展成為一個年交易額高達820億美元的行業。被中國政府記錄在案的吸毒人員達276萬,35歲以下者所占比例為四分之三。但即便如此,警方也承認,這些數據僅顯示出了毒品問題的一小部分。2014年10月,公安部禁毒局局長劉躍進估計,吸毒人員的實際人數約為1300萬,其中一半人涉嫌吸食冰毒。而2008年,吸毒人員中涉嫌吸食冰毒的人僅占9%。
據官方的《中國日報》報道,劉躍進表示,“中國在打擊包括冰毒在內的合成毒品方面任務嚴峻,傾向于吸食冰毒的吸毒人員越來越多。”中國的部分禁毒法律是世界上最嚴厲的:被發現買賣大量毒品的人可能會被判處死刑,并且警方有權將偶爾吸毒的人員送去強制戒毒中心。人權組織稱,強制戒毒中心幾乎和勞改營無異。

海洛因是中國農村地區最常見的非法毒品,而日益繁榮的城市則是冰毒的重要市場。2014年,國際期刊《總體環境科學》發表了對四個超大城市的污水進行的一項研究,稱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冰毒無處不在。該研究顯示,在北京,冰毒濃度最高的是為該市夜店和酒吧最密集地區服務的一處污水處理廠,而就冰毒、可卡因、搖頭丸和氯胺酮的總使用量而言,富裕的南方沿海城市被認為是最高的。
吸食毒品的現象存在于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2014年12月,云南41名政府官員因未能通過藥檢被開除黨籍。多年來,北京居民一直奇怪毒販們如何能在三里屯的派出所附近如此明目張膽地出售毒品,三里屯有很多大使館、酒吧,以及受外籍人士歡迎的餐廳。2014年春天開展的打擊行動驅散了毒販,但最近在三里屯漫步會明顯發現,他們并未走遠。律師孫中偉曾是一名緝毒警察,他不認同官方容忍毒販的說法。“如果中國警察發現了他們,他們早就被捕了,”他說,“警方不可能發現他們卻不采取行動。這是玩忽職守。”
但中國的吸毒者表示,官僚機構里的警察通常是聽從上級命令。云南的前吸毒者及毒品問題咨詢師何穆坤表示,在一些城市,警方允許毒販販毒,只在他們需要完成考核目標時抽查。何穆坤稱云南的警察很少逮捕毒販,他們更愿意在打擊行動期間通過他們獲得情報。“警察的想法是,‘未來領導給我安排任務抓吸毒者的時候,如果我抓不到,那怎么辦呢?’”他說,“但如果警察認識毒販,他就可以問出一堆名字。他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抓到很多人。”
盡管收獲頗豐,但中國的毒品問題仍沒有緩解。日前,中國政府首次承認執法部門的確制定了業績目標。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要求官員們“堅決取消”考核目標。對于供應鏈中的高層毒販,毒品咨詢師何穆坤表示,其中一些人有政治關系,受到保護。他說,“警方通常不能動他們。”一名北京毒販接受采訪時說,情況在改變。“以前我們有關系,打擊開始前幾個月就會有人報信,”這名毒販說,“現在說查就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