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市場競爭加劇等原因,公司扣非凈利潤連續四年出現虧損,而管理層經常變動也對其業績產生不良影響。隨著轉型智能電視與互聯網銷售,公司力爭未來業績有所改善
曾經的老牌電視企業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康佳”)如今也不得不面對業績下滑的風險。
自2011年以來,公司年報連續四年扣非凈利潤虧損,最大虧損額度高達4.8億元。同時,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糾紛,管理層的頻繁更迭,也影響了公司的經營。
面對這種情況,深康佳將如何改善業績?隨著管理團隊的再次重建,未來公司又將如何發展?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投資者報》記者于9月28日向公司發送采訪提綱,并很快收到了公司就相關問題的回復。
扣非凈利潤連續四年虧損
如果不是依靠非經常性損益的補貼,深康佳A的凈利潤已是連續四年出現虧損,改善業績成為公司當前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據Wind數據顯示,2011年~2014年公司扣非凈利潤均為負值,其中2014年虧損高達4.8億元。從公司發布的2015年中報看,業績仍在延續下滑趨勢:半年報扣非凈利潤虧損3.3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數額僅為1.7億元。
另外,受到非經常損益減小(投資收益同比下降)的影響,公司的凈利潤也首次出現了3億元的虧損,而同行業的TCL、四川長虹凈利潤則同比出現上升。
有收入沒利潤是造成公司業績不佳的重要原因,而這也直接反映在了毛利率上。從2012年起,深康佳的毛利率就開始逐年下滑,2015年中報銷售毛利率僅為12.9%,同比2012年中報時期18.7%下滑幅度超過30%。
公司為何會出現業績與毛利率連年下滑的情況呢?
對此,公司在回函中表示:“公司主營產品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導致公司扣非凈利潤與毛利率連續下滑;公司董事局和管理層的變動對公司的業績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業績弱于同行業上市公司。未來,公司將在控制費用規模、保障毛利率和改善產品結構的前提下提升規模,進而實現業績的扭轉。”
從行業占比來看,由海信、TCL和創維組成的第一梯隊,已經與長虹、康佳等第二梯隊成員拉開距離。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創維、海信與TCL的內銷市場份額分別為20%、18%和16%。而長虹、康佳分別為11%和9%。
面對行業壓力,彩電類公司未來將如何生存呢?
對此,華泰證券在家電行業2015年中報回顧中指出:黑電廠商整體面臨智能電視生態鏈重構壓力,快速轉變原有單純制造模式將成為左右未來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傳統主業穩定的同時,如何積極擁抱互聯網,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將使得目前彩電廠商之間的分化更為突出。
隨著TCL、長虹等彩電公司的紛紛轉型,康佳于2014年也開啟了互聯網轉型之路,但轉型的成果似乎還未體現到對業績的貢獻上。近期,公司又將攜手天貓開啟網絡銷售新模式。對此,公司表示:“本公司與天貓的合作后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內容、更佳服務、更優體驗的智能電視產品,一方面將有助于增加本公司智能電視產品的銷量,另一方面本公司可獲得運營收入分成,從而拓寬本公司的收入渠道、增加本公司的收入。”
管理層變動致經營不穩
除了行業壓力,業績不佳還與公司治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有著莫大的關系,尤其是管理層的頻繁變動更是給公司帶來了不良影響。
今年5月28日,深康佳董事會換屆選舉,大股東與小股東的代表比例為3:4,首次打破了康佳董事會一直由大股東主導的局面,大股東華僑城集團與中小股東由此展開董事會席位之爭。彼時,中小股東奪得深康佳7席董事會席位中的4席,并任命劉丹擔任公司總裁職務。
然而,時至9月,深康佳部分中小股東代表在9月10日的投票中明確倒向大股東華僑城,隨著劉丹、張民等4人辭職,此場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博弈似以后者出局而收場,代表華僑城的前任總裁重新掌權。
為何公司管理層頻繁更換?深康佳A是否又將回到過去的管理狀態中?面對有關管理層變動的相關采訪問題,公司并沒有詳細回答,僅表示:“大股東華僑城支持本公司進一步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
前任總裁劉丹曾計劃進軍智能家居領域,而隨著劉丹的離職,公司的戰略方向會否有所改變?對此,公司回復稱:“公司將對相關業務進行梳理,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今后的發展戰略和方向。”
當然,華僑城作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也為公司帶來了國企改革概念。但相比之下,國企改革的速度要慢于TCL、海信等相關上市公司。
受益于上半年的大牛市與國企改革等題材,深康佳A的股價從1月開盤的3元最高上沖至6月的15元,漲幅超過5倍,并于6月中停牌。但隨著大盤快速回落,自9月股價復牌后股價出現補跌,曾連續出現7個一字跌停板,當前股價終于企穩于5元左右,相比于TCL等家電類上市公司的跌幅較大。由于中報凈利潤為負,公司當前動態市盈率也為負值,需要投資者注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