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在法國僑居多年,雖然他多次邀請父親和我去玩,可是父親知道他先前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好,于是一直沒去。如今我大學畢業了,叔叔又發出了邀請,這次我和父親總算是去了。
叔叔住的小區不大,只有四幢房子,他們的樓房并不高,只有三層樓,一幢只有十多戶居民。小區環境真是好,那草坪就像是足球場一樣,樹木修剪得非常精致,居住環境非常優雅。叔叔和當地居民相處已經十分融洽,大家見到叔叔,都會熱情的打召呼:“家里來人了啊。”
當得知我是從中國來的時,而且待得時間很短,只有三天,于是一位鄰居好友便建議:“要不,我們把下月舉行的‘鄰居節’提前過?”這一建議馬上得到大家的贊同。就這樣,在我到的第二天,他們舉行了“鄰居節”。我以為大家是專門為我們舉行的歡迎儀式,于是說:“別太麻煩了!”“不麻煩,我們年年都要過‘鄰居節’,只不過這次提前一點。”原來是這樣。
第二天一大早,只見在叔叔家樓下較寬的一塊草坪上,早早擺好了一張長長的桌子,以及幾十把椅子。叔叔將我從中國帶去的一些土特產拿出,和大家分享。而鄰居們開始把準備好的東西一一端出。一位大媽端著一盤奶酪說:“我讓你嘗嘗正宗的法國奶酪。”我早就知道,法國有246種不同的奶酪,是他們最出名的特色小吃。鄰居安德烈拿了一瓶萄葡酒,笑著說:“這可是1937年的。”他的孩子同時端來了杯子。又一位大媽端來了法式鵝肝,笑盈盈地說:“我們總統宴請習主席就有這道菜,我讓你也品嘗一下法國國宴的菜啊。”我有些感動,說:“真是太破費了。”她馬上接道:“不破費,在我們這里這是家常菜。”半小時的時間,桌子上就擺滿了面包、糕點、冷食、熟食、肉制品、奶酪和酒等。樓長讓大家入坐,一位大媽也端來了自己的菜,看到桌子上擺不下了,只好說:“那我的等下再上啊。”
大家坐定后,大家請樓長致詞。樓長說:“今天,我們歡迎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同時也是我們的‘鄰居節’開幕,大家盡享品嘗美食吧。”樓長給我一一介紹了桌上的美食,我一一品嘗,并且夾給父親品嘗。樓長還端著1937年的酒敬了我一杯。幾杯酒下肚,大家情緒更加高漲。當桌子上的美食吃到一半時,樓長宣布“鄰居節”第二個議程:現在開始表演節目。
剛才我沒注意到,原來音響設備早已準備好了。一位小伙子當仁不讓地彈了一曲吉他。接著一位大媽彈了一首鋼琴曲。還有一位長得像蘇珊一樣的大媽,唱了一首《我的太陽》,表演真是很不錯,都是專業水平。現場的氣氛越來越活躍了,樓長也不甘寂寞,拉著一位妙齡女子,跳起了拉丁舞,真是性感十足。大家不僅是玩一票,不僅是娛樂,還好象是參加《中國好聲音》一樣,競爭十分激烈。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拿手節目。而叔叔卻端出了他的揚琴,我都不知道叔叔還有這兩手,只聽到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又如潺潺流水,還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真是中國味十足,獲得陣陣掌聲。叔叔問我能不能表演一個節目,我這人讀書還可以,可是唱歌跳舞全不在行。父親覺得我們光吃,不奉獻說不過去,于是他走上臺,說表演一個家鄉的“牛燈舞”:只聽到他先學牛叫,然后扮成牛兒,演示牛吃草、打滾、刨虱子、洗澡,演得惟妙惟肖,讓大家捧腹大笑。
居民們吃著、看著、笑著、鬧著,氣氛非常和諧,大家仿佛就成了一家人。看到眼前動情的場景,我心中滋生一種感動。我想,如果我們中國城市社區也能設立“鄰居節”,經常讓左鄰右舍聚在一起,吃喝玩樂,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那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