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八(1)班語文老師在講《故宮博物院》這一課前,開展了一次“ " 參觀記”的交流會。下面請你也加入其中,說一說自己是如何參觀名勝古跡或展覽館的。
【范例一】
從樓梯向上走,二樓是展覽館。展覽館四壁都是名家字畫,有傲骨梅花,有潑墨山水,還有真行草隸篆五體書法。百余件展品,只是杜老師所有珍藏中的極少部分。這里也是谷城縣中小學生校外藝術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很多師生來參觀。展覽大廳正中放著三張寬大的書畫案臺,方便杜老師即興揮毫。展覽館里還有一間品茗閣,里面鋪著毛茸茸的地毯,踩上去軟綿綿的,正對門口處,擺著實木桌椅,還有精美的茶具,茶幾上放著青花瓷的茶杯、茶壺、茶葉罐。杜老師嗜茶如命,他的口頭禪是“寧可三天食無肉,不能一天不品茶”。品茗閣里還擺放著一張寬大闊氣的老板桌,那是杜老師的書桌。書桌后面是一排書架,數千冊精美的圖書,散發著縷縷書香。與其說這里是品茶室,不如說是個小小圖書館。杜老師在這里整理藏品、揮毫潑墨、品茶著文、接待朋友,享受著恬淡而充實的生活。[《收藏家的家》湖北省谷城縣五山鎮一中 八(1)班 曾傲雪]
【范例二】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萬州國家基本氣象站參觀。氣象站被一圈很漂亮的白色柵欄圍著,大院里有一片綠茵茵的草地,草地上立著幾個測風速風向的“風車”,像一個小小的荷蘭牧場。走進氣象站,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圓形大石塊,上面標刻的是24節氣以及南北指向等。繼續向前走,看到一個堆滿儀器的小院子。咦?那不是我們在地理書上看過的百葉箱嗎?我倒要看看它的“廬山真面目”。這些百葉箱是由木頭做成的,看起來很小巧,像一個個裝東西的普通箱子。但是,打開箱門一看,里面有溫度計、濕度計、鉑電阻溫度傳感器和濕敏電容濕度傳感器。原來,百葉箱雖然其貌不揚,可它會準確測出周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呢。后來,我們又參觀了深層地溫傳感器、淺層地溫傳感器、草面地溫傳感器、日晷,等等,這些都是預報天氣的“火眼金睛”。[《解讀“風云匯”》重慶市萬州第二高級中學 初2016級(17)班 周立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