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幾年凈利潤沒有起色的情況下,安記食品使用募集資金去新建生產項目,前途難測
在證監會門外苦等4個月后,安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記食品”)終于抓住2015年的尾巴登陸上交所。
然而,與同行海天味業、中炬高新的持續增長形成對比,安記食品的業績表現卻難尋亮點。公司為何落后于其他調味品公司?面對產能利用率下降、銷售受阻,公司為何還要新增產能?就以上問題,《投資者報》記者于12月伊始聯系到了安記食品,證券部工作人員沒有給予正面回答,只是表示記者關心的問題在招股說明書中已經披露。
業績停滯成長難
安記食品的主要產品為復合調味粉,例如排骨味王調味料、大骨濃湯調味料和海鮮粉調味料。與傳統的油鹽醬醋調味品相比,調味粉并不是日常必用,屬于調味品市場中的細分行業,市場容量相對有限。
安記食品近幾年的業績也是乏善可陳。公司2013年曾遭遇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大滑坡,在2014年有所回升后,今年三季報重回負增長。對于2015年度整體業績,公司預計營業收入、凈利潤較 2014年度的變動幅度在-10%~+10%以內。即使按照10%的最高漲幅計算,公司今年實現營業收入3.07億元,凈利潤6222萬元,與2012年業績相近。也就是說,安記食品在2013年業績滑坡后,經過兩年努力,才恢復到2012年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及調味品行業發展趨勢時,安記食品稱“調味品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實際上,同行業的海天味業、中炬高新等上市公司也確實在業績增長軌道上。可惜,調味品行業保持較快增長的效果反映到了別家公司的報表上,卻沒有反映在安記食品身上。
產能利用率低“任性”擴產
如此境況之下,上市會給公司帶來怎樣的改變?此番上市,坐擁1.4億元現金、無長短期借款在身的安記食品擬募集資金約4.85億元,其中1.2億元用于利樂裝調味骨湯產品生產項目、1.8億元用于食用菌提取物及副產品生產項目等。申報稿顯示,這兩個募投項目是風味清湯和天然提取物調味料產能的擴產和升級。而這兩條生產線均有剩余生產能力。其中風味清湯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從2012年的136%下跌至2015年上半年的68%。天然提取物調味料下降更加明顯,今年上半年在設計產能150噸的情況下,只生產了22噸。即便產能利用率已經出現上述降低的情況,安記食品仍然欲將招募的資金用于風味清湯和天然提取物調味料產能的擴產和升級。如果新產品未能及時被市場所接受,公司將面臨產能擴大后產品滯銷風險。
不僅是募投的生產線產能利用率下滑,公司的主導產品調味粉也出現同樣的情況。2012~2015上半年,調味粉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7%、66%、61%和55%。而在報告期,公司未進行大規模的設備投資,主要產品的產能未發生變化。對于產能利用率下降的原因,公司解釋稱:最近兩年受餐飲行業變化影響,公司主要產品銷售數量下降,生產量下降。
在公司近幾年凈利潤沒有起色的情況下,使用超過3.9億元凈資產的募集資金去新建生產項目,假如未來幾年不能打開市場消化產能,目前6.7%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將有進一步下降的風險,資金使用效率也會進一步降低。
七年半內7次抽檢不合格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安記食品出現多次產品抽檢不合格。2007年至今,公司產品已在7次抽檢中出現問題,其中3次受到行政處罰。在目前食品安全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公司也面臨較大的食品安全風險。
不過公司在招股書中卻表示:“公司一直十分重視產品質量控制,報告期內僅發生 4起產品抽檢不合格情況,僅有一次因一箱八角粉未售完被泉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封存”(報告期指2012年到2015年上半年)??磥恚菊J為三年半內發生4起抽檢不合格并不算多,那么多少起算是多呢?作為一家即將上市的公司,安記食品對于關乎民生的食品安全問題輕描淡寫,對民眾健康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安記食品已申購結束,公司的募資是到手了,但未來能否給投資人帶來良好回報,卻是仍待觀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