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發(fā)展及經濟一體化
亞洲過去五十年的經濟崛起是歷史上最令人矚目的增長故事之一。 1950年,中國、印度和東盟國家僅占全球GDP的15%。至2000年,這一比例已經翻了一番,達到30%。在未來的數(shù)十年內,亞洲仍將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地區(qū)。亞洲開發(fā)銀行預計到2030年,全球GDP的40%將由中國、印度和東盟經濟體一起完成,他們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經濟實力將會超過美國與歐洲 1。
亞洲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及其結果是中產階級的崛起。亞洲中產階級預計將從2010年的5億,猛增6倍到2030年的30億2 。中產階層的迅速擴大,加上持續(xù)的城市化進程,將帶動整個地區(qū)消費和投資。這將改變亞洲的社會結構,加快財富的積累。
財富的日益增長將增加金融服務的需求。在亞洲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和財富積累,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比如保險和資產管理—將顯著增長。到2020年,亞洲的資產管理規(guī)模預計擴大60%,達到176萬億美元3 。預計該地區(qū)還會占有全球保險市場份額的約40%4。
東盟的經濟地位將越來越重。東盟共有6億人口,GDP總和為2.4萬億美元,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隨著財富的增加,預計消費需求將強勁增長,這有助于擴大區(qū)域及國際間的聯(lián)系和推進市場改革。多年來,東盟成員國通過消除對商品和服務的貿易壁壘和增加資金的流動性,逐步整合他們的市場。本年度,即2015年,東盟成員國將實現(xiàn)東盟經濟共同體(AEC),向單一市場方向邁進關鍵的一步。
東盟將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10年推出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已推動雙邊貿易增長逾50%,從2010年的2930億美元至2013年的4400億美元。
新加坡作為一個值得信賴、充滿活力的商業(yè)和金融中心,是一個促進這些貿易和投資流動有效的渠道,以及國際投資者進入東盟的天然門戶。
中國與東盟的逐漸融合,再加上金融服務在亞洲日益增長的重要性,使得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因此產生兩個重要趨勢: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增長和基礎設施融資的發(fā)展。
新加坡:離岸人民幣中心
人民幣有望成為亞洲一種越來越重要的貨幣,反映了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貿易份額。人民幣已經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隨著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和亞洲企業(yè)使用人民幣與中國企業(yè)進行貿易,人民幣將在國際經貿領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在擴展人民幣的國際使用方面,新加坡可以起到促進作用。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市場和亞洲領先的貿易及商品交易中心,新加坡的作用是方便在該地區(qū)的公司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套期保值和現(xiàn)金管理。新加坡的流動性和充滿活力的資本市場,以及強大的資產與財富管理能力,可以促進人民幣計價產品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加坡的交易所也可以通過交叉上市,向國際投資者推廣中國證券和衍生產品,提高這些產品的交易流動性。
如今,新加坡是僅次于中國香港5的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并能提供范圍很廣的人民幣計價產品。截至2014年12月人民幣存款為277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較上一年,平均每天人民幣外匯交易量同期增長超過兩倍,至760億美元。2014年發(fā)行了超過350億人民幣的債券,又稱“獅城債”。2014年10月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合約,為對沖工具提供更廣泛的選擇,并擴大在新加坡的泛亞交易產品范圍。鑒于人民幣業(yè)務量的強勁增長,金管局向在新加坡的銀行推出了一個工具以便提供隔夜人民幣流動資金。
新加坡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fā)展是以中新雙邊強有力的合作為基礎的。在2013年中新雙邊合作聯(lián)合委員會的會議上,為新加坡促進人民幣的國際使用,而提出三項重要議題:
首先,發(fā)布了規(guī)定,允許在蘇州工業(yè)園區(qū)(SIP)和天津生態(tài)城(TEC)的公司在新加坡發(fā)行人民幣債券。
其次,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推出人民幣對新加坡元的直接交易。
第三,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擴展到新加坡,給予500億元人民幣的總配額方便跨境機構投資。
根據(jù)2014年10月最新一屆中新雙邊合作聯(lián)合委員會會議,中國和新加坡正在擴大金融合作范圍,包括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這些領域的深層合作,加強和擴大兩國之間的金融紐帶,使新加坡能支持東盟與中國之間日益增長的貿易和投資的聯(lián)系。
新加坡:亞洲基礎設施融資中心
增長中的亞洲經濟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更好的基礎設施將增強連通性,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市場的發(fā)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至2020年,亞洲每年基礎設施的融資需求預算為8000億美元。基于需求的規(guī)模,私營部門的參與和通過金融市場的介入是很有必要的。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1000億美元將有助于滿足本地區(qū)的巨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除了作為多邊開發(fā)性融資的重要來源之外,AIIB將在加強基礎設施的連接、促進地區(qū)繁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新加坡正在與利益相關的各方合作,為亞洲的基礎設施融資創(chuàng)造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系統(tǒng)。一系列公共和私營部門共同努力匯集銀行、機構投資者、資本市場中介機構、項目發(fā)起人和國際機構,來幫助開發(fā)數(shù)量穩(wěn)定和具有可行性的項目,使其便于融資,并使基礎設施投資被列為可投資的資產類別。
世界銀行集團新加坡中心匯集著基礎設施交易環(huán)節(jié)中不同專業(yè)的專家。他們協(xié)調世界銀行的項目管理機構、國際金融公司(IFC)結構專家及多邊投資擔保公司(MIGA)的信用增級部門,向橫跨亞洲及周邊地區(qū)的政府,提供實用的項目咨詢和融資解決方案。
新加坡的卓越亞洲基建中心(AICOE)正與政府合作,促進基礎設施的發(fā)展。基于AICOE選擇的基礎設施項目是根據(jù)本地區(qū)的需求,將他們推進到一個可行的階段,再引入私人投資者以滿足這些項目的要求。
對于本地區(qū)金融一體化和基礎設施的努力,將促進亞洲的長期經濟增長與發(fā)展。新加坡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將成為儲蓄和投資的活動中介,為增長提供融資、風險管理,并連接亞洲的各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