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里,廣州有關部門正緊鑼密鼓地舉辦第三屆慈善項目推介會,他們希望充分發揮公募組織廣州慈善會的籌款優勢,向社會各界籌集資源以支持當地慈善組織的發展。
3月,廣州市第三屆公益慈善項目推介會(下稱“推介會”)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推介會由廣州市政府主辦、廣州市民政局和廣州市精神文化辦承辦,已經連續舉辦2屆。過去的兩年,推介會已經成為一個區域性的慈善資源對接平臺,大企業在物色優質的慈善項目,NGO在尋找可靠的資助方。按照廣州市慈善服務中心主任、廣州市慈善會秘書長汪中芳提供的數據是,第一屆推介會對接資金3.35億元,第二屆4.16億元。今年,主辦方把籌款目標定在了3.8億元。
怎么籌到錢,這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今年,主辦方設計了一個名叫“集善聯捐”的活動,即借助廣州市慈善會等公募組織的籌款優勢,籌集資金和鏈接資源支持其他慈善組織實施項目。這看起來與“資助型基金會”的運作方式類似。資助型基金會的最大特點是將籌集到的資金用于資助其它組織運作公益項目,而非自己運作項目。近年來,包括南都公益基金會、敦和慈善基金會等資助型基金會通過大量資助NGO及公益人的成長,而獲得良好的業界口碑。
借助“集善聯捐”,廣州市慈善會或許正在發揮著非典型“資助型基金會”的角色作用。一方面,廣州市慈善會借助公募組織的資格,為更多的民間NGO籌集發展資源;但另一方面,他們的籌資方式有著非典型性,通過借助政府搭建的推介平臺,聯合更多的慈善組織和項目一起募款。目前,廣州市慈善會已開通網上聯合募捐平臺,類似網上公益集市,并開發了微信、APP等便捷渠道,展示聯合募捐慈善項目的信息,社會各界可以隨時隨地便捷地選擇心儀項目進行捐助。“所有籌集的資金全部用于慈善組織實施定向的慈善項目。”汪中芳說。在汪中芳看來,一個地區慈善生態的良性發展,應該形成資助型、支持型、服務型慈善組織的發展格局,具有籌資優勢的官辦慈善組織資助民間NGO運作項目,這是大勢所趨,“官辦慈善組織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主動與其他慈善組織合作,引領帶動地區慈善事業發展。”
中國財富:你是如何看待一個背靠政府的慈善組織,在公益慈善事業中扮演的角色作用?
汪中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本著開放、平等的態度,主動與其他慈善組織合作,互相促進,引領帶動地區慈善事業發展。
中國財富:業界對官辦慈善機構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看的?
汪中芳:這是一個相對的說法。對于慈善機構活力來說,無論官辦還是民間NGO,關鍵看它的內部治理和運作機制,取決于其法人治理以及社會化、市場化、民主化的治理程度。不宜貼上“官辦”或“民間”的標簽,簡單地評判好壞。
中國財富:我們觀察到,一些有所作為的官辦慈善組織開始回到資源領域,為NGO提供資源讓其執行項目,你是否認可這個方向?汪中芳:首先,這符合國務院在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倡導的“募用分離”的精神;其次一個地區慈善生態的良性發展,應該形成資助型、支持型、服務型慈善組織結構合理、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一些官辦慈善組織回到資源領域,是符合慈善事業發展規律的,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財富:“集善聯捐”是如何實現的,資助是通過怎樣的渠道到達慈善組織手中?
汪中芳:在廣州,所有募捐組織都可以依據《廣州市募捐條例》申請募捐許可或備案,接受社會捐贈。但目前有部分慈善組織不具備稅前扣除資格,導致捐贈人不愿向該組織捐贈,或希望通過有稅前扣除資格的慈善組織定向捐贈,廣州市慈善會也會給予支持。這一做法,對很多慈善組織幫助很大。
中國財富:今年的推介會跟往年的最大不同點在什么地方?
汪中芳:廣州從2013年起每年舉辦一屆慈善項目推介會,已連續舉辦兩屆。與往年相比,今年突出“社區慈善、人人可為”的主題,致力實現慈善真正扎根社區,推動慈善回歸民間。在“社區慈善”方面,項目設計、推介、成果展示、慈善活動開展等都緊緊圍繞社區進行,慈善項目來自社區,項目推介進入社區,項目成果在社區展示,讓市民在社區、家門口就能感受慈善成果,看到慈善帶來的改變,體驗參與慈善的樂趣,形成看得見、摸得著、可參與、易監督的公益慈善氛圍,推動廣州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在“人人可為”方面,將廣泛開展慈善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家庭、進社區活動,推廣企業慈善冠名基金、個人微基金、社區微公益等做法,融合慈善與體育,創新慈善活動形式,引導社會公眾關心慈善、支持慈善、參與慈善。
中國財富:民間NGO需要成長空間,推介會能為他們創造怎樣的空間?
汪中芳:對于慈善組織,推介會至少有三種基本功能:一是對接慈善資源;二是交流合作;三是展示推廣,提高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很多慈善組織即使在推介會沒有對接到資金,但通過這一平臺有的看到了差距,學會了競爭;有的交流了經驗,達成了合作,收獲各一。這屆推介會我們將通過政府資助、慈善項目大賽、加大優秀項目宣傳等做法,致力打造一批在社會有示范帶動性、全國有影響力的精品項目,形成廣州慈善組織品牌效應。其中,將設立推介會專家團,為慈善組織提供指導服務;開展社區公益慈善人才培優計劃;舉辦一系列公益慈善沙龍講座,相信對提升慈善組織及其從業人員的能力有幫助。
中國財富:今年為什么如此看重社區在慈善事業發展中的作用?
汪中芳:從扶貧濟困角度,去年底,國務院印發實施了《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突出強調要發揮慈善事業在扶貧濟困中的積極作用。社區作為城鄉最基層的組織,是“解民情、掌民意、解民難、促民生”的重中之重。慈善只有真正立足社區,方能貼近群眾,落到實處,更好地幫扶到社區困難群體,讓慈善惠及民生福祉。
從社區治理角度,政社協同、多元共治是廣州的一大特點。其中,公益慈善組織在參與社區服務管理中的作用尤顯重要。舉辦推介會一個重要目的是推動公益慈善組織發展,激發民間公益慈善活力。要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引導慈善向社區延伸,并在社區生根發芽,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為社區帶來改變。
中國財富:深圳有慈展會,廣州有慈善項目推介會,能不能對比兩者的異同。
汪中芳:我個人感覺,兩者側重點有所不同,這從會議名稱可見一斑。深圳側重“展示交流”;廣州側重“項目推介”,實實在在地為公益慈善組織籌集資金、對接資源提供平臺和支持。這屆推介會我們也借鑒了深圳慈展會一些好的做法。
中國財富:廣州慈善項目推介會對廣州慈善事業發展有何意義?
汪中芳:對廣州來說,總結起來,推介會至少起到了以下三方面積極作用:打造了廣州慈善之都的新名片,提升了廣州困難群體的獲得感,增強了廣州慈善事業的公信力。可以說,廣州通過舉辦推介會,不斷深化慈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法治保障為引領、公眾需求為導向、政社協同為路徑、激發活力為目標、公開透明為保障的慈善事業發展道路,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廣州的做法不僅符合《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要求,也為正在不斷探索、創新發展的中國慈善事業提供地方經驗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