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雜種一代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優良組合可比對照增產30%~40%,并且具有早熟、抗病、優質等特點,但存在雜交后結實率和產量較低、制種成本較高等問題。為了解決此問題,特對辣椒雜交制種技術進行研究,總結出以下高產技術措施。
1 "植株栽培
1.1 " 培育壯苗
1)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放入50~55 ℃的溫水中,不斷攪拌至水溫降到30 ℃,繼續浸種8~10個小時,然后撈出水瀝干,將用紗布包好置于28~30 ℃的條件下催芽。催芽過程中每天用溫水沖洗并上下翻動種子一遍,催芽3~4天,待大部分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2)培育壯苗。苗床土應散碎肥沃,這是培 育壯苗的關鍵。育苗用的陽畦應選擇在未種 "過茄果類蔬菜的地塊,一般在播種前10~15 " 天向苗床施入復合肥0.2 kg/m3和磷酸二氫鉀0.5 kg/m3,另外再加入10~15 g/m3多菌靈或福美雙進行消毒。播種后,應把地膜封嚴,以提高土壤溫度,10天左右即可出苗。苗出土后,應及時通風,防止徒長,苗床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 ℃,晚上溫度控制在15~20 ℃。移栽前15天,應控制肥水,加大放風量,進行煉苗、蹲苗,防止出現徒長苗。
1.2 " 定植 " 辣椒一般在苗高10~15 cm、7~8片真葉時定植。為了雜交制種方便一般采用單株定植,定植前按株距20~25 cm、行距45~50 cm挖穴,每穴栽1苗。為促使緩苗快,一般采用暗水定植的方法。
1.3 " 田間管理 " 定植5~7天即可緩苗,緩苗后澆1次水。門椒在開花時,要根據土壤墑情澆水,開花期間要控制澆水次數,防止落花、落果和徒長。辣椒喜肥,除施足基肥外,要分次追肥。門椒坐住后,追肥1次,每畝隨水沖施復合肥7~10 kg。在結果盛期,每隔10~15天應追肥1次或施入尿素10~15 kg/畝。此外可結合噴藥交替噴施0.2%磷酸二氫鉀和0.2%尿素3~4次,對于促進果實膨大、早熟有顯著效果。
2 " 授粉雜交
2.1 " 授粉時間 " 授粉溫度以22~28 ℃為宜,超過28 ℃要暫停授粉,以上午7:00—11:00,下午3:00—6:00為好。授粉適宜的空氣濕度為53%~70%,制種田應保持地面濕潤。北方地區授粉時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上旬。
2.2 " 去雄及花粉采集
1)去雄。在母本植株上選擇第2天將要開放、花瓣已經變白的大花蕾去雄,宜在下午3:00高溫過后進行,用尖頭鑷子把含苞待放的白色花蕾的花瓣撥開,輕輕地將雄蕊全部摘除,去雄要徹底,不可遺漏。
2)花粉采集。在授粉前一日下午,采摘父本花藥已成熟尚未開裂的大花蕾,取出花藥,放入干燥器中干燥。可用生石灰和硅膠等干燥。花粉散出后,篩去藥壁等雜物,將篩好的花粉放入玻璃授粉管內,放低溫處備用。
2.3 " 授粉 " 授粉前必須將母本株上已經開的花和已坐的果全部打掉。以干椒和尖椒作母本的雜交制種,從第4層花授粉,每株授30~40朵花。以甜椒作母本的雜交制種,從第3層花授粉。每株授12~15朵花。選擇已去雄的母本花,將玻璃授粉管的側面孔靠近其柱頭,使其沾滿花粉,并在授粉后掐去一片花瓣作為已授粉的標記。授粉期間一般不澆水,若出現旱情,可于晴天隔壟小澆。
3 " 授粉后管理
3.1 " 摘心與去枝 " 授粉結束后,在最末授粉花的前面留2~3片葉摘心,同時徹底去除全株各部位萌生的側枝及花蕾,以后每周徹底清除一遍側枝與花蕾,共進行3次。
3.2 " 澆水與施肥 " 授粉結束后,若土壤干旱可澆小水1次,并及時中耕壟溝。當最后授粉花的果實坐穩后追肥1次,每畝施尿素15 kg、磷酸二氫鉀10 kg,穴施,并緊接澆一次水,此后7~10天再澆一次,果實開始轉色時盡量少澆水。
4 " 收獲
一般在授粉后55~65天,種果表面充分紅熟后即可采收。采收后要放在干燥通風處后熟3~4天。取籽后,宜放在席子或紗布上充分晾曬陰干,切忌放在水泥地面及金屬板上暴曬。
5 " 注意事項
調節父母本播期,使父母本在雜交適期進入盛花期,父母本種植比例1 ∶ 4或1 ∶ 5。去雄必須徹底。去雄和采集花粉,均選花瓣變白即將開放的大花蕾進行處理。授粉后一定要作標記。種子采收后不要在日光下暴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