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一個合得來的室友 太難了
作為一個北漂青年,張一鳴經歷了不斷的求職,并且不斷地失敗成長的過程,在2009年9月,他成立了北京萬瑞松林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了“九九房”找房網站。
然而,讓張一鳴感到壓力重重的是,北京的租房市場已被幾大租房網站瓜分了用戶,像“九九房”這樣的后來者,根本就沒有用戶青睞。
2012年底的一天,張一鳴接待了一個前來租房的女孩子,對于房子的信息她覺得滿意,按常理,這樣的單應該很容易簽訂下來的。女孩突然問:“現在租住的兩個女孩是干什么的?哪里人?年齡多大了?住了多久了?她們抽煙不?養寵物不?”
張一鳴根據掌握的資料回答:“兩個女孩,應該是在附近酒吧上班的,白天在家休息為多,晚上去了上班,一個是東北人,一個是西北的,大概都在二十二三歲左右,租住這套三房一廳已經半年多了。至于抽不抽煙、養不養寵物,這些我這里沒有登記……”女孩打斷了張一鳴的話:“那算了,我不租了。”
張一鳴奇怪地問:“你都挺滿意這房子,怎么就不租了呢?”女孩回答:“她們每天凌晨回來,肯定會吵醒我;我們之間白天黑夜都是錯開的,這樣的室友幾乎就是路人,我覺得很恐怖;我對抽煙和寵物都過敏,往往這些上夜班的女孩都是抽煙一族……所以,我想,算了吧!”
找房子其實就是找室友 要靠譜
再細細一想,找房子其實就是找一個合得來的室友。如果和合租的人談不來,那么這樣的租戶租期都不會長,而如果是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下了班可以聊聊天,甚至可以一起做做飯吃,周末的時候相約一起出去玩玩,這樣的室友肯定住得開心,也住得長久。
張一鳴又在公司內部做了一個調查:你認為租房時,合租的人要緊嗎?你是想找一個互不干擾還是志同道合的室友?房子重要,還是室友更重要?……結果員工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尋找一個靠譜的室友比房子更為重要,畢竟人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
2013年1月,張一鳴推出了找室友網站,并同步推出了Android手機APP終端軟件,2013年4月推出IOS手機APP終端軟件。
找室友網并喊出了響亮的口號:為你尋找“中國好室友”!借助“中國好聲音”的魔力,“中國好室友”這幾個字也在租房找房的人群中傳播開來。
一個在通州區租住的女孩子立馬下載了“找室友”APP,她說:“有一次我去租房,當時和那個先租住的室友還蠻對得上眼,見面幾分鐘后就確定和她做個合租室友。我租下了其中的一個次臥,每月1800,簽訂了一年的協議。然而我只租了兩個月,對方就撕毀了合租協議,理由是我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上班,影響了她早上的睡眠。我5點起床也是因為工作的原因,身不由己呢,可對方根本不聽解釋,退了我的押金,就把我‘趕’了出來。要知道,搬一次家多折騰人吶。如今,我要找房子,一定要先認清室友是什么樣的人,能夠成為朋友才在一起合租,如果沒有感覺的,我寧愿一個人去租地下室,也好過以后麻煩不斷。”
找個合得來的室友,這是所有下載“找室友”用戶的心聲。
另一個住在朝陽區的男孩也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在北四環的興通苑租下了兩房一廳,考慮到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我決定將另一間臥室出租。于是我通過網絡發布了信息,很快就有一個女孩子發來求租信息,電話溝通后感覺不錯,就答應了她。當天下班后,女孩也上門來簽訂了合租協議,我當時還為有一個美麗的室友感覺幸福呢。沒想到第二天,女孩子和她的男朋友就搬了進來,當初確實沒有說清楚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住,所以我不能干涉。問題是,住進來了,水電煤氣等費用他們兩個只出一半,這似乎有些不公平,這些我都忍了。更大的問題是,兩個熱戀中的男女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不管是說話或是親熱,有時候我不得不帶上耳塞聽著歌才能入睡。如此,忍無可忍之下,三個月后,我終于下了逐客令?!钡弥小罢沂矣选钡腁PP,他立馬下載到手機上,“我也要仔細甄別求租的室友,要找一個靠譜的人,這樣的合租生活才更精彩。”
求租的、出租的,都希望找到理想中的室友,這就是“找室友”應運而生的大環境。到2013年2月,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找室友”的下載量就達到了10萬人次。
希望就在不遠處,張一鳴的臉上漾出了笑容。
新的社交細分找房市場 爆紅了
而就在高興還沒緩過勁來,客戶的投訴聲就不斷地反饋過來。
一個在海淀區某公司上班的趙小姐打來投訴電話:“你們公司的信息太虛假了,注冊的內容和真實完全不同。前幾天我在網上看見了一套房源,覺得離單位還不是很遠,交通也方便,價格能承受,更重要的是我看見出租的室友是個技術宅男,性格忠厚可靠,我覺得和這樣的人做室友挺不錯的。當天我就打了他的電話,他在電話里也很熱情,邀我見面洽談,可去了之后,才發現這根本不是技術男,就是一個跑保險業務的。一番交談,他根本沒有空余的房子出租,見面的目的不過是找保險的客戶?!?/p>
而另一個女孩子在網站的留貼則更讓人“膽戰心驚”:“這天,我去見一個出租的室友,想想大白天的應該沒什么事吧,誰知道一進去,話還沒說幾句,這個猴急男就從背后抱住我,對我花言巧語說搬過來住不要錢之類的,我嚇得狠狠地用高跟鞋踩了他一腳,趕緊逃了出來。”
2013年3月,張一鳴推出注冊認證標準,當時公司的同事都勸說不能進行認證標準,這會給自由慣了的網絡用戶很大的心理刺激,會引起他們的厭煩。但張一鳴堅決執行此項認證標準,寧愿丟失一些用戶,也不能有傷及用戶的行為發生。果然,一旦進行認證標準,那些本已經注冊的用戶都討厭驗證身份證信息的程序,于是紛紛“逃離”,幾十萬用戶一下子跌到了僅剩幾萬用戶了。
但張一鳴繼續堅持這樣執行,隨后開通騰訊微博、新浪微博、QQ賬號、人人賬號的補充登錄,讓任何一個網友可以通過微博、QQ、人人網等諸多渠道去驗證該室友的多方面信息。
張一鳴的堅持是對的,到2013年5月,幾十萬用戶陸續都回來了,到6月,用戶激增到100多萬。原因很簡單,真心希望在網上找到好室友、好房子的人,都不在乎公布自己的真實信息,同樣,也希望在“找室友”里看到對方的資料是真實的,自己不這樣去做,又何談要求別人做到?正是在這一心態下,每個“找室友”的網友信息都是真實的。
因為信息真實,室友全都靠譜。一位在企業做內刊的編輯準備找一個室友,他開出的條件是“懂得平面設計的伙伴”,就這樣,他和一位在雜志社做美編的小伙子成了室友。每天晚上,這個內刊編輯都向美編小伙子求教排版知識,幾個月后他就學會了報刊排版,順利應聘到另一家企業從事內刊編排,既懂得編輯又懂得排版,一個人做兩個人的活,待遇自然水漲船高了。
志趣相投成了“找室友”的特點,越來越多的網友在“找室友”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室友。
目前“找室友”月獨立訪問用戶超過600萬,日均訪問30萬人次;移動產品用戶量超過100萬,日啟動1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