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侵染及發病規律
架豆炭疽病菌為半知菌亞門刺盤孢屬真菌。以菌絲在種皮下或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風雨、昆蟲、病體接觸等傳播。該病在鳳縣5月上中旬開始初侵染,此時架豆兩片子葉展開,子葉上有淡紅褐色近圓形病斑,中心呈黃褐色,凹陷呈潰瘍狀。在6月中旬成株期危害葉片,造成葉面發黃,葉背沿葉脈產生黑褐色小斑點,最后擴展至全葉。6月下旬至7月下旬危害豆莢及葉,嚴重時莢面出現直徑近1 cm圓形病斑,中心黑褐色,邊緣淡褐至粉紅色,病斑稍凹陷,并可發生接觸侵染,以后持續危害葉及豆莢,以豆莢為主。
重茬病害發生重,生茬或輪作倒茬輕。種植密度大、田間蔭蔽、濕度大的,發病率較高。田間蟲害發生重的,病害發病率較高。積水、排水不良、濕度大的田塊發病高。溫度17 ℃、相對濕度100%利于發病;高于27 ℃,相對濕度低于92%,則少發生;低于13 ℃病情停止發展。
2 " 綜合防治措施
2.1 " 農業防治
1)清潔田園。在架豆收獲完畢后,及時清除田間莖蔓、枯葉、根茬,帶出田外銷毀。
2)冬翻土、春施肥。11月底至12月初深翻土壤,利用冬季冰凍消融作用,殺滅病菌。春季結合整地增施有機肥和硼、鋅等微量元素,配方施肥。
3)輪作倒茬。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倒茬,適合的模式有:架豆—冬菠菜;春十字花科蔬菜—秋胡蘿卜(或番茄);春西葫蘆—秋鮮食玉米等。
4)選用抗病品種。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架豆炭疽病關鍵環節之一。杜絕在大田采種。抗性較強的有紅帥、蕓豐等。
5)加強田間管理,改善田間環境。①合理密植。一般適宜的密度:平地2 200~2 400穴(每穴2株),坡地2 500~2 700穴。②科學施肥、灌水。施用多元復合肥、配方肥。提倡膜下滴灌,忌大水漫灌。同時對積水田塊及時排水,以降低 土壤濕度。③調整植株。摘除底部老黃葉,去除80 cm以下側蔓、纏繞蔓,改善植株間及大田通風透光狀況,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植株抗 逆性。
2.2 " 物理防治 " 利用昆蟲的趨色性采用粘蟲色板誘殺傳病害蟲,殺蟲防病。架豆上主要使用粘蟲黃板,以架豆爬蔓至初花時掛板為宜,每畝掛20 cm×30 cm規格的黃板30~35片,掛在豆架上部。在相鄰兩豆架上搭一橫桿,其上懸掛色板,色板面與架豆行平行。色板上粘滿蟲后,及時用木棍或鋼鋸刮除以重復使用。噴灑藥劑時要避開色板,不要將藥噴灑到色板上。
2.3 " 藥劑防治
1)架桿消毒。插架前20天將架桿攤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和75%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混合噴灑,上下翻動使之著藥均勻。然后堆垛,用塑料薄膜覆蓋堆悶10天左右備用。
2)種子消毒。采用浸種、拌種兩種方式消毒。以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浸種30分鐘,撈出洗凈晾干備用。用播種量0.3%~0.4%的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
3)前期防治。初花前,發現中心病株,及時噴藥防治。可用50%炭疽福美1 000倍液防治。
4)中后期防治。目前群眾通常發現豆莢上出現病斑后才開始噴藥,而且使用單一藥劑,往往控制不住病情。應從盛花期開始,結合防蟲,第1次噴灑40%多·福·溴菌腈可濕性粉劑 " " 2 000倍液+80%福·福鋅1 000倍液,7~10天后第二次用40%多·福·溴菌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70%甲硫·福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硫·大生M-45”400~500倍液,7~10天再使用該混合藥劑第3次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