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經濟體,是大中型企業的重要補充。在國務院多項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出臺后,如何解決目前中小微企業存在的用工難、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低、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差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可以實現高職院校與中小微企業合作共贏的具體方法及保障措施,為高職院校與中小微企業的深度合作及共同發展探索了一條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小微企業;高職院校;合作共贏;具體方法;保障措施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05-018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422
1 概述
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行業廣泛,是國家技術進步的主要載體。而近年來,我國經濟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進入調整改革關鍵時期。主要表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原材料、能源等價格波動,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快,對中小微企業的要求隨之越來越高。而我國中小微企業普遍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產品附加值低,生產成本難以降低。要想適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中小微企業必須加快技術創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2013年8月,國務院出臺了多項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對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是很大的利好,但由于中小微企業自身存在諸多問題,如產業結構調整難、技術人員水平低、流失快造成技術改進難、企業用工難等問題,從而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特別是可持續性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2 目前國內中小微企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中小微企業的現狀
目前我國在工商部門注冊的中小微企業已超過千萬,提供的就業崗位占全國總數的70%以上。近幾年,受國際大的經濟環境影響,中小微企業更是舉步維艱,對中小微企業的管理也是機構繁多,政出多門,職能交叉,部門之間權力爭奪,又互相推卸責任,嚴重阻礙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2.2 用工難問題比較突出
目前,中國勞動力人口進入負增長階段,獨生子女80后甚至90后都已經進入工作崗位,但是他們普遍都不愿意從事一線工人的工作,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生產任務不飽和,工人收入低,收入不穩定,企業更是留不住人才,企業招工難,勞動力資源短缺,勞動者維權意識強,勞動力成本持續上長,勞動力緊缺已經成為制約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
2.3 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較低
中小微企業市場行為不規范,高端設備少,技術實力比較薄弱,技術水平較低,缺乏高端的技術人才,也留不住高端技術人才,可持續發展能力普遍較弱。
2.4 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
由于中小微企業技術水平的限制,所生產的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占有率低,所以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
3 國外中小微企業發展現狀
美國、德國、等國都出臺了一系列的《中小微企業法》等相關的扶持文件,政府還成立了一些專門的機構給中小微企業提供法律支援、融資及減稅等優惠政策,協調企業之間的聯系,組織高校、政府等共同出資創辦研究試驗機構,吸收行業能人,整合高校資源,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及人員培養,和企業合作研發新的項目。
4 高職院校的發展現狀與機遇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許多本科院校也在轉型,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也鼓勵教師去企業兼職,培養教師的實際項目經驗。政府每年都會出資到大修業對師資進行企業培訓,但培訓后的教師回到學校,教學方式沒有明顯的改進。
目前的形勢是學校愿意和大企業聯合,但大企業本身技術力量雄厚,并不需要太多的教師來參與其研發、設計和生產任務,而一些中小微企業設備有限,技術力量薄弱,勞動力短缺,經常會出現生產任務不足的情況,急需我們這種職業院校的教師和他們一些合作開發新產品,新設備,承接一些研發項目。一方面,這些教師有一定的專業基礎,接受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另一方面,這些專業教師確實需要經常深入企業,研究行業最新動態,提升自身項目研發能力。
5 高職院校與中小微企業全方位的合作空間
5.1 設備資源共享
在國家大力扶持職業教育的背景下,許多職業院校購置了大量先進的機床設備、檢測設備、掃描設備等,但設備并沒有被完全利用起來。現在一個通遍的現象是學校也好,人也好,只有在有任務、有目標的情況下,才能把比較難掌握的設備用起來,所以在初期,可能不會賺錢,沒有收入,但學校一定要和企業聯合把設備利用起來,然后再計劃下一步如何產生經濟效益或抵消學生的實習費用,規模培養學生;另外,學校也可以利用企業現有的設備,以學徒制的形式讓企業的師傅帶學生進行真實產品的加工實習,為企業也節約部分人力,實現雙贏。
5.2 師資與企業的技術合作
許多教師掌握了大量的專業知識和先進的教學軟件,除了教學生之外,并沒有完全被利用起來,教師的許多潛能也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目前的中小微企業確實需要像我們高職院校的教師來幫助其進行研發或設計,在企業任務特別忙時,可一起承接設計任務,遇到加工問題,也可以一起解決,在企業任務不忙時,可以搞一些研究試驗,這樣中小微企業可以不必花太多的錢來養過多的技術人才,有高職院校的固定教師參與,既保證了企業需要的固定技術的員,又減少了企業的技術人員過多的成本支出;既培養鍛煉了高職院校的教師,也解決了企業技術人才缺少的困境。
5.3 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的技術創新合作
由于中小微企業的特殊性,經常會承接一些大企業不愿意做的新項目,中小微企業的技術薄弱,利用高職院校的師資,實驗設備,企業的一些經驗,進行新產品的開發,政府學校也投入一部分的資金和扶持政策,會大大促進教師的科研能力,有效地利用整個社會的資源,扶持中小微企業的科技創新,而不是單純落到空洞的理論上,真正使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高職院校科研能力盤活,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5.4 學生與企業員工雙重身份
頂崗的學生既是學生又是企業的員工,可在企業領取薪金,企業員工也可以作為學校的頂崗實習教師,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為學校服務。職業院校的學生每學期都會有在學校實習工廠實習的過程,在最后一年開始進行頂崗實習,但普遍存在一個現象,當學生沒有進行真實產品加工的時候,學生體會不到產品質量的重要性,甚至連圖紙的技術要求也不能完全領會,所以在最后一學年讓學生到企業進行真實產品的生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真實產品的加工能力,學生在校最后一年使學生具有學生與企業員工雙重身份,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最終使我們的學生一畢業后就能適應企業的崗位。
6 建議與保障措施
6.1 校企利益保障,雙方薪資待遇保障
目前,許多職業院校的教師不愿意主動去企業兼職:第一,由于教師初到企業,盡管學習能力很強,也不能為企業創造效益,為企業的服務時間也不能保證,企業不愿意用這些兼職人員,當然也就不愿意給一定的報酬;第二,學校的雜事繁重,文字材料、文件太多,除了上課之外,各種文字材料加上評職足以讓教師筋疲力盡,所以應該從校方出臺一些支持性的政策,使那些付出更多,愿意為學校、為企業服務的人更多的收入,更多的評職機會,最后使整個學校良性運轉起來。
6.2 師生安全保障
師生到企業進行兼職或實習,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保障措施。首先要教育教師和學生安全意識。其次要給教師和實習的學生買一些意外傷害險,盡量使師生受到的意外傷害最小,損失減到最低。
6.3 學校和政府鼓勵扶持
目前的現狀是教師混也是這些工資,不混也是這些工資,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學校、政府要出臺一些鼓勵的政策、扶持的政策,不致于使教師和學生感到學的越多,會的越多,賠的越多,有效地調動教師參與企業應用項目的積極性。
7 結語
高職院校和中小微企業的合作發展空間廣泛,只要采用合適的方法及有效的保障措施,就可實現高職院校與中小微企業合作共贏,從而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的提高和中小微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GY.Tang.美國紐約州中小微企業發展中心的職能與作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13959d0100p9zc.html.
[2] 日本中小微企業發展歷程的借鑒意義.http://wenku.baidu.com/link?url=kVmQrH8mGHU9kY1ddbaAzBXwHLTFf36Kbs_0iTjYuEcup2pPn_vlYuOotJO4MTBHrHB3Mj3zpSlq-4qqpRM78j_mD4MiZJ9yc6SMs8G7qoy.
[3] 李小菊.美國、日本、德國中小微企業融資經驗及借鑒[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5,(3).
[4] 鄭海航,王磊.國外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措施比較及借鑒[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5).
[5] 崔昌璽.試論我國高職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職教論壇,2010(32)
作者簡介:王素艷(1971-),女,遼寧沈陽人,沈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遼寧省科技特派員,碩士,研究方向:機械設計與制造、機械CAD/CAM/CAE、設備控制及數控技術應用的教學及科研等。
(責任編輯: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