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是迪慶藏族自治州實施“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戰略的重大歷史時期,高起點打造精品高原葡萄酒原料生產基地和釀造加工基地,適度發展鮮食葡萄和飲料葡萄,大力發展酒莊文化旅游和葡萄園生態旅游,形成集農業、旅游、文化為一體的葡萄產業鏈,串起大香格里拉產業發展新格局,是州委、州政府加快推進“四州”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業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
迪慶州干熱河谷地區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光線中的短波成分多、紫外線強、透射率高,雨量、土壤沙性肥力適中,是國內外公認的最適宜種植優質釀酒葡萄的黃金地帶,是世界上生產高端葡萄酒的絕佳產區之一。葡萄在迪慶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自1848年法國傳教士將葡萄帶入香格里拉地區以來,迪慶葡萄產業的發展已走過了160多年的歷史,在法國早已絕失的“玫瑰秘”,在迪慶州德欽縣的干熱河谷地區卻依然枝繁葉茂,并打造出了獨具香格里拉特色的高原葡萄酒,書寫了世外河谷傳奇。
“好資源不但要用好,更要管好,我州雖然有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等‘硬件’優勢,但更要有與之匹配的‘軟件’優勢,特別是要有一套完善的產業發展體系、政策措施和扶持工程,保護好資源,保護好優勢,保護好品牌,打造獨具特色的香格里拉高原葡萄及葡萄酒,讓葡萄成為迪慶藏區保護生態、富民強州、永續發展的先導產業和新型優勢產業。”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黃政紅曾經在全州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和葡萄產業發展現場推進會上剛毅果決地說。
長期以來,州委、州政府和德欽縣委、縣政府對葡萄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出臺了《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生物產業發展的意見》、《中共迪慶州委迪慶州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葡萄產業發展的意見》、《中共德欽縣委德欽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葡萄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穩步推進基地建設,大力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大膽探索機制創新、創建利益聯結,著力完善“五大”體系,實施“四大”工程,加快現代葡萄產業發展,不斷提高迪慶葡萄產業整體競爭力。截至2014年末,全州已建成葡萄基地18073畝,引進知名企業5家,實現工業產76812萬元,銷售收入63319萬元,主栽品種有赤霞珠、玫瑰蜜、雷司令、霞多麗、水晶、玫瑰香等,以迪慶葡萄為主原料的高原系列葡萄酒在國內外葡萄酒各項大賽中屢獲殊榮。“小葡萄”“大產業”已初現雛形,走出了一條具有迪慶特色的葡萄產業發展之路,有效帶動了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致富,大香格里拉特色產業揚起騰飛的翅膀,托起高原艷陽天。
完善“五大”體系,暢通葡萄產業發展脈絡
州委、州政府堅持以推動產業化經營為目標,立足農民增收,依靠科技,強化基礎,加強基地建設,實施優果工程,壯大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加快標準化、集約化、市場化進程,提高產業整體效益和競爭能力,形成葡萄產業化開發、集團化經營的格局。
第一,著力完善利益聯接支撐體系,搭建葡萄產業命運共同體。始終以推動產業化經營為目標,農民增收為著力點,構建“龍頭企業+基地+協會+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在規劃區域內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生產協會的發展,通過專業合作組織和協會與龍頭企業建立優質優價的利益聯接機制,實行訂單生產,簽訂購銷合同,實行“保護價”收購農戶生產的原料,確保農戶在發展葡萄產業中得到實惠;引導農戶按標準化生產原料,信守合同,講求誠信,形成加工企業和農戶之間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體,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第二,著力完善科技支撐體系,搭建葡萄產業質量保障平臺。堅持質量第一,努力提升葡萄市場競爭力,注重把好葡萄生產技術研究和品種選育,種苗生產和供應及科學種植等“三道關口”。首先,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大力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加強重大病蟲害防治和綜合栽培技術的研究推廣,加快地方名特優品種選育,制定生產技術標準,指導生產實踐,做好葡萄生產技術研究和品種選育。其次,根據市場需求,加強種苗生產和供應體系建設,以建制村或自然村為單位,引導公司建設穩定的種苗生產基地,各級政府做好協調服務工作,配合企業強化技術指導,確保種苗生產基地生產出滿足需要的優質種苗,為加快基地建設和葡萄產業上規模創造良好的條件。再次,根據葡萄產業發展的需要,建立健全科技培訓和推廣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好葡萄種植農戶的科技培訓工作,提高農戶的科學種植水平;采取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引進一批葡萄生產的先進技術,依托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網絡,把葡萄種植、管理的先進成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幫助農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葡萄的產量和質量。
第三,著力完善基礎工程體系,搭建葡萄產業鏈條對接平臺。堅持優化區域布局,加強葡萄基地建設,全州干熱河谷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布局覆蓋德欽縣、香格里拉市、維西縣具備條件的
個鄉鎮,同時逐步擴展到西藏芒康、四JII德榮、鄉城等適宜種植釀酒葡萄的地區,積極構建大香格里拉葡萄產業集聚區。在做實基地的同時,全力做好“筑巢引鳳”,自1999年云南太陽魂集團進入德欽縣發展葡萄種植,成立了德欽縣梅里酒業有限公司以來,先引進華澤集團香格里拉酒業有限公司、法國銘躍軒尼詩集團等知名企業,參與迪慶州葡萄產業建設。梅里冰酒莊、阿東合資酒莊建成運行,“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產業鏈逐步形成。
第四,著力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葡萄產業多層次服務機制。堅持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合作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切實發揮政府部門的組織、引導和服務作用,加快建立以技術指導、生產服務、市場信息、政策咨詢、勞務信息、經濟分析等為主要內容,定期組織葡萄首席專家和科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針對良種選育、種苗培育、栽培管理、加工利用等技術難題,開展定期培訓和定向服務;實行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服務負責制,推行跟班作業、現場指導、跟蹤服務,搭建縱向相通、橫向相連、高效運轉的州、縣、鄉、村四級多功能、全方位的葡萄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第五,著力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夯實葡萄產業驅動發展基礎。探索建立以國家投入為導向、信貸投入為依托、企業和農戶投入為主體、吸收社會資金和外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自“十二五”以來,州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建立州級葡萄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項資金隨財政增收逐年予以增加,同時,各縣(區)以1:1比例安排葡萄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貸款貼息、新品種研發與引進、種植技術培訓、葡萄基地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通過產業引導和貼息引導,使各商業銀行將信貸資金積極投向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有效整合以工代賑、土地復墾、農田水利建設、農業技術推廣、產業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科技創新、企業技術改造等項目資金大力發展葡萄產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惠農貸款的信貸投入,為農戶提供及時、便捷、足額的資金保證。鼓勵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通過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轉方式成片開發農村土地,建立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葡萄生產基地;鼓勵集體將可墾荒山荒坡通過入股、租賃等方式盤活經營權,以利于企業成片開發荒坡荒山,建設葡萄基地。
實施“四大”工程,提升葡萄產業整體競爭力
縱觀迪慶州葡萄產業發展,不論良種培育、基地建設、龍頭帶動,還是機制創新、利益聯結,都有了較大提升,葡萄產業效益日益顯現。為進一步提升葡萄產業整體競爭力,在新常態下贏得主動、搶占先機,州委、州政府啟動實施“優果工程、扶持工程、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工程和品牌培育工程”,著力提升葡萄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第一,實施優果工程。初步建立與國際、國內市場接軌的涵蓋葡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地方葡萄生產管理技術標準。逐步推行葡萄農藥、肥料和生產設施、設備等相關配套標準,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質量監測體系,以質量和標準引導和規范廣大農戶的葡萄種植。按照《葡萄生產管理技術標準》,在規劃區內建立縣(區)、鄉鎮標準示范園,積極推動葡萄產業生產標準化、管理規范化。
第二,實施重點示范企業扶持工程。始終把龍頭企業作為葡萄產業化發展的核心,在政策、資金、技術、人才和生產經營等方面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全力支持企業通過市場開拓、技術創新、品牌培育,把我州葡萄產業的規模做大、質量做優、品牌做精,為發展葡萄經濟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實施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工程。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建成與國內市場接軌的、規范化和企業化運作的葡萄及葡萄酒銷售網絡,努力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
第四,實施香格里拉葡萄酒品牌培育工程。堅持規劃先行,整合優勢,合力打造,啟動開展高原葡萄原產地標記認定、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認證工作;加強知名品牌的質量標準建設,從生產、加工和銷售等環節,建立嚴格的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提高產品檔次和市場競爭力。
晨曦初露,在香格里拉深處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揮灑著金色的光芒,綿延無邊的云帶從瀾滄江峽谷緩緩升起,仿佛是雪山獻給藏鄉群眾安康幸福的哈達。各族群眾對“四州戰略”充滿信心,高原特色產業張開騰飛的翅膀,雪域高原的經濟一定會實現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