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鹽山縣綠碩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蔬菜標準園經過摸索,總結出一套生產成本低、效益高的大棚早春厚皮甜瓜—秋延后豇豆栽培模式,畝純收入達4萬~5萬元。
1 " 茬口安排
1.1 " 早春甜瓜 " 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初定植,6月中下旬采收。
1.2 " 秋延后豇豆 "8月初直播,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
2 " 早春厚皮甜瓜栽培要點
2.1 " 品種選擇 " 選擇產量高、品質好、耐寒、 "商品性好、含糖量高的優良甜瓜品種,如久紅 瑞等。
2.2 " 培育壯苗
1)種子處理。選擇晴好無風天,將種子在陽光下暴曬1~2天。然后將曬好的種子放在55 ℃的溫水中攪拌15分鐘,讓其自然冷卻至水溫30 ℃,再浸泡6小時,撈出用清水搓洗至種皮無黏液,瀝干水分,用干凈的濕紗布包好,放在30~32 ℃條件下催芽,待70%的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2)營養土配制。取菜園土3份,與過篩優質腐熟糞肥1份拌勻,然后在1 m3床土中加入1 kg硫酸銨、2 kg過磷酸鈣、0.5 kg磷酸二氫鉀、10 kg草木灰、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 g,充分拌勻后備用。
將充分拌勻的營養土裝入直徑10 cm、高10 cm的營養缽中,九成滿即可,然后將裝好營養土的營養缽擺放在寬1.2~1.5 m的苗床內。 苗床一般置于大棚或溫室內,每畝需營養缽 " "1 500~2 400個。
3)精細播種。播前補足缽體水分,將露白的種子平放在缽內,每缽1粒,播后覆蓋1 cm厚的營養土,然后在苗床畦面上覆蓋地膜,扣小拱棚并加蓋薄膜、草簾以保溫保濕。
4)苗期管理。出苗前白天棚內溫度保持在30~32 ℃,夜間不低于20 ℃,以便盡快出苗。幼苗破土后,需放風降溫,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2~25 ℃,夜間15~17 ℃,防止出現高腳苗。第1片真葉平展后,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0~25 ℃,夜間13~15 ℃。定植前7~10天通風煉苗,白天20 ℃,夜間12 ℃。出苗后一般不澆水,若缺水可在中午用噴壺澆水,保持苗床濕潤。若苗床太濕,可撒干土或草木灰降低苗床濕度。苗期注意防治猝倒病,可用75%百菌清1 000倍液或多菌靈500倍液噴灑或灌根。
2.3 " 定植
1)整地做畦。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 000 kg、腐熟餅肥75 kg、尿素20 kg、過磷酸鈣50 kg、硫酸鉀30 kg。施肥后深翻30~40 cm,耙摟整平。南北走向大棚要順棚向做畦,畦寬1 m、高15~20 cm。
2)扣棚。移栽前7~10天,在已經蓋好棚膜的棚內加二層膜,棚內用福爾馬林或多菌靈悶棚消毒,然后在整好的畦面上覆蓋地膜,以提高地溫。
3)移栽。3月下旬至4月初,當甜瓜幼苗達到3葉1心、棚內10 cm地溫穩定在15 ℃以上時,選擇冷尾暖頭的晴天上午進行帶水定植。每畦種2行,株行距35~40 cm×70~80 cm,單蔓整枝,每畝約2 000株,雙行梅花形定植。定植時將苗安放于定植孔內,使子葉與定植行向一致,澆足定植水,封好定植孔,然后加扣小拱棚。
2.4 " 田間管理
1)棚溫管理。定植后,棚溫白天保持在25~30 ℃,超過30 ℃應稍加放風,晚上最低溫度不低于15 ℃。坐瓜后,白天加大通風量控制溫度,晚上不蓋膜以增大晝夜溫差。
2)引蔓及吊瓜。當瓜蔓長出7~8片真葉時,把吊繩的一頭拴在瓜蔓基部,一頭栓在棚頂的鐵絲上,并按順時針方向把瓜蔓纏繞在吊繩上。瓜蔓生長速度快,要及時纏蔓,纏蔓宜在午后進行,上午瓜蔓脆弱易折斷。當瓜雞蛋大時應及 時用網或繩托住,防止瓜成熟時從主蔓上掉落地面。
3)整枝打杈。單蔓整枝,將主蔓第11節以下所有側蔓摘除,留第12~15節側蔓開花坐瓜,側蔓第2葉開花,留3葉打頂,當主蔓達到25片葉時,摘除主蔓生長點,抹去12節以上所有側蔓。單株留1個瓜。
4)?;ū9W瞎澪豢刂圃诘?2~15節,每株留形狀圓整果實1~2個,摘除多余劣果?;ㄆ谌斯な诜垡嗽谇缣焐衔?:00進行。授粉時將當天盛開且已開始散粉的雄花摘下,摘掉花瓣,將花粉輕涂雌花柱頭,一般1朵雄花可涂抹2~3朵雌花。此外,也可用坐瓜靈在雌花開放當天或開花前1~3天內噴花,坐果率可達90%以上。
5)肥水管理。定植后至伸蔓前,瓜苗需水量小,應控制澆水。蔓期可每畝帶水追施尿素8~10 kg、磷酸二銨5~7 kg、硫酸鉀2~3 kg。開花后1周,控制澆水,防止植株徒長而影響坐瓜。進入膨瓜期,每畝帶水追施硫酸鉀3~4 kg、磷酸二氫鉀2~3 kg,隔7~10天后再澆1次水。采收前7~10天,不再澆水,以提高瓜的糖分含量。
2.5 " 病蟲害防治 " 甜瓜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霜霉病、白粉病,主要蟲害有白粉虱、蚜蟲、潛葉蠅等。防治病蟲害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無公害瓜菜生產要求用藥。防治猝倒病可用7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30%甲霜·惡霉靈水劑2 000倍液噴淋根部。防治霜霉病可用45%百菌清煙劑熏棚,或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9%烯?!ゅi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施。防治白粉病可用10%寧南霉素可溶性粉劑800倍液或25%乙嘧酚懸浮劑800~ " "1 000倍液噴施。防治白粉虱可用10%氯噻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0%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噴施。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噴施,或用22%敵敵畏煙劑300~ 600 g熏棚。
2.6 " 適時采收 采收宜在早晨進行,用剪刀將甜瓜及坐瓜節位側枝剪下,分級包裝上市。
3 " 秋延后豇豆
3.1 " 品種選擇 " 秋延后大棚栽培豇豆宜選用前期抗高溫、后期耐低溫、抗病、抗逆性強、商品性狀好、產量高的品種。如之豇28、紅嘴燕、小富貴等。
3.2 " 種子處理 " 播種前,選擇晴好天氣,將種子在陽光下曬種2~3天。
3.3 " 整地施肥做畦 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優質腐熟有機肥3 000 kg、尿素10 kg、過磷酸鈣30 kg、硫酸鉀15 kg。做寬110~120 cm的畦,摟平畦面。
3.4 " 扣膜及棚內消毒 可敞棚栽培。前茬作物棚膜沒有撤的,可每畝用45%百菌清煙劑250~500 g,加22%敵敵畏煙劑250~500 g,分堆點燃,然后密閉大棚一晝夜。播前要把棚膜兩邊(棚長方向)裙膜掀起,以利于通風降溫。
3.5 " 播種 " 秋延后大棚栽培一般在8月初播種,如果播種太早,開花期正值高溫,結實率低;播種太晚,后期溫度較低,影響總產量。由于秋季溫度較高,采用直播較好,干籽直播或浸種2~4小時后播種均可。播種時以淺播為佳,每畦播種2行,穴距35 cm左右,每穴播2~3粒,畝用種量1~1.5 kg。播后澆水,澆透。
3.6 " 田間管理
1)及時間、定苗。大棚秋延后豇豆要早間苗,晚定苗,及時拔除病、劣苗,如發現缺苗斷壟,應及時補苗。
2)中耕及水肥管理。定苗至緩苗后,在不太干旱的情況下,宜勤中耕松土保墑,蹲苗促根,使植株生長健壯。一般蹲苗至第1花序長出時澆第1次水,并結合施肥進行。如定植前底肥不足應在兩側或行間開溝施餅肥或化肥,施入后封溝。一般畝施餅肥100 kg或尿素15 kg。進入結莢期后要保持畦面濕潤,每澆2~3次水追施1次尿素或硫酸銨10~15 kg。豇豆采收期長,如水肥不足易出現脫肥現象,特別是在高溫季節易出現停止生長現象,稱“伏歇”,表現為結莢少、生長停止、落葉、不發生側枝等,因此在整個采收期要注意水肥不斷供應,促使植株旺盛生長,以促發側枝和花芽,形成產量高峰。
3)植株調整。當苗高達到30 cm左右時,節間開始伸長,進入抽蔓期,此時應及時吊繩引蔓,將吊繩的一頭拴在植株基部,一頭栓在按種植行向拉緊的鐵絲上,把蔓按順時針方向纏繞在吊繩上,使其能夠向上攀緣生長。引蔓時,注意要將節位高度在30 cm以下的側蔓一律剪除,以提高成莢率。當主蔓爬滿吊繩后,可任其在鉛絲上隨意爬蔓生長,這樣雖然在產量上稍有影響,但可以節省大量人工,總體效益不低。
4)溫度管理。9月下旬,當夜間氣溫降低到13 ℃以下時,要及時扣上兩邊的裙膜。如敞棚栽培的要及時扣膜。扣裙膜后,白天要加強放風管理,白天最高溫度30~32 ℃,夜間最低13~15 ℃。隨著外面氣溫的下降,逐步提高白天的溫度,蓄存熱量,以提高夜間的溫度。10月中旬以后以防寒保溫為主,適當通風換氣,在大棚周圍特別是北邊圍草苫,以提高棚溫。
3.7 " 病蟲防治 豇豆病蟲害主要包括猝倒病、立枯病、銹病、蚜蟲、白粉虱、潛葉蠅等。病蟲害防治要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物理防治方法有:黃板誘殺、防蟲網隔離、銀灰膜驅辟、黑光燈誘殺等。化學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可用7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用30%甲霜·惡霉靈水劑2 000倍液噴淋根部。防治銹病可用43%戊唑醇懸浮劑 " " "2 500~3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600~8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虱可用10%氯噻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0%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潛葉蠅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噴霧。
3.8 " 采收 及時分批采收,減輕植株負擔,并確保商品品質,促進后期植株生長。采收時要特別注意保護小花蕾不受損害,最好在嫩莢基部1 cm處剪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