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9日,由博鰲觀察雜志社舉辦的“博鰲沙龍”2015年首場活動在北京舉行。本次沙龍以“中國周邊外交的挑戰(zhàn)”為主題,主辦方邀請到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前副司長楊健女士作為本場活動的主講嘉賓。
楊健憶及自己與博鰲亞洲論壇的故事,作為主管亞洲區(qū)域合作的官員,楊健曾見證并參與博鰲亞洲論壇的早期建設。她為博鰲亞洲論壇今天所取得的成績和地位由衷感到高興。
她表示,外交是內政的延伸,需要外交官具有良好的溝通與判斷能力,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復雜、困難局面,貫徹國家意志,維護國家利益。在全球化時代,各國利益相互交織,只有對話與談判才是解決矛盾與分歧的可取途徑。中國外交尤其是中國周邊外交,必須抓住機遇,直面挑戰(zhàn),為國內的改革與發(fā)展謀求和平、穩(wěn)定的國際與周邊環(huán)境。
楊健分析了美國“重返亞太”與“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下的亞太地區(qū)局勢,介紹了中國作為亞洲及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在這一新局勢中的戰(zhàn)略決策。
關于中日關系及朝鮮半島局勢,她表示,中日關系的良性發(fā)展雖有歷史包袱以及各種新問題的阻礙,但都應以外交智慧加以解決;而半島問題則更需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通過溝通與對話逐步實現(xiàn)半島無核化,確保半島和平穩(wěn)定。
楊健還回答了現(xiàn)場嘉賓關于中國面臨的周邊領土爭端、海外投資、中緬關系、中越關系以及外交官的工作生活等問題。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執(zhí)行總監(jiān)兼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姚望、論壇研究院副院長王東以及博鰲觀察出版人高嵩等出席了沙龍。為實現(xiàn)暢所欲言、積極互動,本次沙龍采取了閉門形式,現(xiàn)場觀眾均由主辦方特邀。
沙龍開始前,博鰲觀察傳媒執(zhí)行總經理宋功武表示,博鰲觀察傳媒依托博鰲亞洲論壇的高端平臺,用兩年多的時間出版了11期中、英文雜志,構建了由新媒體和網站組成的全媒體平臺,并建立了由國內外政、商、學界精英組成的高端智庫網絡,目前仍在不斷豐富智力資源。
關于博鰲沙龍,宋功武表示,于2014年9月創(chuàng)辦的博鰲沙龍,將著力貫徹博鰲觀察的宗旨——觀點的價值與力量,使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到論壇話語權的建設中來,希望博鰲沙龍能夠往來無白丁,成為思想交流的優(yōu)質平臺。
博鰲亞洲論壇舉辦2015年新春招待會
2015年1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在北京國貿大酒店舉辦新春招待會,答謝長期以來關注、支持論壇發(fā)展的各界人士。
周文重秘書長在新春致辭中回顧了論壇過去一年的工作,感謝各方對論壇的鼎力支持,并表示論壇將在2015年繼續(xù)致力于推動亞太地區(qū)合作,倡導把經濟的互補性轉化為發(fā)展的互助力,不斷擴大利益交匯點,打造互惠共存、合作共贏的亞洲命運共同體。論壇將繼續(xù)發(fā)揮凝聚亞洲共識、發(fā)出亞洲聲音的平臺作用。招待會由論壇秘書處執(zhí)行總監(jiān)吳駿主持。
應邀出席的包括國家能源局專家委員會主任張國寶、國資委原副主任黃淑和、國經中心執(zhí)行副理事長魏建國等在內的中國政府官員、中外企業(yè)界代表、學術界人士、媒體代表、外國駐華使節(jié)以及論壇長期合作伙伴200多人。
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議程確定、籌備進展順利
2015年1月20日下午3時,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在北京國貿大酒店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周文重秘書長介紹了論壇2015年年會籌備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周表示,經論壇理事會決定,2015年年會將于3月26日至29日在中國海南博鰲召開。開幕大會在3月28日上午舉行,屆時,東道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多國領導人將出席開幕式。
經過理事會、會員及合作伙伴單位的反復研討,本屆年會主題設定為“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旨在通過與會代表的腦力激蕩,推動亞洲各國,從共同利益出發(fā),樹立和發(fā)揚“求同存異、休戚與共、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發(fā)展”的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創(chuàng)造亞洲的新未來。
圍繞這一主題,2015年年會共設置了73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正式活動,議題不僅涉及宏觀經濟、區(qū)域合作、產業(yè)轉型、技術創(chuàng)新、政治安全、社會民生等諸多領域的熱點話題,還首次開設了農業(yè)、司法和宗教板塊。
截至目前,年會已經確認的演講嘉賓約200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十余位外國領導人將在28日的開幕大會上圍繞“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這一年會主題發(fā)表主旨演講,部分國家領導人還將出席相關分論壇和閉門會議。此外,已確認出席的部長級演講嘉賓20余位,國際組織或區(qū)域性組織官員10余位,商界領袖80余位,專家學者30余位,媒體領袖20余位,文化名人10余位。相關議程和名單已在論壇官網發(fā)布,并隨時更新。
周表示,作為一個非政府、非營利的民間國際組織,企業(yè)贊助一直是論壇維持自身運營及發(fā)展的最主要經濟來源。盡管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2015年年會的招商情況良好。已確認的合作伙伴包括戰(zhàn)略合作伙伴沙特基礎工業(yè)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鉆石級合作伙伴福特斯克金屬集團、茅臺集團、三星集團,白金級合作伙伴騰訊網、華夏幸福基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海航集團金牌級合作伙伴德勤公司、中環(huán)能、中電國際、蒙牛集團、海南博鰲樂城開發(fā)控股有限公司,智力支持伙伴德勤公司和財經雜志,公益合作伙伴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支持合作伙伴美國高通公司、平安不動產、深圳中科創(chuàng)、景田百歲山、伽藍集團、星巴克、千玉琉璃以及新盟國際顧問公司。
已確認的媒體合作伙伴包括航美傳媒 (Air Media)、彭博社(Bloomberg)、第一財經(CBN)、中央電視臺(CCTV)、中國日報 (China Daily)、人民畫報(China Pictorial)、CNBC、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經濟日報(Economic Daily)、貴陽日報傳媒集團(Guiyang Daily Media Group)、環(huán)球時報(Global Times)、海南廣播電視臺(Hainan Broadcasting Group)、Haymarket Financial Media集團、中央日報(JoongAng Ilbo)、瞭望雜志社(Outlook Weekly)、北大商業(yè)評論 (PKU Business Review)、美通社(PR Newswire)、鳳凰衛(wèi)視(Phoenix TV)、VIVA無線新媒體(VIVA Mobile Media)、新華通訊社(Xinhua News Agency)、亞洲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Asia)、優(yōu)酷(Youku)。
周表示,論壇將在年會前發(fā)布三本年度報告:《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5年度報告》、《新興經濟體發(fā)展2015年度報告》和《亞洲競爭力2015年度報告》。論壇官方雜志《博鰲觀察》亦將同前兩年一樣,在年會期間推出《農村金融發(fā)展報告2015》和《互聯(lián)網金融報告2015》。
博鰲亞洲論壇召開會員活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機遇與挑戰(zhàn)”
2015年1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在北京國貿大飯店舉辦2015年首次會員俱樂部活動:“傳承與開拓,合作與共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機遇與挑戰(zhàn)”,就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目前廣受關注的議題進行深入討論和交流。
作為連接中國與歐洲及中亞、西亞的共同發(fā)展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影響進一步超越該地區(qū),并將帶動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共同發(fā)展。在本次活動上,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西部司副司長歐曉理在主題演講中詳細介紹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本內容、戰(zhàn)略走向、發(fā)展?jié)摿σ约爸袊呐Ψ较虻惹闆r。國務院研究發(fā)展中心外經部部長趙晉平、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執(zhí)行副院長楊希雨、《財經》雜志執(zhí)行主編何剛,從不同角度深入探討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并就中外論壇會員如何把握絲綢之路經濟帶所帶來的商機提出了建議。
活動由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執(zhí)行總監(jiān)吳駿主持,150余位中外論壇會員及合作伙伴代表出席。
博鰲亞洲論壇—世界大學聯(lián)盟研討會在悉尼召開
2014年12月2日,“博鰲亞洲論壇—世界大學聯(lián)盟”研討會在悉尼召開,與會人員探討了在高等教育和研究領域展開有效合作、加強教育和經濟外交的問題。
研討會期間,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前中國駐澳大利亞和美國大使周文重會見了多位澳大利亞大學校長和教育專家,共同探討了繼續(xù)深化交流合作的可行方法。
此次悉尼研討會于“博鰲亞洲論壇”進行,由世界大學聯(lián)盟(www.wun.ac.uk)主辦,澳大利亞精英教育學院(www.top.edu.au)提供贊助。
與會的大學領導人和教育專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問題,包括:如何讓碎片化的亞太社區(qū)展開更好的合作;全球金融危機后回歸核心價值觀;確保各級教育質量,讓人才不被浪費;制定教育憲章,闡明學生和學者的權利和責任;學習、技能和就業(yè)需要的正確融合;能夠解決當前和未來挑戰(zhàn)的平衡型國際公民的涌現(xiàn)等。機會和人才有很多,但如果智慧更多一些,那也將有所助益。(中澳雙方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與中國簽署外交協(xié)議之時)。這些問題被推薦為將于2015年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大學校長對話—教育的未來”分會的討論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