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面對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中國經濟告別了高歌猛進的時代,步入新的運行軌道。2015年,國內經濟面臨挑戰,但增長可期,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不久前閉幕的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作出了哪些部署呢?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去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首先對2014年經濟工作進行了總結,首次確定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九大趨勢性變化,并提出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和引領新常態。會議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等九大方面,全面闡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九大趨勢性變化。總體來說,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就是經濟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會議提出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務:1,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2,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3,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4,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5,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會議將穩增長作為2015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并提出培育新增長點,說明中央政府高度重視經濟轉型令經濟增速放緩所面對的壓力。雖然2015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有待今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對外公布,但本次會議將穩增長放在首要位置,并提出要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暗示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將由2014年的7.5%調低至7.0%。以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及人均收入較2010年時增加1倍為目標,這意味2014年至2020年期間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及人均收入只需按年增長約6.9%即可達標。
略為調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目標,亦符合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特征,有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以及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益與質量。
本次會議提出2015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特別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意味著2015年財政預算赤字或由2014年的2.1%上升至2.5%及以上。我們預期中央政府一方面將嚴格限制政府經費開支的增長,另一方面將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及擴大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并進一步加大鐵路、水利及保障房等基礎設施的投資。
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則說明2015年貨幣政策將較2014年寬松。鑒于經濟增長放緩壓力仍大,但通脹處于較低水平,我們預期人民銀行2015年會二度調低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每次50個基點,以及不對稱地減息一次。其中貸款利率減40個基點,存款利率減25個基點。人民銀行亦將繼續采取包括抵押補充貸款、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等定向數量型工具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人民幣匯率基本上將保持穩定狀態,但雙向波動會更加明顯。美元兌人民幣匯價或在6.10至6.30之間波動。2015年上半年亦將正式實施存款保險條例。
本次會議還提出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說明對外投資戰略亦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帶一路”戰略不僅可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尋找出路,亦可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及對外經濟與金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