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8日,廣州志愿者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在廣州市團校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全國首家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的志愿服務專業化智力支持機構。2010年12月,中國殘聯在學院掛牌建立了“全國志愿者助殘培訓基地”,主要負責承接中國殘聯各類專項培訓工作。2015年8月25日,團中央在學院掛牌建立了全國首批志愿者示范培訓基地。在廣州建設“志愿之城”的歷史進程中,學院致力發展成為“志愿者培訓中心、志愿服務理論研究中心、志愿者組織交流中心和志愿服務項目研發中心”。
建院五年以來,學院圍繞“一個體系、四個支撐”組織開展志愿者培訓工作。“一個體系”即志愿服務崗位能力培訓體系。這一體系是學院與市人社局聯合研發的國內首個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建立的志愿者專業化、層級化培訓體系。將志愿服務崗位能力培訓劃分為基礎級、骨干級、領袖級和專業領域四個層次。“四個支撐”包括:
一、教材編寫。
學院組織內地及港澳臺地區志愿服務理論研究專家和一線實踐者編寫的《志愿服務崗位能力培訓教材》(全四冊,約120萬字),是國內首套專業化、成體系的志愿者培訓教材。教材得到了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與中國青年工作院校協會的聯袂推薦,并作為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的推薦讀物在全國推廣使用。
二、師資隊伍組建。
學院在不斷培養校本師資的基礎上,通過“TOT”模式吸納培養我市各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NGO組織、專業培訓機構中的教育培訓人才,組建了210余人的社會化師資隊伍。與此同時,學院還邀請了丁元竹、沈杰、袁岳、鄧飛、白巖松、邰麗華、尉遲琳嘉等89位國內外志愿服務領域知名學者與社會賢達加入了學院客座教授隊伍,定期來穗以“志愿大學堂”的形式為廣大志愿者開講。
三、創新培訓模式。
學院在傳統的面授培訓基礎上,開發建設了志愿服務崗位能力在線培訓考核系統。實現志愿服務基礎理論知識在線學習,志愿服務崗位能力測試在線完成的功能。系統開通以來,已有近6萬名志愿者在線參與學習考核,有效提升了志愿者培訓的覆蓋面,極大地推進了我市注冊志愿者基礎性培訓全覆蓋的目標實現。
四、拓展培訓陣地。
學院在現有場地設施不足以滿足大量志愿者培訓需求的情況下,積極整合資源,設法拓展培訓陣地。目前,學院已在市文廣新局、珠啤集團、廣州大學、天河團區委、啟創社工服務中心、百萬葵園等28個市內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NGO組織、專業培訓機構等掛牌共建學院分院(校外教學基地),以這種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效地拓展了我市志愿者培訓陣地資源。
與此同時,學院特別重視發揮培訓的交流維系功能,組織完成領袖級志愿服務崗位能力培訓考核的志愿者組建了廣州志愿者領袖俱樂部(V領匯),維系了近200個廣州志愿者組織;組織經培訓產生的社會化師資隊伍組建了廣州市青少年社會工作培訓講師團(蒲公英講師團),實現了社會化師資的有效運作。
除此之外,學院充分發揮培訓的社會服務功能,承擔了我市廣馬會、一獎兩會、懇親大會、橫渡珠江、青少年運動會、援塞志愿服務等各類大型活動(賽會)志愿者培訓的任務。圍繞共青團中心工作,學院為全市近150個志愿驛站、各區街鎮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志愿在康園”、全市各志愿服務隊、青年“兩新”組織、青年自組織以及“志愿時”推廣等培養骨干志愿者,形成了具有嶺南特色的志愿者培訓品牌。
據統計,建院五年以來,學院年平均面授志愿者超過1.5萬人次。自2012年志愿服務崗位能力培訓工作開展以來,累計發放基礎級證書1萬本,培訓系統點擊量超過111萬人次。舉辦骨干級、領袖級面授培訓班共35期,共培訓了來自全市超過150個志愿服務組織的骨干級志愿者2000余人,領袖級志愿者289人。實現了培訓全覆蓋,進一步提高了志愿者服務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