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建筑的代表。葉圣陶先生重點從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構思布局角度向讀者介紹蘇州園林的美,而下面這篇文章,作者對蘇州園林的描述,則傾注了更多的個人感受。
蘇州在人們的印象里是一個軟性的詞,是與流水和小橋、木舟和漁女、柳枝和飛絮這些纖弱嫵媚的形象連在一起的。而蘇州園林在我印象中,則是一幅有鳥鳴的山水畫,給人靜謐、幽雅、生動的感覺。
我雖不是蘇州人,但因學習和工作的關系,去過20多次蘇州,一個人在外,最容易打發時光的就是泡在蘇州園林里了。長廊里臨水而坐,漸漸地,我喜歡上了蘇州園林。
蘇州自古被譽為“人間天堂”,也是吳文化的繁榮之地,歷代這里因科舉及第的達官貴人極多,在京城里為官做宰者也不少。多年后,他們有的衣錦還鄉,有的失意歸隱。回到蘇州后,他們帶著些清高和自負,帶著些浪漫和沖動,紛紛斥巨資,建造可以抒發他們文人情懷的居住園子,以娛晚景。因此,蘇州園林都是私園,像拙政園、網師園、留園都是。因為是私園,只要能滿足園主一家人的生活享受就行。所以建筑面積不大,一般十來畝左右。粗看蘇州園林,粉墻黛瓦、樸素自然,實則雕梁畫棟,于細微之處顯得富貴。
走在園子里任何一個地方,石頭鋪就的細的、寬的路徑,一路把人引到不知會美到怎樣的景里。園林或是小中見大,或是以少勝多,將亭臺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模擬自然風光,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于一體。園子常用的“欲揚先抑”的“障景”法,擋住你的視線,仿佛那春色美景,忽然就沒了。在你快要泄氣的當兒,眼前豁然開朗起來——又一派風格迥異的景狀風光,讓你心里蕩起一波一波的驚嘆。
園林建筑很講究,這樣的深宅大院,肯定不知有多少人的腳踏過來踏過去,尤其是那門廳、茶廳,多少往來不息的轎夫遠客,戰戰兢兢地求見久等。那會客堂,更是多少名流雅士群聚集會之所。酒過三巡,有點醉了,叫過那候了大半晌在外廊里的戲子,即席演唱。
蘇州園林的許多特點,決定了人們對它們只能靜靜地欣賞,細細地品味,因為有靜的要求,決定了游人不能太多,也不要到處喧嘩。然而,現代旅游經濟的觀念與這一特點正相違背,拙政園名氣很大,游人如織,導游機關槍似的解說聲相互干擾,何景可賞?拙政園幾成拙政街,另一名園獅子林變成了人之林。這種門庭若市般的游園情狀,在網師園、留園等也同樣存在。但這也許就是蘇州園林的驕傲,因為到了蘇州,不游園林,那肯定是一個遺憾。
走在蘇州,感到蘇州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水是蘇州的血液,它滋養了物種,讓居其畔的蘇州人一代代繁衍生息;小巷小橋是蘇州的骨骼,蘇州城地勢平坦無大起伏,小巷小橋讓其曲徑通幽;而星羅棋布的蘇州園林,就是古城身上的一個個穴位,展示著蘇州精致的氣質,散發著蘇州儒雅的氣息。這種“居鬧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間,對于現代人來說,尤其值得向往和迷戀。
(選自《潮州日報》2009年5月10日)
閱讀賞析
本文作者既介紹了蘇州園林的特點,也介紹了“居鬧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間,讀來實在讓人向往。文中提到園林中游客眾多,表現了作者對游客嘈雜而無法更好地欣賞園林的反感,卻又從側面反映出蘇州園林的名氣之大。
思考練習
1.作家葉圣陶認為蘇州園林有什么特點?而蘇州園林在本文作者的印象中又是什么景象?
" " " " " " " " "
2.閱讀本文,你了解到了哪些除了作家葉圣陶寫的《蘇州園林》之外的信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