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英語水平超過了香港人?據英孚教育(Education First)11月中旬發布的調查報告,通過網上對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75萬名年滿18周歲的成人英語測試后發現,上海以53.75的得分首次超過香港的52.5分。上海正在挑戰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其就業大軍的英語水平將發揮關鍵作用。但真實情況果真如此?
“上海人的英語水平第一次超過了香港人!”看到這個消息,上海白領秦慧有些驚訝。在她的印象中,香港人的英語水平要好得多。
上述結論來自英孚教育(Education First)11月中旬發布的調查報告,英孚教育針對世界范圍63個國家和地區居民的英語水平進行測試,測試向全體網民免費開放,由受試者在電腦上自行完成。測試包括語法、詞匯、閱讀和聽力四部分,不涉及口語。
通過對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75萬名年滿18周歲的成人英語測試后發現,中國內地以50.15的得分排37位,雖然英語水平仍然處于低熟練度,但7年來穩中有升。特別是上海以53.75首次超過香港的52.5。
上海正在挑戰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其就業大軍的英語水平將發揮關鍵作用。但全球獵頭公司Hays駐上海的西蒙?蘭斯(Simon Lance)表示:“在中國內地,香港人求職時仍被認為擁有很強的優勢。”
香港居民英語能力有所下滑
直到近來,香港一直在英語方面擁有優勢。英語是全球商業語言,是香港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但自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以來,英語不再是香港學校的主要教學語言,香港居民的英語能力有所下滑。
英孚教育2011年發布首個英語熟練度指標(EPI)報告,上述報告已經是第四版,是業內首度推出的衡量國家成人英語綜合能力的標準。新版報告同時對過去七年近600萬成人的測試數據和英語熟練度變化進行綜合分析,亦首次披露了內地城市的排名表現。
英孚教育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3年,香港成年人的英語水平有所下降,而內地成年人卻在不斷進步。盡管香港人的英語能力仍好于內地整體水平,但上海成年人的英語好于香港成年人,而北京、天津成年人的英語水平已與香港成年人相當。
在城市的英語熟練度排名中,上海、北京分別以53.75、52.86超過了香港的52.5,與首爾的55.61、東京的56.60也逐步拉近了差距。
不過,這一排名也引發多方爭議。有學者認為,上海中小學英語教學發展較快、移民影響香港平均水平等導致了這一排名;但也有學者指出,英孚的測試方式為網絡自由報名,不能真實反映上海和香港市民的平均英語水平,該排名表也有吸引商機之嫌。
“中國內地日益壯大的中產階層認識到了英語在經濟國際化過程中的重要性。”英孚教育在上述報告中稱:“內地中產階層在私人英語教育上的投入很大。另外,前往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比以往更多。”大部分的中國留學生去的都是講英語的國家。
英孚教育的報告還顯示,亞洲各國的英語熟練度廣泛分布于各個層次,從極低到高均有涉及。其中一些國家陷入了長期停滯,也有一些取得了驚人的進展。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這三個東南亞國家英語水平進步之快位居世界前列。印度尼西亞逐步追上中國香港、日本和中國臺灣的熟練度水平。拉丁美洲、中東和北非的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英語熟練度均處于低或極低水平。阿根廷、多米尼亞共和國和阿聯酋則各躋身于其所在地區的前列。
報告表明,得益于政府和私人部門對英語培訓的大力投入,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語熟練度均呈穩定增勢,各國EPI較七年前均有2.5分以上的增幅。其中,印度取得了尤為顯著的進步:其排行在2007年尚落后于中國,而在過去兩年中卻已一躍成為金磚四國之首。巴西、中國內地、俄羅斯的成人英語熟練度仍維持在較低水平。
為什么香港的英語平均水平被上海和北京趕超?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上海分會會長、上海師范大學陸建非教授認為,這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英語曾是香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如今教學的關注點已逐漸從英文轉向中文、國語,這既與經濟、人口等因素有關,也是歷史的必然。近年來從大陸移民香港的人越來越多,而這些移民并不一定來自大城市,有很多都是中型和小型城市,甚至農村的人也很多,語言水平下降在人口結構上是很明顯的。另外由于香港學漢語母語壓力大,使得學英語顧及不上也是一大客觀原因。
調查樣本不代表全民水平
華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袁筱一教授認為,上述報告代表了調查樣本覆蓋的那部分人群,并不代表全民的英語水平已經全面超越了香港。
朱績崧博士是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講師,他認為,與大陸地區其他省、市、區比,上海的英語第一是不可撼動的。但他也提出了質疑,“英孚全靠網友自由報名,如此調查,其基礎是否經得起嚴肅的統計學的推敲?英孚拋出滬港優劣論,是否意在獲得內地更多商機?”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外國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主任蔡基剛認為,上海成人的英語水平最近幾年有很大的提高,原因在于上海的中小學英語教學發展較快。最近幾年,上海市教委鼓勵中小學開設由外籍教師執教的學科課程、擴大高中學生國際交流規模,這些措施提升了大學生和成人的英語水平。
蔡基剛教授認為,上海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水平領先全國。中國教育部2013年數據顯示,中國現有近3億人的龐大英語培訓消費群體,英語培訓機構總數量超過5萬家,市值已經超過300億元,而上海占了很大份額。
蔡基剛指出,英孚熟練度指標測試的是一般通用英語水平,測試對象是網絡自由報名,因此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更應看到上海在高校學術領域里的學生和教師的學術英語水平,甚至在行業領域里的員工職場英語水平,離中國香港、甚至日本等還有很大的差距。
在一些網友看來,這樣的調查結果與他們的直觀感受尚存在一定差異,有的調侃“我又拖后腿了”。有網友以到香港旅游的見聞作為依據,“很多餐廳里的服務員都會說英文的,在上海似乎還差一點。”也有網友認為,熟練度不代表英語總體水平,該調查并不能說明上海英語水平更高,尤其是口語交流方面。
不過也有部分人持中立態度,基本認同這樣的觀點。有網友認為,越來越多外資企業落戶上海,有超過香港的勢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海對英語的要求,有所進步并不足為奇。
面對網友質疑,英孚首席教學體驗官Enio Ohmaye博士表示,指標的受試人群為自選自薦,一般只有那些想要學習英語或對自身英語水平感到好奇的人才會參與測試,所以可能導致指標得分相對該國人口普遍水平有所偏差。他認為,指標變化的趨勢值得注意。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香港的英語水平持續下滑。2012年以來,亞洲其他城市如首爾、東京及京都的英語熟練度也在持續下滑中。與此同時,中國內地英語熟練度不斷提升,北京、上海等中國內地主要城市正逐步發展為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國際商務樞紐。
陸建非教授稱,參與上海測試的人群,以英語教育的中堅力量、25至34歲的年輕職場人士為主,國際化程度提高、工作用語和出境旅游等需求,都在促使他們的平均英語熟練水平迅速上升。陸建非說,測試僅限書面,因此對口語水平無法顯示,“相信在香港的大學里,大學生對英語表達的自信心、準確性都不會輸給上海學生。”
秦慧注意到,她周圍很多朋友英語水平相當不錯,而且也非常注意孩子的英語教育,有些朋友甚至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就已經送去培訓機構,讓外籍教師提供相對規范的英語口語、聽力指導。
上海從中小學英語教學打下良好基礎,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水平、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較高,都促使了英語水平的提高。而經濟全球化發出的信息是:一個大學畢業生,除了自己專業,如有較好的外語能力往往能得到外資企業的青睞,他們的工資也大大高于一般群體。這樣的需求刺激了上海年輕人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近年來,上海A-level、SAT、SSAT考試十分火爆,報名人數增長顯著,這種接受專門應試培訓的過程也促進了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陸建非也認為,國內高考改革也將助推英語水平的提高,比如上海增加口語測試,也預示著對英語實用性、聽說領先理念的強化。
也有專家提出,應當清醒對待這個“首次超越”。因為,英孚熟練度指標測試的是一般通用英語水平,測試對象通過網絡自由報名,或許內地人士更熱衷于這樣的測試。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會長、華東師大教授潘文國說,外語不僅有日常會話,還包括專業用語,應當看到,上海高校師生的學術英語水平與香港比較,肯定還有差別,職場人士的專業英語水平也不見得能完全超越香港。但是,現在從小學到大學乃至家庭的環境氛圍,都越來越重視英語了,這也是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所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