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正變得越來越高產,導致生產出更多但更脆弱的仔豬。同時,母豬在哺乳期要承受較大的體重損失。通過穩定的腸道微生物菌群保持一個健康的胃腸道,這對母豬獲得較高的采食量并產生充足的初乳至關重要。
經濟形勢促使養豬生產者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生產豬肉。這包括使每頭母豬能提供盡可能多的仔豬,以維持較低的仔豬成本。多年來,通過引進科學的育種計劃和追求集約化的選育,母豬已經變得越來越高產了。它們應該能產下許多窩和每窩有大量存活數的仔豬。但現實告訴我們,要實現這個目標并非總是可行的。
窩產仔數的增加往往會伴隨著弱小仔豬的增多。其中有些仔豬可能太弱小了,以致它們很容易被壓死,或沒有足夠強的精力找到母豬的乳房以攝取至關重要的初乳,結果很可能會導致較高的早期死亡率。
同時,對母豬來說,生產較大的窩仔數通常意味著妊娠末期會出現較低的采食量和哺乳期有較高的體重損失。這反過來會影響它們的總體身體狀況,也會對下一生產周期的開始產生負面影響。
1 更多的小仔豬
在調查窩產仔數對仔豬初生體重的影響時,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INRA)的法國研究人員Hélène Quesnel發現它們之間存在一種線性關系:窩產仔數越多,窩內仔豬的初生重就越低(圖1)。有趣的是,窩產仔數的增加會伴隨著初生重低于1.4 kg的仔豬數幾乎會翻一倍。Quesnel還發現,在窩產仔數低于9頭和高于16頭窩中,這些窩內初生重高于1.4 kg的仔豬數是相同的。窩產仔數和胎次會影響仔豬初生重的這一變化,但母豬的年齡和懷孕季節也會產生這種影響。然而,最重要的是,仔豬的初生重與母豬妊娠期的背膘厚度增加有關。
仔豬一旦出生,它們應該擁有一個良好的生長開端。不幸的是,分娩帶來的應激可導致母豬腸道菌群的失調,隨后會影響新生仔豬的腸道菌群組成。前者會降低母豬的采食量,并會產生顯著的不良后果,尤其對那些初生重較輕的弱小仔豬。
2 改善腸道菌群
德國研究人員Julia Schmalstieg博士研究了分娩期間和分娩后共生乳酸桿菌對母豬和仔豬腸道完整性的影響。她對糞便進行分析后指出,年平均產仔28頭的母豬其糞便含有較多的梭狀芽胞桿菌,而年產仔33頭以上的母豬其糞便含有較多的乳酸桿菌。總之,具有健康腸道菌群的母豬更有可能會生產出較大的窩仔數。由于較大的窩往往有較多的弱小仔豬,因此母豬健康的腸道菌群對仔豬健康非常重要,因為在仔豬正在發育的腸道中,其菌群的組成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母豬糞便中的微生物菌群影響。這表明在分娩前合理調整母豬腸道菌群的組成非常重要。
在過去,這可以通過提供抗生素來實現。但由于抗生素使用的減少——往往迫于政府法規的限制,因而必須采用替代性策略。因此,Selko飼料添加劑公司和Nutreco RD公司開發了Presan添加劑——一種包括穩定腸道菌群、增強黏膜屏障特性,以維持母豬腸道完整性,從而提高母豬哺乳期采食量的綜合性方法。田間試驗表明,這種飼料添加劑的復合混合物(Synergistic Blend of Feed additives,ASFD),可促使母豬糞便含有更多的乳酸桿菌和較少的梭狀芽胞桿菌(表1)。因此,更為平衡的腸道菌群可預防母豬便秘,促進初乳的產生。豬場員工還報告了鏈球菌問題的減少和仔豬較高的均勻度。
3 更佳的開端與結束
在加拿大完成的4項對總共1 000多頭小母豬和經產母豬(1~6胎;丹育和杜洛克品系)進行試驗后顯示,在母豬分娩前一周開始飼喂一種由酚類化合物、緩釋型C12、定點釋放型丁酸、中鏈脂肪酸和有機酸(Presan)組成的飼料添加劑,具有可穩定其胃腸道功能的潛力。對母豬,特別是分娩期的母豬而言,它對母豬擁有有穩定菌群的健康腸道非常關鍵。
健康的腸道能夠促進哺乳期母豬的采食量(圖2),從而可以增加泌乳量,進而增加仔豬的斷奶體重。
第一項試驗測定了每頭仔豬的體重。盡管仔豬的平均初生重差異不顯著(1 356 kg對比1 385 kg),但提高較大斷奶仔豬(體重介于6.0 kg~7.0 kg范圍)的母豬數增加了173 %(圖3)。哺乳期430 g/d的較高采食量還顯著降低了母豬體重和背膘厚度的損失(表2)。如Quesnel報道的一樣,這可以為母豬下一個生產周期提供一個更好的開端。類似的結果在溫暖天氣條件(+25 ℃)下進行的試驗中也見到了。
4 結語
基于這些試驗可以得出結論,給母豬飼喂飼料添加劑復合混合物(ASFD),可維持母豬的采食量以及隨后的體況。哺乳期較高的采食量能使母豬更好地照顧好仔豬,從而可提高仔豬的斷奶體重和隨后的技術性能。□□
原題名:Healthy sow gut-higher litter weight(英文)
原作者:Barbara Brutsaert(SELKO飼料添加劑公司產品經理)和Petra Roubos(Nutreco RD公司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