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曲高和寡,一個缺乏底蘊,戲曲和動漫遇到一塊很可能就負負得正了――
在北京大興區地鐵四號線高米店南站附近的一個小公寓里,金谷和魏國卿成立了“青谷戲曲動漫工作室”,這已經是他們第四次創業了。這對北大研究生畢業的好朋友,畢業五年來拒絕高薪工作,擺過地攤,開過淘寶店,不買房不買車,只為了他們認準的那條還未有人嘗試過的戲曲動漫之路。
四次“創業”,戲曲動漫初衷不改
金谷和魏國卿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他們在北京大興的戲曲動漫工作室里。說起來,這是兩人畢業后的第四次“創業”了。之前有過和別人合作,也在杭州做過自己的工作室,但最終兩人還是選擇了定居北京創辦自己的工作室。他們的愿望是能夠一直做自己喜歡的戲曲動漫,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創作,不要受到太多商業方面的干擾。
金谷說,與其說他們是創業,不如說是創作。因為兩人的時間和精力更多也更愿意用在創作上,至于如何贏利,如何與別人談合作,他們兩個人實在是不拿手。
但他們對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每一個推出的動漫人物都是經過了無數次的修改。魏國卿負責美術設計,金谷則把關人物必須符合戲曲的特點,在這點上金谷是當仁不讓的“專家”,他的意見魏國卿也是心服口服的。
金谷從小接觸戲曲,正式拜師學戲也已有十幾年。金谷是安徽安慶人,那里的人喜歡聽各種戲,尤其偏愛黃梅戲。金谷耳濡目染從小就會唱不少戲。十六歲時他考上了合肥工業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當時學校里的戲曲活動非常活躍,在這種氛圍中,本來就熱愛戲曲的金谷正式拜師,開始學習京劇和昆曲。
2007年,金谷考上了北大數字藝術系計算機動漫專業的研究生,而讓他開心的另一點是北京的戲曲界名師濟濟,他又可以拜師學藝了。
來自山東的女孩魏國卿是金谷的同班同學。她通過金谷接觸到了戲曲,并一步步開始喜歡戲曲。金谷每天下午都要在宿舍練兩小時的嗓子。以前他都是早上練,來到北大后怕吵同學,改在了下午。在金谷的帶動下,魏國卿開始學戲,她嗓子條件好,樂感也好,很快就學得有模有樣了。
2010年3月27日,一場校園版昆曲《牡丹亭》的海選在北大舉行,近百名北京高校的學子參與了選拔。現場沒有幾個選手會演唱昆曲。在這些拿著扇子,穿著戲裝的學生們中間,金谷的一身迷彩皮衣裝扮引人注目。輪到他表演時,他不慌不忙走到評委面前,擺好架勢,來了一段《游園》中杜麗娘的表演。盡管只是短短一段,但一招一式卻是有模有樣,眼神也千嬌百媚。這讓在場的人吃驚不已,評委一致認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總制作人白先勇先生也大加贊賞。因為缺乏合適的小生,最終在校園版《牡丹亭》的演出中,金谷從花旦“杜麗娘”轉演小生“柳夢梅”,魏國卿則在戲中飾演杜母。
在金谷的北大研究生生活中,始終沒有離開過戲曲,每個周末都是在學藝中度過。畢業設計的時候,每個人都要選一個設計方向,金谷選的是戲曲動漫,就是用動漫的形式來表現戲曲,這個方向之前從來沒有人做過,所以也沒有任何模式可以參考。最后,金谷和魏國卿用半年時間做成了一段改編自京劇《賣水》的三維動畫,大頭小身子的俏花旦載歌載舞,活靈活現,每個動作、每個細節都極講究。他們后來將這段動畫放到了網上,倍受年輕人喜歡,點擊率很高,中央電視臺也打來電話希望能播放這段動畫,很多小朋友都是看這個動畫學會了京劇《賣水》的。
戲曲+動漫,負負得正
2010年金谷和魏國卿一畢業,就有投資人邀請他們去杭州創業,對方很看好戲曲動漫的前景。但這次合作僅維持了一年就中止了,金谷說:“因為跟投資人的理念有分歧,那一年就是在吵架和學習創業的過程中度過的,覺得很累。”2011年7月,因為分歧,他們退出了公司,初次創業失敗。之后,他們在杭州成立了一個工作室,經濟窘迫的時候,也開過淘寶店,擺過地攤。2013年,他們回到了北京。
盡管幾次創業都不成功,但金谷和魏國卿將戲曲動漫這條路走下去的決心并沒有動搖,因為他們執著地認為,這是一件對戲曲和動漫都有好處的事情。“戲曲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高雅藝術,曲高和寡,進入了衰退期。國內動畫的發展剛起步,但也進入了瓶頸期,沒有深厚底蘊,也沒有形成自己的表演體系。這兩個東西遇到一塊兒,就很可能負負得正,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金谷說,他們和那些只懂動畫的人不同,他們懂戲曲,會表演,所以做出來的戲曲動畫人物,造型扮相、一顰一笑,哪怕是水袖的一抖,都是有講究的,差一點都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平時,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創作上。金谷注重動漫中戲曲人物形象的每一個細節:比如黃梅戲人物梳真頭發,越劇角色則要戴頭套。同樣是貼片子,程派《鎖麟囊》薛湘靈的片子是大彎小彎錯落分布;尚派《失子驚瘋》胡氏的則要均勻分布9個小彎;梅派《霸王別姬》的虞姬要貼出個鵝蛋臉;荀派《紅娘》的紅娘則偏要讓片子在太陽穴那里挑起來,貼出張瓜子臉。而在畫動作時,也不能有一點差錯,“畫四大名旦里荀慧生的紅娘,你要知道紅娘常做的動作。比如衣服的褶皺,她退后了一步,畫的時候衣服就是拖在前面。這些跟你懂不懂戲曲表演,懂不懂手眼身法步有很大關系。”金谷說。
他們創作的第一部動畫微電影――《嫦娥》只有10分鐘,但二人做了整整一年。金谷說,“最難的是‘調骨骼動畫’(三維動畫制作術語,即讓動畫人物自如行動,立體起來),比如屏幕上嫦娥轉頭看人,頭還未轉,腰部已經起范兒,頸脖先轉,再是眼睛,看到人后,垂下眼簾。就這一眼,‘骨骼動畫’就得有十幾個動作,細致到哪根骨頭先動。”他們常常在創作過程中,走一遍臺,揣摩一下身段,再坐回電腦前繼續畫。
經過幾年的精雕細琢,現在他們的素材庫中有了近百個動漫戲曲角色。二人的創作作品不僅受到年輕人的認可,也引起了戲曲界前輩們的關注,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梅葆玖先生不僅為他們題詞“傳承國粹,發展動畫”,還在全國兩會上專門提案:用動漫來表現國粹京劇藝術。
現在,他們的同學有的在大公司工作,有著高薪收入,有的買了房子,買了車。這些他們都沒有,但也不羨慕。平時有時間,金谷和魏國卿喜歡看看古書,聽聽戲,喝喝茶,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他們慢悠悠地保持著一份屬于自己的閑情逸致,也堅信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傳統文化應該讓大家敬畏,這是一個民族的神韻。我們希望能讓中國的小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戲曲,這樣才能將我們的國粹更好地流傳下去。