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東吳證券業務結構來講,自營業務利潤占比最大,而自營毛利率卻在券商中倒數,如何精細化管理,提高投入產出比成為擺在東吳證券面前的一道難題
自營業務向來被認為是券商的“內功”,市場低迷時,可以彌補經紀業務、投行業務下滑的業績;牛市來臨時,有足夠能力調配資金及投入,增加利潤彈性。
從已披露的20家上市券商2014年自營數據顯示,東吳證券自營收入占比位列第五,但自營毛利率卻是20家中最低,倒數第三為70.89%。
去年,東吳證券營業收入32.41億元,同比增長101.34%;凈利潤11.15 億元,同比增長184.43%。其中,自營利潤5.47億元,同比增長91.71%,遠遠低于整體凈利增速。
針對自營毛利率過低的原因、是否有改變投資策略以及毛利率過低是否會對今年上半年業績產生影響等問題,《投資者報》記者致電東吳證券相關負責人,在將問題發至指定郵箱后,多次溝通未果,截至記者發稿前仍未收到相關回復。
自營業務對東吳證券很重要
去年,東吳證券自營收入占營業利潤37.97%,排名第五。
瑞銀證券研報分析,雖然兩市交易量火爆,東吳證券經紀業務轉型成效并不明顯,自營業務收入仍是其業績增長的主因,貢獻著大部分利潤。
從經營模式來看,東吳證券上市以來,逐步減少對經紀業務的依賴,加大自營業務的發展力度,在股市低迷的2013年,公司自營占營業比一度高達55.97%。
然而,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的自營業務對于券商來講是把“雙刃劍”。安信證券研報顯示,2014年中期證券行業中自營業務占據整體業務比例約為17%,對于券商行業總體而言,并不是主要選擇。
今年進入5月以來,證券市場震蕩劇烈,券商自營業務面臨較大市場系統性風險,稍有不慎,可能導致公司自營業務收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現投資虧損,繼而影響其整體盈利。
自營毛利率業內倒數
雖然東吳證券自營業務持續貢獻利潤,但是從近兩年毛利率數據可知,其自營業務投入產出比略顯“乏力”。
東吳證券2014年自營收入7.66億元,自營規模42.48億元,自營毛利率為38.61%,與2013年79.79%相比,降幅較大。在股市行情較好的2014年,東吳證券自營業務取得5.47億元營業利潤,同比增加91.71%,但是卻跑輸整體凈利潤184.43%的增速。
2013年、2014年自營占營業利潤比分別為55.97%、38.24%,貢獻率為-17.74%,公司自營能力并未在牛市中取得應有的表現。
而和其他證券公司相比,東吳證券也是稍遜一籌,在已披露的20家上市券商自營數據中,毛利率墊底,為70.89%。而國元證券獲得7.06億元的自營收入,和東吳證券接近,自營規模只有29.18億元,毛利率明顯高出東吳證券,而半數券商毛利率可達85%以上。
雖然東吳證券方面回避了毛利率過低的原因,記者還是在其年報中發現,當年公司積極布局交易、直投、并購基金等業務,消耗巨大資金,增加了自營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券商另類投資開始悄然崛起,多家券商都在積極涉足另類投資業務線。另類投資成為券商們的“新寵”,多家券商成立子公司發力衍生融資產品、量化交易等業務,東吳證券在2014年也加大了另類投資的投入布局。
波士頓咨詢公司報告分析稱,未來券商業資產負債的結構必須要更多地向重資產、高杠桿轉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券商的自營業務范圍將拓展至資本中介和資本投資業務,東吳證券年報顯示其投入布局方向與上述報告預測一致。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說東吳證券在2014年為自營做了較大的硬件升級改造,也應該多年攤銷,不應在一年之內消化,對當年持有的投資人而言并不太公平。
瑞銀證券研報認為,2014年東吳證券自營規模提升較快且投資收益率較高。由此可見,對于如何提高自營業務毛利率,東吳證券在投資成本精細化管理上還有待提高。
加大創新自營業務
2015年一季報顯示,東吳證券實現凈利潤6.17億元,同比上漲282.72%,一季度賺到去年半年的錢。其中年報顯示投資收益利潤為6.09億元,同比增長259%,二級市場表現較好,但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投資的收益則為負值,同比減少104.79%。
東吳證券在其2014年年報中表示,公司將在創新自營業務方面下功夫,比如優化投資比例、增加投資手段、豐富投資渠道,大力發展債券投顧業務,增強債券投資能力;以期權業務為突破口,積極研究探索現代金融投資理論和方法,高起點進入新的投資領域,獲取投資藍海的超額收益,增強期權投資能力;創新非標投資方向,積極運用資金杠桿實現超額收益,增強另類投資能力。
瑞銀證券研報稱,東吳證券2014年公司完成定增并積極多渠道融資,年末總資產同比193%、有效杠桿率達3.12。資產負債表快速擴張下,公司2014年兩融、股票質押業務增速均高于行業。同時,東吳證券去年完成與同花順的合作,布局互聯網金融,在深度挖掘蘇州地區市場的情況下,研報稱看好其上半年業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