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貍家:從美甲切入美容市場
從美甲起家的河貍家,在成為行業第一、占據上門入口之后,迅速升級為“上門美業第一家”,圍繞“中產階級、女性、美”三個關鍵詞,將服務品類擴充到了手足護理、化妝造型、美睫,最新推出的還有汽車空氣凈化服務。
“雕爺”孟醒創辦的河貍家上線不到一周年,已經完成了三輪融資。雕爺在一封內部郵件中“炫耀”道,達到10億元估值,阿芙用了整整八年,雕爺牛腩用了兩年,而河貍家僅僅半年。
在河貍家上線一周年活動的帶動下,河貍家單日訂單量突破1萬單,目前日常的訂單數在5000~6000單左右。
雕爺近日透露,河貍家立足美業,未來跟“女性”和“美”相關的行業都會涉及。未來河貍家還有可能出現跟拍師、派對策劃師甚至花藝師。春節之后用戶可以享用河貍家“女王套餐”,在全城范圍內挑選鐘意的美甲師、美發師、化妝師,上門進行三對一服務。河貍家希望將這些線下割裂的服務協同起來,提供美業一站式服務。
和其他美業O2O一樣,河貍家的野心是想要打造一個聚品牌效應的線上大平臺。雕爺宣稱,河貍家就是一家美甲師手藝人的大聯盟。
即便是在美甲這個細分市場,市場廝殺爭奪已經十分激烈,美麗加、秀美甲、嘟嘟美甲都在虎視眈眈。在美甲O2O中,如何拴住美甲師的心,是正面交鋒的第一道戰火。河貍家的方法就是不收傭金還提供補貼,同時幫助美甲師樹立自品牌。有了自品牌,才會驅動手藝人自發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而消費者也會因為有了更好的服務體驗而成為忠實用戶,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圈。
目前,盡管河貍家尚未在行業里形成絕對壟斷優勢,但這家公司已經形成了馬太效應,優勢資源,包括資本、手藝人、消費者都源源不斷地向行業龍頭傾斜。
雕爺說,河貍家花錢主要集中在培訓招募體系上,教美甲師禮儀規范,為她們找頂尖的培訓老師,小到進門穿的一次性鞋套都不能隨便,讓每一個顧客在每一個細節上都無可挑剔,付錢時恨不能多介紹幾個朋友下次一塊來,分享她的滿意。
美容總監:懶女人也可以變美
俗話說“只有懶女人,沒有丑女人”,但以“美容總監”為代表的上門美容公司并不這么認為,它讓“懶女人”坐在家里也可以分分鐘變美。
李小姐就是一名“懶女人”,但她并不是真的懶,每天忙于工作,疲于生活,去美容院耗時耗力,實在折騰不起。她曾在美容院做過一次面部護理,卻導致紅腫過敏,對方推脫責任,幾經爭執才勉強退款,從此她對美容院沒有了好印象。這一回,她在朋友的推薦下看到了“美容總監”的優惠券,任選1項服務只需9元,令她心動。她花了幾分鐘,瀏覽一下服務項目,快速選擇了肩頸放松,預約了一個空閑時間段,靜待美容師上門。
敲響門鈴的是一位身材嬌小的陌生女子,她拖著粉紅色的行李箱,彬彬有禮地問候自稱是“美容總監”的美容師Emma,然后拿出準備好的各項工具,在床上鋪一張一次性無紡布,讓李小姐趴在床上接受她手法嫻熟的按摩。她同時按下一個小巧的音箱的按鈕,播放定時為1個小時的舒緩輕音樂。體驗過后,真心不錯,李小姐給出好評,又獲得了100元優惠券,分享到朋友圈竟然還能搶紅包。
從和Emma的聊天中得知,她每天的單子都滿額了,拖著箱子從東跑到西,也是蠻拼的。每一單從美容師出發、達到、服務完成、服務結束4個狀態,都可以在后臺看到,便于全程監測。為了保證服務內容的標準化,她們早已接受過培訓,包括上門時間的把控、手法、產品知識、溝通能力都有相應的規范。
2014年 11 月底,“美容總監”正式上線,入駐這個平臺的美容師都是全職員工。現在已經有 25個美容師入駐,還有四五十個正在接受培訓的美容師也即將上崗。Emma現在無論是等級還是均價都排名第一。
“美容總監”創始人兼CEO趙一將“美容總監”和美容師的關系形象地比喻為淘寶網和淘寶店的關系。他說,在第一階段,美容師拿工資上班時,“美容總監”這個平臺其實是扮演了孵化器的角色,幫助美容師積累經驗、獲取用戶;到了第二階段,他們就有能力單飛創業了,可以經營自己的品牌了。
趙一介紹,“美容總監”現在每天有四五十單,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之中。他的計劃是,今年大力擴張,把“美容總監”鋪到全國二三十個城市,發展5000~10000個美容師,希望到2015年底時,每個美容師每天會有三四單的交易。按每單 200 元計算,如果發展順利的話,“美容總監”每月的交易流水會輕松突破千萬級別。
美容O2O正在不斷分流傳統美容業的客戶群體,同時也贏得了一批新用戶,究其原因,是因為傳統用戶的體驗差、痛點多。一是門店太遠,二是沒時間,三是價格高昂,傳統美容院房租高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服務人員推銷辦卡飽受詬病,四是法規、標準體系不健全等。行業的痛點也是互聯網創業的機遇。“美容總監”提供了幾乎完美的解決方案。不過,對于美容師來說,APP還不能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務,難怪她們要奔波在各個小區了,這也是有待提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