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將從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和困難入手,分析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借鑒國內外先進創業能力的培養經驗,從學校、社會、政府和個人等方面出發,為切實提高我國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議,為決策部門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8-0159-03
21世紀初,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特別是2015年有749萬大學生面臨就業。在嚴峻的就業壓力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創業培養起步晚、發展速度一般、各項機制不健全,但創業教育在實現大學生個人價值、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盡管現階段的創業教育面臨眾多問題,但已經逐漸引起社會的重視。
一 大學生創業相關理論
1.大學生創業的內涵
大學生創業是指在校大學生或已經畢業的大學生根據社會的需要,依靠自己所學知識和社會能力創辦的以謀取財富為目的社會活動,是一種自己未曾經歷過、可能借鑒前人經驗的自發性活動,會建立有規則的、有多人參與的商業組織。
2.大學生創業的意義
第一,大學生創業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知識經濟的靈魂是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就是以科技創新作為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大幅度地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創造新的科學技術、創造新的發明專利,創造新的知識資源,以及由此發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教育創新、機制創新等等。而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是社會經濟建設的儲備軍,更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力。
第二,大學生創業可以有效地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根據麥可思研究院調查編著的《2014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有699萬畢業生,2014年有727萬畢業生,2015年則預計超過750萬。本科院校2013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為91.8%,2012年為91.5%,二者基本持平。而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9中國人口與勞動力白皮書》顯示,2015年左右我國勞動力人口達到峰值,加上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局勢,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
大學生自主創業可以有效地解決就業難問題,一方面一個大學生創業平均可以創造2.77個就業崗位,創業成立的企業可以廣泛吸收其他大學生就業;另一方面通過創業能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為其他未就業大學生留下就業崗位,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形成“就業倍增效應”。
第三,大學生創業可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創業是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的社會條件去創辦一個新的東西或活動組織形式,這對創業者本身要求很高。作為大學生,最大的劣勢是沒有經驗。創業活動可以幫助創業者充分了解市場競爭對自己的要求,不斷地去改變去適應社會的需要。在潛移默化中會極大地鍛煉創業者的各方面能力,同時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增強其精神力量,不斷地充實和努力,實現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創業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對創業者而言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并將伴隨他們的成長,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個人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
二 我國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1.我國大學生創業取得的成效
隨著大學生創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我國大學生
創業情況取得了重大進步。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創業意識明顯增強;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成上升狀態;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的廣度和深度逐漸加強;社會各界給予越來越充分的支持等等。
2.我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
第一,大學生創業意識普遍比較缺乏。很多大學生畢業的目的在于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如進大型國有企業或公務員事業單位等,而不是自己成為創造工作機會的人。“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導致大多數在校生或畢業生首選就業或考研,而不是自主創業。創業意識是創業的先決條件,只有具備創業意識才能在市場經濟中敏銳地發現創業機會。
第二,多數創業者停留在空想狀態,沒有付出實際行動。受到馬云、俞敏洪等先驅創業者的影響,多數大學生心里都有一個創業夢,希望成為創業領袖和商場精英,去改變現有的生活條件,但他們大多只是想想而已,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創業機會。這部分人對自己的創業能力沒有信心,既渴望創業又怕創業;既想自主創業又想找一份穩定的高收入工作;既想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又擔心自己創業失敗輸不起。
第三,創業者創業能力不足影響了創業成功率。創業不是一句話的事,對創業者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創業者自己必須具有良好的創業意識和強大的心理素質,還要求有優秀的專業素質和競爭意識。在創業過程中必須制訂長遠的目標和詳細的工作計劃,還要求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執行力。
第四,社會條件的缺乏降低了創業成功率。創業前期對資金要求很大,如果得不到融資支持,多數創業項目會“胎死腹中”或過早“夭折”;大學生在校期間由于有學校課程安排,在時間和精力上不能全部投入到創業活動中;學校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如禁止擺攤等,對創業者的積極性和創業難度有很大影響;缺失倉庫、廠房、交通工具等硬件設施;社會輿論的影響。
3.大學生創業存在問題的分析
第一,傳統教育觀念限制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從古代的科舉考試到現代的應試教育,把眾多學生變成考生,嚴重限制了大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一考定終身”、“考上大學就就能找到好工作”等傳統教育觀念把大學生淪為考試機器。大學生在校期間安于現狀,不知道通過學習和實踐提升自己能力,加劇了就業壓力。創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讓他們善于捕捉到社會需要,能敏銳地發現商機,而不是在期末考試時創業教育這門課能取得高分。
第二,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單一,氛圍不夠濃郁。雖然有很多高校已經開始了創業教育工作,但僅停留在課程設置上。通過增加創業教育課程,最多能讓大學生學習到創業的理論知識,而缺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只是基礎,對于創業成功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教育的中心點在于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而傳統的教育體系忽略了這點。現有的創業教育仍處于組織創業比賽的階段,而評判標準則是由文字組成的創業計劃,沒有涉及到具體的經營管理方面上,這是停留于皮毛的創業理論學習。創業教育與基礎教育和專業知識脫節,大學生學不到真正有效的創業知識,這樣會把我國的創業教育引入絕路,導致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枯竭。
第三,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師資力量薄弱,缺少實踐基地。目前高校沒有專門設置的創業教育部門,多由團委或學生處承擔。在創業課程上配置的多是其他專業的老師,缺少精通創業的專業老師,缺乏扎實有效的創業知識和創業成功經驗讓學生借鑒,難以讓學生接受到真正有效的創業知識。而且多在學生臨近畢業時惡補創業知識,目的在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忽視了創業教育的本來目的。
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需要配備專業的實踐基地和平臺,供學生模擬和練習創業項目。這就要求能提供場地、政策項目和資金等元素的支持,配備有效的刺激政策,放開創業項目的準入,能配備足夠的教育資源。
第四,政府和社會的作用發揮不夠。政府下屬的教育部門是教育的主體機構,而政府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可以是決定性的,政府的性質和行政職能決定了發展職業教育是政府的權利也是政府的義務。如果政府利用信息資源的優勢,可以及時地反饋信息給高校,則高校能第一時間內把這些有用的信息轉化為教育生產力,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
三 加強我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建議
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是指學校、政府和社會機構通過一系列社會活動增強大學生創業能力,提高其創業成功率的過程。
1.引導大學生培養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基礎。特別是在創業這種可能會面臨很多困難和壓力的過程中,良好心理素質的作用尤其明顯。在創業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和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首先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善于從現有的條件中發現商機,注意細節,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和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創業過程中做出正確的目標分解,遇到困難不要害怕,不要氣餒,不要推諉,保持冷靜,想盡辦法化解;虛心向前輩學習,分析對自己有利的因素,善于思考,從別人的經驗中學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學會分析總結,不驕傲不浮躁,時刻保持踏實的工作作風;培養大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道德實驗心,講信用,不做違法的項目,不做違背社會道德的項目,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到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有機統一。
2.優化課程設置,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建立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
創業教育作為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納入覆蓋全體學生的必修課程。必修課程覆蓋范圍廣,師生重視程度高,考核標準嚴格,符合廣大師生對創業教育課程的需要。創業教育應該是跨專業、跨學科的,無論所學什么專業,都應該認真對待創業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可以講解創業成功人士創業案例,生動直觀地展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喜悅,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引導;注意傳授創業知識的方式方法,爭取用生動有趣的方法,傳授行之有效的創業方法和技巧;注重對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團結伙伴,努力奮斗;重視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培養決策能力,溝通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演講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能力和領導能力;注意創業教育對所有學生的全面覆蓋。
3.加大對創業教育的投入,配備優秀的師資力量
“名師出高徒”,只有優秀的教師加上大學生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成功的創業教育,只有具有較高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質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學生,學生才敢于冒險、敢于探索,才會突破常規,進行創造性、研究性的學習,所以學校要加大對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支持力度,引進更多專業知識強的教師力量,引導學生培養創業意識和優秀的創業心理素質,傳授正確的創業知識和經驗,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同時應該在社會上聘請成功的創業人士,通過舉辦創業知識講座、創業論壇等活動,向大學生傳授有效的創業經驗和正確的心理態度。
4.提供創業實踐平臺,把創業知識與創業實踐統一起來
知識的用處在于實踐,學再多的知識如果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則都是紙上談兵,實踐對創業教育的作用深遠。通過創業實踐平臺,大學生可以把平時學到的創業知識用于實踐,檢驗知識的有用點,還可以讓大學生未雨綢繆,在前期實踐過程中體驗以后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為解決這些問題和困難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 結論
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創業教育作為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我們應該在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發展比較滯后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先進創業教育理念和成功創業教育的經驗,結合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結合現有的經濟社會實際,探索出一條符合國情的創業教育之路,建立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使創業理念深入人心,讓所有的大學生掌握創業知識,人人都有創業能力,掀起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熱潮,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業型社會。
參考文獻
[1]李小琛、宋佳彬、張曉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障礙研究[J].現代教育,2012(Z1):159~161
[2]劉曉春.大學生創新創業與自主創業能力研究[J].學周刊,2013(1)
[3]王志軍.我國高校“專業型”創業教育實施策略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4]王雪飛.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和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S1)
[5]周淑琴.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1(12)
[6]燕德麗.淺析專業學生社團在創業教育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3(48)
[7]曾水英.創新創業教育: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內容——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內涵與關系理論爭論狀況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10)
[8]曾偉、白鳳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淺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175~176
[9]蘇荔萍.大學生就業期望:基于性別比較的實證分析[J].莆田學院學報,2010(6)
[10]王彥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與實踐互動作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