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者認為在飼料行業迷茫和亟待認清方向的今天,回歸“基礎營養”和“實用主義”,掃除虛浮,建立自信尤為重要。作者提出的“三標準”體系即是答案之一?!叭龢藴省笔恰皹藴薁I養與飼料”、“標準工廠生產”、“標準豬生產與生長”的簡稱,這是以豬的營養需要為出發點,以豬的生產性能為落腳點,包含相關知識、方法(公式)和經驗的體系。本文介紹了“三標準”的內容、特點及意義等。
關鍵詞:豬;營養需要;標準
中圖分類號:S815.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5)05-0072-02
1 “三標準”的定義與內容
1.1 定義
“三標準”指的是“標準營養與飼料”、“標準工廠生產”和“標準豬生產與生長”,這是以豬的營養需要為出發點,以豬的生產性能為落腳點,包含相關知識、方法(公式)和經驗的體系(見圖1,具體內容參見李安軍等編著的《飼料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指南》和《豬的生長性能影響因素全解析》)。
1.2 內容(見表1)
1.3 主要特點
(1) 關注豬的生理性基礎上的經濟性,將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統一到豬的生長性能認知上。
(2) 主要參考NRC中的方法,結合中國實際和經驗,建立初級的方法和軟件系統;應用過程中不斷改進方法。
(3) 注重“基礎營養”和“實用”,將影響豬生長的因素體系化考慮
2 做到“三個標準”的原則要求
抓住一個核心,達到兩個要求,建立三支隊伍,透徹四元因素:
一個核心:豬的生長性能。
兩個要求:兼顧生理性和經濟性。
三支隊伍:標準營養與飼料、標準飼料生產、標準豬生產生長。
四元因素:品種、營養、環境和衛生。
3 “三標準”的意義
3.1 飼料企業
對飼料企業來講,“三標準”意味著:① 技術創新:由一般經驗論深化成方法論+經驗論;② 產品創新:更符合科學性、適宜性及創新性的要求;自由度和變化加深;③ 模式創新:無論是領先企業的“延續性創新”還是后來者的以低價格為基本要素的“破壞性創新”都將以技術和產品的適宜和多樣化創新為基礎(或者說以豬的生物學要求為基礎);④ “三標準”綜合了產品、質量和服務的內容;⑤ 幫助飼料和養殖企業建立共同的目標:基于豬的生長性能的目標;這個目標包含了豬的生物性和經濟性。
3.2 養殖企業
對養殖企業來講:① 飼料占養殖成本的70 %以上,和飼料企業基于豬的生長性能的共同認知和實踐有助于降低成本;② 有助于基于不同品種、養殖條件、衛生條件下的合適的飼料選擇,減少污染排放;③ 有助于通過營養手段達到豬的健康目標;④ 質量保證有益于食品安全。
3.3 行業影響
對行業的有利影響包括:① 回歸“基礎營養”,提倡實用主義,改變20年來偏重添加劑的行業慣性;② 借鑒國外先進方法論,結果國內實際,邊行邊創新,推動中國生豬行業生長方法論的建立;③ 方法論和經驗論的結合過程,促進行業的科學性特性向哲學性特性轉變,利于行業發展;④ 利于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間新合作模式的發展或整合。
4 達成“三標準”的必要工作
(1) 必要的團隊合作:包括營養技術和軟件團隊、試驗團隊等
(2) 必要的試驗驗證:需要驗證方法論和生長性能結果
(3) 開展教育的必要:提高從業者的認識,夯實營養基礎,普及方法論+經驗論的思維方式和行事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