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刊理由
溫泉旅游是體驗經濟背景下重要的旅游產品,是我國旅游業從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過渡的重要實踐。云南地熱溫泉資源豐富,現已開發了眾多的溫泉旅游度假地,但是開發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如溫泉衍生品開發不足、文化特色不鮮明等方面的問題,筆者從云南溫泉旅游現狀、存在問題以及發展建議三個方面來探討云南溫泉旅游在全民大休閑的旅游背景下該何去何從。
溫泉旅游是以沐浴溫泉為主要內容,以體驗溫泉、感悟溫泉文化為主題,從而達到養生、休閑、度假目的的旅游活動。溫泉因其巨大的醫療養生價值而為世人所關注,成為休閑度假的首選熱點。縱觀國內外溫泉旅游的發展史,溫泉旅游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簡單的供人泡浴的湯池,慢慢演化成了具有更多復合功能的綜合型旅游度假區。在全民大休閑的旅游背景下,這種綜合性的旅游度假區可以更充分的滿足人們旅游、休閑、度假等多方面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度假區溫泉產品開發過程中要注意溫泉文化產品及其衍生產品的開發,這將是決定現代溫泉度假區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云南溫泉旅游起步較早,在建國初期,政府便成立了工人療養院、干部療養院等機構,為工人、干部等提供療養等服務。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云南旅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溫泉地得到了開發,云南溫泉的美譽可謂舉世矚目。縱觀云南旅游發展史可知,云南溫泉旅游興起的原因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溫泉資源豐富,類型繁多。云南擁有豐富的地熱溫泉資源。從數量上看,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云南省溫泉區共1400余處,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溫泉分布廣,數量多,云南省絕大部分縣市均有溫泉出露。從類型上看,云南溫泉以重碳酸泉為主,其次為碳酸泉及硫酸泉。從泉溫上看,低溫泉、中溫泉、高溫泉、過熱泉種類齊全。云南溫泉數量之多、溫度之高、流量之大為全國之冠,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開發歷史悠久,溫泉文化底蘊厚重。早在元代便有史籍記載稱“云南諸郡湯池一十七所,惟安寧州者為最,石色如碧玉,水清可見毛發,雖驪山玉蓮池遠不及”。明代徐霞客在其著作《徐霞客游記》中對安寧、曲靖、騰沖等地溫泉進行描述。這些相關記載為云南溫泉旅游的文化體驗開發提供了非常詳實的史料依據。
旅游資源多樣,自然生態、人文風情、溫泉度假相得益彰。彩云之南,山川秀美,既擁有復雜多樣、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也擁有特色鮮明、豐富多樣的人文資源。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寶庫,為溫泉旅游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生態+溫泉、人文+溫泉、生態+人文+溫泉”等可供選擇產品開發模式將增強云南溫泉旅游的特色,提高競爭性,同時也為解決溫泉資源同質性較高這一問題提供思路。
區位優勢明顯,地緣紐帶作用顯著。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疆,具有內連我國內陸腹地,外通南亞、東南亞,聯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地緣優勢。云南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連接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同時,大湄公河區域經濟合作、中越經濟走廊等區域性合作的推進,必然會使得云南旅游業融入南亞、東南亞旅游圈,實現客源市場的共享。如此優勢的區位條件,為云南旅游客源市場的開辟指明了方向,也為云南溫泉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客源基礎。
但是我們在長期溫泉旅游策劃規劃的實踐過程中發現,云南溫泉旅游存在著以下諸多方面的問題。
多為洗浴文化產品,溫泉文化產品及衍生產品開發不足。云南溫泉旅游地對游客的溫泉產品需求以及溫泉地各項旅游資源考察不足,多存在溫泉產品功能單一,只注重溫泉的洗浴功能,對溫泉文化產品開發較薄弱等問題,這對于云南豐富多樣的自然人文資源是種極大的浪費。在游客需求多樣化的今天,沒有可供游客體驗的溫泉文化產品與衍生產品是云南溫泉旅游健康發展的一大制約。
社會經濟欠發達,缺乏建設資金。云南屬于我國經濟欠發達區域,2014年,中國30省份,云南的GDP排名為第19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溫泉旅游又是需要大量資金注入的項目,溫泉景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建設成本高。因此,雖然云南擁有1400余處的資源,但目前真正開發利用的僅100多處。建設資金的缺乏成為制約云南溫泉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
溫泉多處邊遠地區,交通設施不完善。云南地形地貌復雜,山脈縱橫,高原山地并列,山高谷深。在變換的地形中,散布著1400多處的溫泉資源,而很多高品質的溫泉資源往往為復雜的地形地貌所包圍,交通不便,可進入性差,如滇西北的橫斷山區等。因此,如何突破地形地貌對溫泉地的封鎖成為云南溫泉旅游發展的一個難點。
產品開發模式雷同,地方特色不明顯。休閑時代及體驗經濟的發展,對溫泉旅游產品的層次性、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縱觀云南現有的溫泉旅游產品,要么只是進行簡單的開發,提供簡單的泡浴設施,要么就是一味的追求國外高大上的開發模式,講求時尚、講求奢華。這些開發模式并沒有與云南本身自然、人文特色相融合,使得云南溫泉旅游產品整體上較單一,特色不鮮明,層次感不強,市場競爭力不足。
溫泉旅游產業鏈不完整,未形成大溫泉度假區觀念。云南溫泉旅游目的地開發過程中并未形成大溫泉旅游度假區的觀念,項目落地規模小,而且多為洗浴、療養等產品,功能單一,未能形成“吃、住、行、游、購、娛、體、學、療、養……”等諸多功能齊全的溫泉旅游產業體系,以至于游客在泡完溫泉后便離開去往別的產業相對健全的目的地游玩、食宿。
針對以上問題,秉承“策劃的核心,是為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設計一個需要的產品”的策劃理念,昆明藝嘉旅游規劃設計公司團隊在實踐中提出了較為完備的解決方案。
首先,做精溫泉文化產品,開發溫泉文化衍生產品。2015年,昆明藝嘉旅游規劃設計公司在《中國“西部大峽谷”溫泉花海養生旅游區改造提升及開發運營策劃》中完美的解決了溫泉文化產品及文化衍生產品的開發設計工作。通過對西部大峽谷進行實地調研,深挖出當地溫泉休閑、健康文化、庫區山水、云南民族文化、水上時尚娛樂等系列溫泉文化,針對成渝市場及其他市場游客不同層面的需求,創新以“溫泉+實景演藝”“溫泉+云南民族文化展示”“溫泉+度假酒店”“溫泉+旅游特色購物”“溫泉+養生、養老地產”等為代表的“1+X”溫泉文化產品開發模式,形成了溫泉實景演藝、溫泉洗浴體驗、溫泉休閑度假、溫泉水上游樂、花海溫泉度假、溫泉康體養生等系列溫泉文化產品,打響了“生天堂醉水富,芳香西部大峽谷”的品牌,推動了西部大峽谷溫泉旅游的快速發展。
其次,拓寬溫泉地旅游功能,加快產業融合。針對目前云南溫泉產品功能單一的問題,應拓寬溫泉產品功能,形成“吃、住、行、游、購、娛、體、學、療、養……”等諸多功能齊全的溫泉旅游產業體系。同時在發展過程中,與特色農業、民族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以溫泉小鎮為代表的溫泉旅游度假區新范式。
再次,拓寬資金渠道,掃平發展障礙。依托云南資源優勢及區位優勢,以橋頭堡戰略、“一帶一路”以及“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戰略為契機,積極改善云南投資環境,制定優惠政策,形成政府財政扶持、企業投資、引進外資、銀行貸款、民間融資等多渠道的融資體系,為溫泉旅游產業的發展掃平障礙。
最后,做好策劃、規劃工作,建設保護并舉。“策劃指導規劃,規劃落實策劃中的項目”是溫泉地開發的原則。要完善溫泉地相關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為游客的旅游活動提供便利。在溫泉地的規劃建設上,要實現從孤立的規劃開發到與周邊自然、人文相協調的基本觀念的轉變,保護、改善溫泉地生態環境,提高溫泉地景觀質量,實現溫泉地空間上的協調發展。要加強對溫泉水源地的開發保護,有度、有序開發,促進溫泉地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