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入院】
有意思的一節課
今天第二節是科學課,老師拿來一瓶清水、一袋鹽和一個雞蛋。老師把一個雞蛋放進清水里,雞蛋沉下去了。同學們說它在睡懶覺,老師舀了一勺鹽放在清水里,不斷攪拌,可雞蛋還在睡懶覺。老師又舀了一勺鹽放在水里,攪拌后繼續往水里加鹽……放第六勺鹽后,老師又開始攪拌?!鞍。‰u蛋浮起來了!”我們都歡呼起來。實驗結束了,老師向大家解釋了雞蛋能浮上來的秘密:水的密度增加了,浮力就大了,“死海不死”的秘密就在這里。
我覺得今天這節課很有意思。
【問診就醫】
小作者在記敘事情時能做到按一定的順序,完整地講述事情經過,這點值得肯定,但是觀察、描述不夠細致,語句過于平淡,缺少感染力,建議以下方面進行修改:
首先,原題目過于平實,不夠新穎,可以用“雞蛋游泳記”“浮力的奧秘”或“會跳舞的雞蛋”“雞蛋浮起來了”等為題,更加生動形象,更吸引人。
其次,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老師和同學們的動作、神態描寫要細致。描寫時要選用生動形象、有情韻的語言,運用適當的修辭手法,讓習作鮮活靈動,富有感染力。比如:雞蛋從“躺著”到“站立”,再到緩慢上升的過程,我們可以這樣描述:雞蛋仿佛輕了許多,從杯底豎了起來,像個剛睡醒的娃娃,迷迷糊糊地往上冒。
最后,習作應按照事情的發展適當分段,如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會使記敘更有條理,層次清晰。
【康復出院】
浮蛋記
江蘇省東臺市范公學校
三(2)班 吳子航
“會!不會……”這是哪里傳來的聲音呢?哦!原來是三(2)班在上實驗課呀!
只見老師面帶微笑拿出了一個盛有水的杯子,一個雞蛋,少量鹽,一把勺子和一根筷子。同學們感到疑惑不解,不知道老師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今天我們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把雞蛋放入水中,仔細觀察,它會浮起來嗎?”老師神秘地說。
實驗開始了,同學們瞪大了眼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老師小心翼翼地把一個雞蛋放入裝水的杯子中,雞蛋像一名跳水運動員一樣,“撲通”一聲潛入水中,便一動也不動了。老師往水中加了第一勺鹽,鹽四散開來,水立刻變混濁了。同學們目不轉睛地盯著杯子里的雞蛋,雞蛋像在水底扎了根一樣,紋絲不動。同學們感到疑惑不解:雞蛋到底能不能浮上來呢?老師又加了第二勺鹽,鹽像雪花一樣紛紛揚揚地落入水中。老師用筷子輕輕攪拌了幾下,好讓鹽快點融化。水變澄清了,雞蛋像醉漢一樣搖搖晃晃了幾下,又倒頭大睡,沉入了美夢之中。教室里鴉雀無聲,同學們都為老師捏了把汗。實驗到底能不能成功呢?老師繼續加第三勺鹽,這時水已經混濁了,看不清里面的雞蛋。老師用筷子迅速地攪動著,筷子和杯壁碰撞,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好像催促雞蛋趕快浮起來。同學們都很著急,有的甚至站起來,喊道:“加油!加油!”雞蛋好像被我們的誠心打動了,在水底豎了起來,搖頭晃腦地轉著圈兒,為我們表演了一支水中芭蕾。我們興奮不已,教室里像往油鍋里撒了一把鹽似的炸開了花。老師胸有成竹地說:“再過一會兒,它就會浮上來了。”大家屏息凝神,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師又加了第四勺鹽,用筷子不停地攪動。終于,工夫不負有心人,雞蛋不緊不慢地浮到水面,露出它圓溜溜的小腦袋。“??!雞蛋浮起來了!”同學們為實驗成功而歡呼。
實驗結束后,我滿腦子都是問號:為什么雞蛋能在加鹽的水中浮起來呢?老師揭示了原理:鹽水比清水的密度大,浮力也大,所以雞蛋才能浮起來。這也是人們可以躺在“死?!鄙峡磿拿孛堋?/p>
通過這節課,我感到我們平時應該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多讀書,多實踐,才能弄明白更多的科學奧秘。
【跟蹤復查】
習作細致地描述了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和人物參與其中的情感變化,其中“實驗到底能不能成功呢”,引發我們的期待,雞蛋欲升還降的過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形象的語言、生動的比喻,讓習作充滿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