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超過88%的成年人運動不足。沒時間,懶得動,沒心情,空氣不好……無數理由讓人們選擇吃飽就坐著,或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給腿腳這個最天然的“交通工具”放假了。隨之而來的超重、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就成為了重大健康威脅。
步行好處多
早在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明確指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步行簡便易行,能強身健體。它可以單獨或結伴行走,不受年齡、時間和場地的限制。步行是一項很好的規律運動。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步行鍛煉是人類最好的藥物。”我國民間很早就有“百練走為先”“百練不如一走”“走為百練之祖”之說。
愛因斯坦惜時如金,但他竟舍得每天抽出時間運動。他說:“我生平最喜歡步行,運動常給我無窮的樂趣。”美國著名心臟病學專家懷特博士80多歲來中國時,住在12層樓,仍堅持步行上下樓,不乘電梯。他說:“步行是我的保健醫生。”他當時就認為每天步行鍛煉能預防動脈硬化,后來被證實是正確的。
步行有很多好處:一、增加能量消耗,有利于減肥、預防超重和肥胖,有助于維持正常體重;二、由于腳和小腿的參與,發揮了人的“第二心臟”的作用,可以使心臟跳動加快、心輸出量增加、血流加速,能有效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肌收縮能力增強,改善肺通氣量,從而延緩衰老;三、改善骨骼和肌肉的質量,經常參加走路健身鍛煉者,可以刺激肌纖維收縮蛋白的含量增加,有助于延緩肌肉衰退;四、改善心情,有利于減輕抑郁,適當規律地步行健身能使人獲得樂趣并感到愉快,從而可以緩解不良心理,保持樂觀、開朗、自信等生活態度;五、可以增強骨骼的物質代謝,防止無機成分的丟失,使骨的彈性、韌性增加,從而有助于延緩和防止骨質疏松癥,延緩退行性關節的變化,常常使人有身輕如燕之感。

老年人能不能走完400米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健康標志。如果一個老人可以步行400米,說明他的身體狀況至少還能多活6年以上。而且走得越快,壽命就越長。專家推薦走路自測健康狀況公式:如果你能在10分鐘內走完1公里,說明健康狀況良好;如果能在20分鐘內走完2公里,說明健康狀況優秀;而如果能在30分鐘內走完3公里,那么你的身體狀況與青壯年小伙子一樣棒。人們每天哪怕是輕快地走上半小時,也會對心臟有好處。德國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散步25分鐘可增加7年的壽命,經常運動能降低一半死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英國研究人員研究發現,每天快走20分鐘就可以延年益壽,使早亡危險降低三成。我國研究人員指出,動脈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除了吃藥之外,如何逆轉動脈硬化呢?步行一年!每天步行一萬步還可降低糖尿病的風險。
俗話說,人老腳先衰,樹枯根先竭。一個人,如果能走路,八十九十不算老;否則,五十六十也就算老了。人年紀大了,容易產生惰性,走路健身就是克服惰性的好辦法。鍛煉沒有“將來時”,每天健步走,勝過吃補藥,能延長人的壽命。
另類行走另類功效
10點10分走法
緩解頸椎病 水平抬臂這個位置叫9點1刻,再向上斜舉到10點10分的位置,把胸挺起來,頭仰起來,每天分別認真走200步,可有效鍛煉頸部肌肉,緩解頸椎病。
側方行走練平衡
側方行走可使前庭的平衡功能得以強化。具體方法是:先向右移動50步,再向左移動50步,每次做三組,時間約為20分鐘。
快慢交替走防早衰
一是快走10分鐘,慢走3~5分鐘,以快為主,往復交替,每天走30分鐘以上;二是前后交替走,即向前走一陣,再倒著走一陣,以向前走為主,倒著走為輔,每天走200~300米。這種交替行走運動,能使盡可能多的腿部肌肉在運動中健壯發達,防止早衰。
彈力走治腳墊
很多人長腳墊,跟腳部缺乏鍛煉有一定的關系。如果不鍛煉腳,就容易使腳底的肌肉退化。腳底肌肉不單單起到支撐腳弓的作用,還要依靠腳底健康的肌肉保持腳部血管的良好狀態。由于很多人行走時腳趾不用力,腳容易骨折。如果學會彈力走,每走一步10個腳指頭都用力,特別是大腳指頭要用力,要有把人彈起來的感覺。這樣會使腳弓參與運動,可扼制大趾外翻,防止足部肌肉群功能的下降。凡是有腳墊的人,只要堅持彈力走,三個月以后基本可以使減輕或消失,而且可以降低腳踝骨骨折的幾率。
擺臂散步多益處
患有上下肢關節炎、肩周炎或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的老年人可選擇“擺臂散步”法。步行時兩臂用力前后擺動,以增進肩關節、肘關節、胸廓等部位的活動度,每分鐘行走60步左右。
腹式呼吸散步改善肺功能
肺氣腫患者或肥胖者,特別是有“將軍肚”的老年人,應選擇“腹式呼吸散步”法。其方法是:每分鐘行走60步,邊行走邊做腹式呼吸。也就是平緩地將空氣最大限度地吸進去,使肚子最大限度地鼓起來,然后徐徐將氣吐出,使腹部盡量縮癟,如此反復進行。此法不但能改善人的肺功能,同時還能減肥、縮小腹圍。
踮腳運動防腿病
人的腿部肌肉發達,肌肉中有大量血管。人在上下踮腳時,腿部肌肉就會一緊一松地運動。當肌肉放松時,來自心臟的動脈血液會增加向肌肉的灌注量;當肌肉收緊時,會擠壓血管加快靜脈血液回流心臟,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另外,踮腳運動還能使腳踝用上力,養成習慣后,腳踝就會變得纖細而富有魅力。踮腳運動的具體做法:雙腳并攏,用力踮起腳尖,然后放松,再重復,每天連續做數十次,能有效而快速地減輕腿部的疲勞,預防一些職業病的發生,也是中老年人保健的一個簡便有效的鍛煉方法。做踮腳運動,每次5-10分鐘,對下肢保健大有裨益。
側行可使腰肌有力
世界上的動物都是直行的,唯有螃蟹是橫著走。人如果學螃蟹側行,要讓身體重心隨時伴著交叉足移換,兩手按步伐自如地扭動。注意保持節奏感。這種走法有益于鍛煉腰肌和臀部肌群的肌力,加強髖、踝關節的靈活性,提高人體的平衡能力。
扭著走可防多種疾病
扭著走(有點像競走)可以促進排便,防止便秘,特別是對于減少直腸癌的發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內臟器官在胸腔、腹腔內由極細的韌帶和薄薄的網膜懸掛著。當我們坐或躺著的時候。內臟是極其擁擠地“堆”在一起的,當身體抖動起來時,內臟就會因獲得活動的空間而倍感“舒適”。所以大步走再加上一些適當的肢體動作,比如腰部的扭動等,會有效刺激內臟的抖動,相當于“按摩”我們的心、肝、胃、腸等內臟器官,可以有效地預防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