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有用戶、有剛需,是公認的大市場,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注定成為眾多企業和創業者窺視和重構的陣地。根據方正證券預測,社區O2O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由于房企與社區擁有天然的血緣關系,這種先發優勢有助其在各路資本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過去,絕大多數地產商的商業模式核心在于賣房子,拼的是產品,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未來10年中國住宅需求量會穩定甚至是萎縮,如果只賣房子,將會很快碰到行業的天花板, 所以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開始達成共識:房地產下半場的取勝之道,不再是單純的住宅地產開發與銷售,而是如何做好配套和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5~10年之后,房企面對的客戶將是85后、90后,這批年輕人的生活與互聯網高度融合,價值觀與老一輩完全不同,比如他們在住房消費上投入較少,更愿意把金錢用于消費娛樂上,如果開發商把房子做成吸引與留住客戶的產品,通過這個平臺提供商品與服務,也許能獲取更可觀的利潤。
面對社區O2O這個千億市場別的市場,包括萬科、花樣年、世茂等在內的開發商開始按耐不住向服務商轉型,為存量市場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來獲利。甚至有開發商喊出“請別再叫我開發商”。但即便前景如此美好,房地產作為國內傳統經濟中的典型行業,過去十年一直被稱為“躺著賺錢”。如今,要讓房企主動變革舊有的思維模式,去擁抱盈利模式尚未清晰的社區O2O,恐怕并非易事。
我們來看看目前地產商進軍O2O最常見的手段,整合社區周邊資源,通過App等端口搭建線上平臺,為業主提供諸如購物、外賣、快遞、維修、家政、教育、金融、醫療、房屋租售等不同類型的便利服務。而對于地產商來說,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端應用提供的基礎服務來引導用戶,培養用戶使用習慣,進而為未來推廣增值服務打下基礎。
開發商究竟能否將社區O2O這個誘人的蛋糕做起來還是個問號。現在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社區O2O已經過了炒概念的階段,2015年是社區O2O巨頭的培育期,同時也是格局確立期,在這期間,產品和模式落地將成為開發商們決戰社區O2O領域勝負的關鍵。

白銀時代 看開發商的社區商業之路
以爭奪社區終端消費入口為主的社區商業大戰已然打響,究竟誰能搶占最終的輿論及市場話語權?還是先看看各家提供了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吧!
花樣年

iloushi點評
盡管兩者都是社區O2O模式,但切入方向不同。彩生活立足于花樣年自己的小區、線下收購小區和委托代管的小區,線下推進速度成為整個模式的關鍵環節;解放區則是面向整個中國物業行業的一個大社區平臺,線下服務部分仍然由原有的加盟物業公司負責,物業聯盟的速度成為整個模式的關鍵環節。
萬科

iloushi點評
和萬科“不務正業”做食堂相比,更值得重視的是萬科在社區商業上的“系統集成”。此前,進軍社區商業的企業都是單打獨斗,即以某單一業態進駐,至于其他生活類業態的組合,基本是“聽天由命”,物業方對此也是抱“愿者上鉤”的態度。萬科在社區將商業進行規劃后形成統一模式,讓原本處于“自然生長”或“野蠻生長”狀態的社區商業有了標準,各業態的相互補充,讓彼此的發展有了更強的生命力。
北大資源

iloushi點評
與一般轉型城市運營商的開發商不同,北大資源校辦企業的身份幫助其累積了強大的資源背景,而通過“兩中心、一平臺”將這些包括北大的教育、醫療、文化資源以及方正的金融、IT、醫療等資源體系整合融入社區,則形成了自身獨有的優勢。
恒大

iloushi點評
如果說萬達用影院拉動商業廣場,恒大則希望用影院撬動社區商場。在恒大的社區商業分類中,首當其沖的就是恒大影院劇場模式,影城希望為社區及周邊居民提供生活配套及娛樂服務,換句話說,影院其實就是社區商場的主力店。
世茂

iloushi點評
比較特別的是,世茂這幾款APP的研發,是由世茂財務部門和物業部門主導,這有利于解決線上平臺的兩個關鍵問題。一是網上支付的安全保障問題,世茂與民生銀行達成了戰略合作,提供安全支付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二是大數據的有效性和精準性。
新城

iloushi點評
新橙社是新城集團由產品模式向服務模式轉型之際,推出的首款社區O2O產品。從其線上的App產品來看,新橙社不僅將業主最為關心的衣、食、住、行、社區娛樂五大功能整合其中,服務內容涵蓋物業服務、社區團購、周邊服務及鄰里交流等幾大模塊,既滿足社區業主生活服務需求,也為鄰里搭建一個互動親睦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