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鄉下過春節,那兒正好下了場大雪。雪堆得厚厚的,讓本來就泥濘的路更加難走。爸爸媽媽站住了,兩雙眼睛詢問似的看著我。我知道他們是想讓我像以往那樣爬到他們的背(bèi bēi)上。看著爸爸媽媽手里重(zhòng chóng)重的行(xíng háng)李,我一挺胸,大聲說:“我能行(xíng háng),讓我自己走吧。”于是一路上,留下了一行(xínɡ hánɡ)小小的歪歪的腳印。摔了不知多少次跤的我,終于靠著自己的雙腿走了五六里山路。那一次,八歲的我有點明白何為“自立”。自立就是不依賴別人。
那一次,大伙兒去瀏河里進行了三日的集體活動。在那兒,我學會了把被子疊得四四方方;在那兒,我學會了包餃子、煮餛飩;在那兒,我和同伴挎著籃子挖野菜,并按照“多勞多食,不勞不食”的規則分配食物;在那兒,我空(kòng kōng)手把宿舍(shě shè)里的臭蟲消滅干凈……在最后一日的活動中,我和我們小組的同學們手忙腳亂地搭灶、洗菜。一頓午飯在我們這群獨生子女的手中誕生了。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我又更深地了解何為“自立”。自立就是用自己的勞動獨立生活。
我在一歲歲地長大,對“自立”的詮釋也在一層層地加深。為什么孩子摔倒了,母親要他自己爬起來?為什么里根的兒子不想讓別人知道他的父親是總統?為什么“自立”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因為,自立的可貴性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
考考你
1.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1)手忙腳亂: " " " "
(2)誕生: " " " "
2.給文中黑體字選擇正確字音,打“√”。
3.選文用兩件事來說明人貴在自立,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
4.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說說怎樣做才是“自立”,寫在橫線上。
" " " "
" " " "
" " " "
【龐紅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