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日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在線短租玩家,風光之時也是曾給出千萬級推廣大單的金主,還收到過Homeaway和藝龍收購邀約。不過,當螞蟻短租、小豬短租和游天下等競爭者興起之時,愛日租卻因資金鏈斷裂關閉,成為在線短租行業的探路先烈。
一位熟悉短租行業的人士指出,愛日租股東追求短期回報且不懂市場規則,是導致愛日租倒閉的根源。這句話并非空穴來風,短租市場在國內是一個新鮮產業,需要時間培育,且須從線下往線上發展,可這兩點都不符合愛日租投資人的投資風格,這也直接導致了愛日租悲劇的命運。
其實,愛日租完全可以不倒閉,而是選擇向其他巨頭出售,但在投資人控制公司的情況下,三個創始人話語權有限,無權主導公司到底賣給誰,公司出售談判失敗后,對創始團隊打擊很大,在左右權衡下三個聯合創始人決定相繼離開愛日租。
愛日租遭遇重挫的原因在于,相比歐美市場,中國短租市場并不成熟。愛日租2011年1月組建團隊,4月份正式上線,但在運營2個月后很快發現這個市場跟想象中不一樣,所謂的C2C(沙發客)模式從需求和房源上均不存在。
對短租市場來說,中國的老百姓還沒準備好。在中國控制多余房源一般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一個家庭住在一起,多余的房子留給孩子做婚房,而在結婚前,為了方便,這套房子往往被長租出去;另一種是手上有幾十套房子的房哥房姐,自身有錢又嫌短租麻煩。
在中國真正做短租市場的同樣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夫妻店,把多余的房間短租出去貼補家用;另一種是中介,把短租當成長租前過渡的生意。這樣的情況也使得愛日租不能純粹按照C2C模式運營,不得不在短時間內重新定位。
愛日租要成平臺,避免燒錢命運,必須用戶基數足夠大。不過,愛日租上房主數量卻存在瓶頸,最多20萬個,平均每個控制30個房間,且由于房主多是個體戶,愛日租提供的服務無法達到標準化,只能做到20%回頭率。而可以比較的是,一般酒店平臺重復使用率則是40%到50%。
愛日租一個訂單客單價是500元左右,一單提成10%到15%,意味著愛日租平均一單可賺50到60元。現實問題卻是,愛日租獲取單個訂單成本是150元,相當于3個訂單才能抵消1個訂單成本,愛日租要賺錢就必須降低單個用戶獲取成本,入不敷出讓他們面臨困境。
盡管愛日租遭遇失敗,其在中國依然還有一批短租繼續打拼,如獲得58同城資本支持的小豬短租、趕集網旗下的螞蟻短租等。相比愛日租,這些網站更本土化,也更幸運,能依賴母公司的龐大流量、更低成本獲取用戶。
愛日租3個創始人均來自美國知名高校,履歷光鮮,但在中國互聯網創業極艱難的情況下,一個創業公司第一次開辟未知市場,沒有深入理解和創業激情投入,很難成功。即便愛日租一度醞釀出售,CEO極力促成談判達成,但交易還是被資方否決,導致CEO不得不離職。
愛日租的快速崛起和極速隕落讓我們再一次警醒:是否有錢就可以成功?答案顯然是NO。那么,是否有錢就更容易成功?答案當然也是不確定的。但是即使你有錢了而“動機不純”,在中國大陸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土地上,也不過就是落得個談資而已。
雖然這兩年O2O很火很熱,預示這一種天翻地覆的商業模式的來臨,但不管是社區O2O還是整體O2O的大環境,都還處在一個“蠻荒”時期。不否可認,2015年將會是一個關鍵年份,是社區O2O競爭加劇和洗牌的一年,不過這也只是社區O2O真正成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