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月未到,信托公司的“資本之王”再度易主。
10月中旬,重慶信托公示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增資至128億元,注冊資本由24.38億元增至128億元,不僅創造了信托公司增資額之最,也再度刷新了信托公司注冊資本排行。
不足三年的時間里,已有37家信托公司先后進行了增資,但是浪潮并未停止。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到,完成收購的光大興隴信托的增資準備也在進行中,預計年底左右能夠到位。
是什么樣的原因令近年來信托公司增資頻繁?市場對此的猜測頗多,有增強實力,有防御風險,也有猜測上市云云,但從記者走訪的業內人士來看,多數人士認為信托上市之路并非一朝一夕。
三年增資近600億
重慶信托之后,民生信托宣布獲監管層批準,將資本公積金10億元按現有股東出資比例轉增注冊資本。轉增后,公司注冊資本由20億元增至30億元,各股東出資比例不變。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記者發現,從2013年年初到2015年10月末,已有37家信托公司進行增資,增資總額達566.01億元,而如果光大興隴信托能在年底前完成增資,這一數字還將增加。
其中,2013年度增資總額達79.88億元,2014年度增資總額達240.56億元,2015年至今增資總額達245.57億元。
針對頻繁增資的原因,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主要與監管要求有關。根據銀監會2010年8月24日頒布的《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信托公司的凈資本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且凈資本不得低于凈資產的40%。而隨著信托公司集合信托產品所管理資產規模的不斷增加,信托公司也需相應地增加注冊資本金。
“注冊資本多了,業務做得多,面子上也好看?!币晃毁Y深信托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增資與上市的猜想還是遠了點。
業內認為,增資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對監管政策趨嚴的預期,資產管理規模的擴大需要不斷的補充凈資本;二是加強信托公司防御風險的能力,按照《2014年信托公司評級指引》,風險管理能力評級較低的公司將可能面臨限制風險較高業務如融資類業務的正常運行;三是對未來業務的提前布局和對公司和行業發展的良好預期。
“今年4月頒布的《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中強調的信托公司股東責任,其中就提到了包括出現流動性風險時提供流動性支持,資本不足時推動壓縮業務或補充資本,將注冊資本作為未來衡量信托公司的風險承受能力的核心指標?!?格上理財研究中心張宮卿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借力戰略投資者
與2013年信托公司增資方式主要為股東出資不同,到了2014年、2015年,信托公司增資的方式則更為多樣化,包括未分配利潤轉增和引入新股東。
作為增資額度最大的方式,利潤轉增因將原有未分配利潤進行重新分配,無需股東再次出資,也不用引入其他投資方,增資成本較低,先前的平安信托、中信信托、中鐵信托等采取了這一方式,而新增資的重慶信托和民生信托則采用的是資本公積金轉增。
除了54%的公司選擇以股東出資作為增資手段,自2014年以來,引入新股東增資即引入戰略投資者的信托公司開始增多,其中興業信托、長安信托、山東信托、國投泰康信托、新華信托均采取了這一方式。
“引入戰略投資者不僅為信托公司提升注冊資本提高有效途徑,而且能夠與信托公司自身起到協同作用,增加資源整合效率,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張宮卿表示。
2015年6月,監管層公布實施的《中國銀監會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提到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國內信托公司,打開了先前外資持股我國信托公司份額不能超過20%的限制,據悉,未來更多的信托公司也將采用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增資。
2014年底,華澳信托新任總裁楊自理通過媒體表示將通過增資、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實現凈資本的目標。而陜國投今年初發布的定增及增資方案,也有人士透露公司有意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參與定增來共享公司未來發展。
信托上市尚需努力
重慶信托完成股改并大刀闊斧增資至128億,不僅超過平安信托,位列68家信托公司之首,也引發了市場對其為上市鋪路的猜想。
年初,長安信托籌備掛牌新三板的消息不脛而走。而20年來,除了通過股東間接上市的信托公司,業內真正上市的信托公司只有陜國投和安信信托。
先前,排隊多年的中海信托因自身原因終止申請,中信信托、北京信托、北方信托試圖借殼未成,加之上市的兩家表現不盡理想,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與上市公司標準相比,信托需要跨越的門檻還很多。
“信息披露不足、風控難,信托公司的內部信息披露尚存在不少漏報、誤差和延遲,距達到向公眾披露信息的要求差距還很大,信托產品爆發風險公示也很麻煩,但是新三板自2013年底開始擴容,在市場需求和條件上,信托公司都完全符合甚至超額符合,掛牌新三板的難度也遠遠小于IPO上市,這對信托公司的誘惑還是很大。”前述信托人士稱。
而今,在“轉型”和“創新”的當下,如何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成為信托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4年中國信托業年會,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表示,鼓勵信托公司通過上市、引進外資來做大資本。而今年4月下發的《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中也首次明確信托公司股權再融資的條件,讓業界為之一振。
日前,銀監會信托監管部主任鄧智毅稱,銀監會支持信托公司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符合條件的信托公司上市與并購重組,優化股權結構和激勵約束機制,令信托公司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