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巔》是一篇通訊,它真實、準確、及時地報道了人類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作者以通訊的形式,真實而生動地為我們再現(xiàn)了登山隊員們勇于探險的英雄氣魄。下面,我們以文章中的具體語句為例,揣摩本文語言的特色。
一、語言的準確性
首先,這體現(xiàn)在用詞的精練上。綜觀全文,既有精練形象的動詞,也有用筆凝練的虛詞,亦有突出要義的數(shù)量詞。
例1:他用雙手插進巖縫,腳尖蹬著巖面……
在描寫手的動作時,大部分人會選擇“拿、握、搬、抬”等詞,文中的“插”卻變換了手的常規(guī)功能,成了爬山的機械工具,可見巖壁的光滑與攀登的不易;用腳尖“蹬”則顯示出巖壁的垂直之態(tài)。腳掌的懸空,攀巖的艱險則通過“插”“蹬”這兩個精煉的動詞形象地描繪出登山隊員們突擊“第二臺階”的艱難場面,從而讓我們感受到他們頑強的意志和勇于攀登的精神。
例2:登上“第二臺階”的巖頂后,他們才發(fā)覺,由于體力減弱,他們攀登整個“第二臺階”,共花費了五個多小時……
一個“才”字,一個“共”字,兩個虛詞的使用,既表現(xiàn)出了登山隊員們的全部精力都凝聚在攀登上而忘記了一切,又說明了他們花費時間之長,但進度并不快的情狀。這強有力地說明了登山隊員們攀登的艱難程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3: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昏睡中的劉連滿感到四肢在嚴寒中愈來愈麻木……
“一分一秒”突出表現(xiàn)了時間的細微。在極度困難的境地里,時間對生存的意義是多么重要。
其次,還體現(xiàn)在語言的邏輯性很強。文中關聯(lián)詞語的運用,加強了語言的邏輯性,從而達到語言表述準確的目的。
例4:劉連滿的眼前冒著“金花”……但是,劉連滿一直堅持著。他先把屈銀華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貢布。最后,王富洲和劉連滿借著上邊放下來的繩子的幫助,也爬了上去。
“但是”一轉,前后緊連,突出了劉連滿的堅強毅力和為隊友的奉獻精神。“先”“然后”“也”等連詞的使用,讀來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表述嚴密,表意準確。
二、語言的生動性
作者在行文中適當?shù)剡\用修辭手法,并帶有一定的語調、語氣,強有力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情感,使人在極度緊張之余,領略到高山的美景和登山者非凡的氣魄。
例5:在前面開路的屈銀華,一連滑倒好幾次。他頭昏眼花,腰酸背痛,兩腿千斤重,但他仍咬著牙堅持前進。
這部分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語言中飽含著作者對屈銀華的敬意。“兩腿千斤重”極寫了無力的狀態(tài),讓人為他擔心;“咬著牙堅持前進”又給人以信心、鼓舞,令讀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例6:劉連滿多么想活下去啊!他從來沒有像此刻這樣強烈地感到,他應當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活著就是幸福,就是勝利,就是一切。
這部分既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又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心理描寫見證了人物內心的強大;反復修辭的運用,則造成了一種強有力的氣勢,突出了活著的重要性。
【活學活用】
1.品味下列語句中的黑體部分。
(1)我吃過韓國進口的鹽腌香椿芽,從它的形貌看來,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極肥厚,故鄉(xiāng)的香椿芽想來也是如此。但父親形容香椿在腌制的過程中竟會“呼嚕——呼嚕——”流汁,我被他言語中的象聲詞所驚動。那香椿樹竟在我心里成為一座地標,我每次都循著那株香椿樹去尋找父親的故鄉(xiāng)。(張曉風《不識》)
(2)車,被攔在了南門外,原因是無法出示通行手續(xù)。攔他的是一名保安,個頭很高,臉膛黑黑,站在門外,像尊鐵塔。這讓應邀來大學作報告的張?zhí)庨L有點尷尬。
車窗外,露出一張笑臉:“對不起,下次再來講學一定提前辦好通行證。”
保安表情嚴肅:“這跟我沒關系,您必須出示通行證。所有進入校園的機動車輛,必須出示保衛(wèi)科核發(fā)的通行證。”(田洪波《鏡子》)
2.請你結合文中講到的兩點內容,按要求進行表述。
(1)描寫某個勞動場面中的典型動作。(至少有三個動詞)
(2)表述一件事或某種現(xiàn)象,語意要連貫。(至少有兩個關聯(lián)詞語)
3.請仿造下面的例句,再寫一句。
(1)他頭昏眼花,腰酸背痛,兩腿千斤重,但他仍咬著牙堅持前進。
(2)黑夜,即將成為他們前進道路上的第二道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